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411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5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预制楼板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包括有顶板结构和底板结构,在顶板结构与底板结构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设置有密肋结构,在密肋结构内嵌装有多个隔音箱体,多个隔音箱体呈阵列分布且其内分别填充有隔音棉,其中隔音箱体又可以充当密肋密肋的模板支撑体系。本技术通过密肋结构自身的吸声性能,阻断声音及振动的传播途径,以此达到隔音降噪的效果,预制装配式密肋隔音楼板通过工厂预制完成,成型质量容易保证,施工速度快,可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预制楼板的,具体涉及为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


技术介绍

1、目前,在住宅建筑中,楼板隔音的施工是对隔音有需求的业主在装修期间对其自己的房屋内部进行的施工。由于并不是楼体内所有业主都在装修时进行隔音方面的施工,所以当仅仅是个别业主对自己房屋内部进行隔音方面的施工后,其隔音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然而传统楼板普遍存在隔音性能差的缺点,为了满足隔音性能要求,我们一般在墙体、楼板等隔音部位采用吸声隔声和减震隔声两种方式消除噪声:一是通过在结构层施工完成后,在装饰层中增设隔音棉;二是浮筑楼板,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弹性隔声材料、保护面层以及竖向隔声垫组合而成的楼板系统即在原有的楼板上增加一层弹性减振垫层。再在弹性层上铺设一层自流平石膏或者配筋细石混凝土作为保护层。因此,目前隔音楼板普遍存在施工过程繁琐、墙体轻质化、楼板薄且更富弹性、各楼层之间刚性连接强度高和隔音效果差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以减震隔声为例,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1651854.6公开了一种隔音楼板结构,方案一主要是通过蜂窝状混凝土层和苯板内的大量孔隙或气泡,将大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其中蜂窝状混凝土层的施工过程繁琐且施工要求比较高,同时内置的苯板容易散发异味。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20792422.7公开了一种楼板隔声降震结构 ,方案二主要包括两层带有消音孔的隔音降震层,在两层隔音降震层之间可拆卸地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表面均布有缓冲通孔,缓冲通孔内设置有降噪体,当外界震动力作用到盖板表面,橡胶片的柔韧性可以削弱震动力,缓冲垫可以进一步对震动力进行削弱,吸音孔可以对震动产生的声音或外界噪音进行削减,支撑簧对海绵筒进行支撑定型,海绵筒表面有若干组细孔,强化降噪效果。与方案一相比较,方案二中的楼板隔声降震结构比较更为复杂,支撑簧和橡胶片等关键部件使用寿命有限,隔音效果因此无法得到长久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现有隔音楼板结构普通存在施工过程繁琐和隔音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包括有顶板结构和底板结构,所述顶板结构由顶筋层与第一混凝土层而浇筑一体成型,所述底板结构由底筋层与第二混凝土层而浇筑一体成型,在所述顶板结构与底板结构之间通过桁架结构设置有密肋结构,在所述密肋结构内嵌装有多个隔音箱体,多个所述隔音箱体呈阵列分布,且其内分别填充有隔音棉。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所述桁架结构包括有上层桁架与下层桁架,两者结构相同且均采用横、纵向分布的多根桁架钢筋绑扎而成,所述顶筋层与底筋层分别通过多根立柱连接筋与上层桁架、下层桁架相连接,所述密肋结构分为上密肋、下密肋两部分,两者结构相同且均包括有沿桁架钢筋布置方向浇筑成型的横向密肋、纵向密肋,相邻两根所述横向密肋与纵向密肋之间形成隔音空腔,用于所述隔音箱体,所述上密肋与下密肋通过浇筑一体成型。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所述横向密肋和纵向密肋的高度为70mm,宽度为80mm且相邻横向密肋的中心间距和相邻纵向密肋的中心间距均为600mm;所述隔音箱体的尺寸为520mm×520mm×70mm。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解释及限定,所述隔音箱体采用玻镁板制成。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所述顶筋层和底筋层的横、纵向钢筋均采用双向分布,相邻横向钢筋之间、相邻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均为200mm。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所述顶筋层与底筋层均采用四面出筋的形式,所述顶筋层的横、纵向钢筋端头均伸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距离为190mm,所述底筋层的横、纵向钢筋端头均伸出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距离为190mm。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9、本技术在顶板结构于底板结构之间通过密肋结构相连接,在密肋结构内部嵌装有多个隔音箱体,每个隔音箱体内分别填充有隔音棉,其中隔音箱体又可以充当密肋的模板支撑体系。本技术通过密肋结构自身的吸声性能,阻断声音及振动的传播途径,以此达到隔音降噪的效果,预制装配式密肋隔音楼板通过工厂预制完成,成型质量容易保证,施工速度快,可有效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包括有顶板结构(1)和底板结构(2),所述顶板结构(1)由顶筋层(101)与第一混凝土层(102)而浇筑一体成型,所述底板结构(2)由底筋层(201)与第二混凝土层(202)而浇筑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结构(1)与底板结构(2)之间通过桁架结构(4)设置有密肋结构(3),在所述密肋结构(3)内嵌装有多个隔音箱体(5),多个所述隔音箱体(5)呈阵列分布,且其内分别填充有隔音棉(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结构(4)包括有上层桁架(401)与下层桁架(402),两者结构相同且均采用横、纵向分布的多根桁架钢筋绑扎而成,所述顶筋层(101)与底筋层(201)分别通过多根立柱连接筋(7)与上层桁架(401)、下层桁架(402)相连接,所述密肋结构(3)分为上密肋(301)、下密肋(302)两部分,两者结构相同且均包括有沿桁架钢筋布置方向浇筑成型的横向密肋、纵向密肋,相邻两根所述横向密肋与纵向密肋之间形成隔音空腔,用于所述隔音箱体(5),所述上密肋(301)与下密肋(302)通过浇筑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密肋和纵向密肋的高度为70mm,宽度为80mm且相邻横向密肋的中心间距和相邻纵向密肋的中心间距均为600mm;所述隔音箱体(5)的尺寸为520mm×520mm×70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箱体(5)采用玻镁板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筋层(101)和底筋层(201)的横、纵向钢筋均采用双向分布,相邻横向钢筋之间、相邻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均为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筋层(101)与底筋层(201)均采用四面出筋的形式,所述顶筋层(101)的横、纵向钢筋端头均伸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02)的距离为190mm,所述底筋层(201)的横、纵向钢筋端头均伸出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02)的距离为19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包括有顶板结构(1)和底板结构(2),所述顶板结构(1)由顶筋层(101)与第一混凝土层(102)而浇筑一体成型,所述底板结构(2)由底筋层(201)与第二混凝土层(202)而浇筑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结构(1)与底板结构(2)之间通过桁架结构(4)设置有密肋结构(3),在所述密肋结构(3)内嵌装有多个隔音箱体(5),多个所述隔音箱体(5)呈阵列分布,且其内分别填充有隔音棉(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内置的隔音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结构(4)包括有上层桁架(401)与下层桁架(402),两者结构相同且均采用横、纵向分布的多根桁架钢筋绑扎而成,所述顶筋层(101)与底筋层(201)分别通过多根立柱连接筋(7)与上层桁架(401)、下层桁架(402)相连接,所述密肋结构(3)分为上密肋(301)、下密肋(302)两部分,两者结构相同且均包括有沿桁架钢筋布置方向浇筑成型的横向密肋、纵向密肋,相邻两根所述横向密肋与纵向密肋之间形成隔音空腔,用于所述隔音箱体(5),所述上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星邸惠龙王玲红胡晓东李丽李海峰李秀俐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