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侧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304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侧门锁,包括壳体、电开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电开机构用于侧门锁的电动锁定或者电动打开,所述辅助机构用于侧门锁在使用时辅助自吸和/或辅助破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旋转杆、破冰推杆和/或自吸推杆,所述旋转杆能够被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且在驱动电机未工作时复位,所述破冰推杆用于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杆转动时辅助侧门锁打开,所述自吸推杆用于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杆转动时辅助侧门锁锁定。本技术所述的车用侧门锁,结构紧凑,集成度高,体积小,提高用户的安装需求,控制精准,传动可靠,噪音低,减少大量的零部件设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门锁,特别涉及一种车用侧门锁


技术介绍

1、汽车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代步工具,汽车逐渐智能化和电子化,使用更加舒适便捷,体验感大大增加,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不断增强,电子控制开门是一种新型汽车门锁,机械结构简单紧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随着消费者们对汽车智能化、便捷化的需求,整车为了内部隔音效果好,密封效果较以前有大幅提高,密封力随之增加,电动释放侧门锁开始应用于市场,自吸、电开、破冰功能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汽车车门的各部件控制方式的改变,使汽车车门的控制变得更加自动化,保障人身安全,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及开关门的便利性。

3、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侧门锁在关门时,棘轮旋转到一定角度后,棘爪由于弹簧作用将棘轮卡住,达到关门的作用。而在寒冷的冬天,车门及车门锁会结冰而被冻住,汽车门常常被冻住而导致棘轮无法自然回位,同时,密封条变硬,密封力增大;开门和关门都受到影响,有时关不上门,有时电动释放开不了门。

4、通过单拉线辅助开门和关门的装置,是一个辅助开门和关门的机构,可以解决由于密封力增加关不上门,车门和车门锁结冰而无法实现电动释放的遗憾;辅助开门通常命名为破冰,辅助关门通常命名为自吸。

5、目前汽车行业中常见的实现门锁自吸+破冰功能的门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6、1)自吸、破冰门锁+双拉线执行器

7、此种门锁采用了执行器双拉线输出,当车门关闭到半锁紧时,自吸拉线驱动门锁机械结构,将门锁从半锁紧位置拉到全锁位置,车门全关闭。在需要破冰时由执行器的破冰拉线驱动门锁内机械结构,从而打开车门。该类门锁实现了门锁的自吸、破冰功能,但需要双拉线执行器,成本较高。

8、2)自吸门锁+单拉线执行器+电动辅助破冰机构

9、门锁仅能配合执行器完成自吸功能,不具备破冰功能,需要另加辅助机构进行破冰,对车门钣金的空间要求提高了,增加了机构的复杂性,成本也上升了。

10、3)自吸门锁+单拉线执行器

11、门锁系统简单,仅能实现门锁的自吸合,不具备破冰功能,无法适配电动门的车型。

12、公开号为cn 115807592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吸功能的电开汽车侧门锁,包括锁体、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电动自开启机构,锁体上设置有自吸机构、破冰机构,当车门自动或者手动关闭到半锁状态时,棘轮与棘爪一档啮合,自吸机构通过自吸拉索以及相关机构车门未完全关闭状态下辅助实现自吸合功能,破冰机构通过破冰拉索以及相关机构在车门未打开状态下辅助实现破冰开门。但是该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拉索及相关操作连接结构,结构较为复杂,系统成本较高,且对车门的安装要求更高,对车门的重量增加较大。

13、申请人在前申请了申请号为cn202310444705.1、专利名称为一种汽车侧门锁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拉索结构结合自吸破冰辅助装置辅助开门和关门的问题。但是申请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结构的门锁在使用时存在噪音较大,且驱动可能存在失效的可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14、基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用侧门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车用侧门锁,包括壳体、电开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电开机构用于侧门锁的电动锁定或者电动打开,所述辅助机构用于侧门锁在使用时辅助自吸和/或辅助破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旋转杆、破冰推杆和/或自吸推杆,所述破冰推杆和/或所述自吸推杆铰接设置在所述旋转杆上,所述旋转杆能够被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且在驱动电机未工作时复位,所述破冰推杆用于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杆转动时辅助侧门锁打开,所述自吸推杆用于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杆转动时辅助侧门锁锁定。

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与旋转杆啮合传动。

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蜗杆传动部,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一连接齿轮,所述蜗杆传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啮合传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蜗杆传动部呈倾斜状布置。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包括第一齿轮传动部和第二齿轮传动部,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呈台阶状布置,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的传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的传动半径,所述蜗杆传动部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啮合传动。

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轮还包括第二连接齿轮,所述第二连接齿轮包括第三齿轮传动部和第四齿轮传动部,所述第三齿轮传动部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传动部与所述旋转杆上的第五齿轮传动部啮合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蜗杆传动部的左后方,所述第二连接齿轮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的转轴的左前方,所述旋转杆上的第五齿轮传动部呈弧形设置在所述辅助机构的右端。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底板,所述壳体底板自左向右分为棘轮棘爪安装部、辅助机构安装部、驱动安装部三部,在所述壳体底板上对应棘轮棘爪安装部的位置形成凸台板,所述凸台板与所述辅助机构安装部的壳体底板呈台阶状布置,在所述凸台板靠近所述辅助机构的一侧设置连通槽,所述电开机构的棘轮、棘爪设置在所述凸台板的下表面,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辅助机构安装部位置壳体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辅助机构的破冰推杆和/或自吸推杆能够穿过所述连通槽抵接所述棘轮。

