一种电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778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层叠设置;第二极片在第一极片上的投影一全部在第一极片的侧面区域内;投影一的侧边与第一极片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可见,该电芯中的第一极片的侧边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极片的侧边之间的错位间距在0.4mm以内,能够解决相邻极片侧边错位间距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相邻极片之间的侧边错位间距越小,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尺寸越接近一致,第一极片的无效部分(即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分)更小,能够减少第一极片未参与化学反应的空集流体区域或活性层区域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从而影响SEI膜,进而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芯以及设置有该电芯的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迭代,对电池的快充和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见的叠片电池中,相邻的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的侧边错位的间距在2-8mm之间,由于该间距较大,负极片最边缘区域并不与正极片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负极片必然存在无效区域,从而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及电池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芯,包括:

4、第一极片,

5、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层叠设置;

6、所述第二极片在所述第一极片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一全部位于所述第一极片的侧面区域内;

7、所述投影一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极片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8、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投影一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极片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9、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基体表面;

10、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基体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基体表面;

11、所述第二涂层在所述第一涂层上的投影二全部在所述第一涂层的侧面区域内;

12、所述投影二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13、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投影二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14、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

15、位于任一个所述第二极片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极片之间的尺寸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03mm;

16、位于任一个所述第一极片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尺寸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03mm。

17、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位于任一所述第二涂层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涂层分别为第一涂层a和第一涂层b,所述第二涂层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a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18、所述第二涂层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b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

19、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1mm;

20、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涂层的侧边的差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1mm;

21、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涂层的侧边的差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1mm。

22、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为方形板状构件。

23、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基体极片为多边形板状构件,所述多边形的拐角为弧形拐角;

24、所述第一极片的所述第一涂层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所述第二涂层在所述弧形拐角位置的间距小于等于0.4mm。

25、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弧形拐角为圆角,所述圆角的圆心半径大于等于0.5mm。

26、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

27、所述第一基体的厚度大于等于1μm;

28、所述第二基体的厚度大于等于1μm;

29、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0μm;

30、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μm。

31、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

32、所述第一极片在所述隔膜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三全部在所述隔膜的侧面区域内;

33、所述投影三的侧边与所述隔膜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2mm。

34、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投影三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隔膜在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2mm。

35、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位于任一所述第二极片的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分别为隔膜a和隔膜b;

36、位于所述第二极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极分别为第一极片a和第一极片b;

37、所述第一极片a与所述隔膜a相邻,所述第一极片a的侧边与所述隔膜a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

38、所述第一极片b与所述隔膜b相邻,所述第一极片b的侧边与所述隔膜b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

39、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四间距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4mm。

40、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隔膜为涂胶隔膜或者陶瓷隔膜。

41、可选地,在上述电芯中,所述隔膜的厚度大于等于5μm。

42、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芯。

43、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和电池中,第一极片的侧边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极片的侧边之间的错位间距在0.4mm以内,能够解决相邻极片侧边错位间距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相邻极片之间的侧边错位间距越小,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尺寸越接近一致,第一极片的无效部分(即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分)更小,能够减少第一极片未参与化学反应的空集流体区域或活性层区域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从而影响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膜,进而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一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极片(1)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基体(11)和第一涂层(12),所述第一涂层(12)涂覆于所述第一基体(11)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二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12)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位于任一所述第二涂层(22)的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涂层(12)分别为第一涂层a和第一涂层b,所述第二涂层(22)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a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和所述第二极片(2)为方形板状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和所述第二极片(2)为多边形板状构件,所述多边形的拐角为弧形拐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拐角为圆角,所述圆角的圆心半径大于等于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膜(3),所述隔膜(3)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1)和所述第二极片(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三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隔膜(3)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位于任一所述第二极片(2)的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3)分别为隔膜a和隔膜b;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3)为涂胶隔膜或者陶瓷隔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3)的厚度大于等于5μm。

1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一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极片(1)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基体(11)和第一涂层(12),所述第一涂层(12)涂覆于所述第一基体(11)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二任意位置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12)对应位置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0.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位于任一所述第二涂层(22)的两侧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涂层(12)分别为第一涂层a和第一涂层b,所述第二涂层(22)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涂层a的侧边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和所述第二极片(2)为方形板状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玉祥王永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