10、进一步的,所述蜗杆传动部的转轴中线为l1,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转轴中心的连线为l2,l1、l2在所述壳体底板上投影的夹角为α,α>45°。

11、进一步的,所述电开机构的棘轮、棘爪根据位置变换形成全锁状态、半锁状态和开锁状态,在所述棘轮上设置第一推动部、第二推动部;

12、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杆转动,在辅助自吸工况下,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杆旋转,所述自吸推杆能够顶推棘轮上的第一推动部,进而带动棘轮运动,进行自吸关门;在辅助破冰工况,电开机构中的自吸中断杆发生位移顶推至自吸推杆,所述自吸推杆的转动被限位,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杆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破冰推杆能够顶推棘轮上的第二推动部,进而带动棘轮运动,进行破冰开门。

13、进一步的,所述自吸中断杆包括自吸限位部和破冰限位部,在所述自吸限位部上设置第一导向圆弧,所述第一导向圆弧用于在辅助破冰工况时顶推至自吸推杆,在所述破冰限位部上设置第二导向圆弧,所述第二导向圆弧用于在辅助破冰工况时限制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移动行程。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具有以下优势:

15、(1)本技术所述的车用侧门锁,使用电机结构和齿轮传动结构带动旋转杆转动可以实现侧门锁的自动化、精确控制等优点,减少旋转杆转动或者复位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这对于车辆的整体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提升了侧门锁系统的功能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和操控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侧门锁,包括壳体(100)、电开机构(300)和辅助机构(200),所述电开机构(300)用于侧门锁的电动锁定或者电动打开,所述辅助机构(200)用于侧门锁在使用时辅助自吸和/或辅助破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200)包括旋转杆(3)、破冰推杆(4)和/或自吸推杆(5),所述破冰推杆(4)和/或所述自吸推杆(5)铰接设置在所述旋转杆(3)上,所述旋转杆(3)能够被驱动电机(1)驱动转动,且在驱动电机(1)未工作时复位,所述破冰推杆(4)用于所述驱动电机(1)带动旋转杆(3)转动时辅助侧门锁打开,所述自吸推杆(5)用于所述驱动电机(1)带动旋转杆(3)转动时辅助侧门锁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通过传动齿轮(2)与旋转杆(3)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包括蜗杆传动部(101),所述传动齿轮(2)包括第一连接齿轮(201),所述蜗杆传动部(101)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啮合传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的蜗杆传动部(101)呈倾斜状布置。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包括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和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呈台阶状布置,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的传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的传动半径,所述蜗杆传动部(101)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2)还包括第二连接齿轮(202),所述第二连接齿轮(202)包括第三齿轮传动部(2021)和第四齿轮传动部(2022),所述第三齿轮传动部(2021)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传动部(2022)与所述旋转杆(3)上的第五齿轮传动部(301)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蜗杆传动部(101)的左后方,所述第二连接齿轮(202)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的转轴的左前方,所述旋转杆(3)上的第五齿轮传动部(301)呈弧形设置在所述辅助机构(200)的右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壳体底板(1001),所述壳体底板(1001)自左向右分为棘轮棘爪安装部(1001a)、辅助机构安装部(1001b)、驱动安装部(1001c)三部,在所述壳体底板(1001)上对应棘轮棘爪安装部(1001a)的位置形成凸台板(1002),所述凸台板(1002)与所述辅助机构安装部(1001b)的壳体底板(1001)呈台阶状布置,在所述凸台板(1002)靠近所述辅助机构(200)的一侧设置连通槽(1005),所述电开机构(300)的棘轮(6)、棘爪(7)设置在所述凸台板(1002)的下表面,所述辅助机构(200)设置在所述辅助机构安装部(1001b)位置壳体底板(1001)的上表面,所述辅助机构(200)的破冰推杆(4)和/或自吸推杆(5)能够穿过所述连通槽(1005)抵接所述棘轮(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传动部(101)的转轴中线为L1,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第二连接齿轮(202)转轴中心的连线为L2,L1、L2在所述壳体底板(1001)上投影的夹角为α,α>4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8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开机构(300)的棘轮(6)、棘爪(7)根据位置变换形成全锁状态、半锁状态和开锁状态,在所述棘轮(6)上设置第一推动部(601)、第二推动部(6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中断杆(8)包括自吸限位部(801)和破冰限位部(802),在所述自吸限位部(801)上设置第一导向圆弧(8011),所述第一导向圆弧(8011)用于在辅助破冰工况时顶推至自吸推杆(5),在所述破冰限位部(802)上设置第二导向圆弧(8021),所述第二导向圆弧(8021)用于在辅助破冰工况时限制所述破冰推杆(4)上的第一限位杆(401)的移动行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侧门锁,包括壳体(100)、电开机构(300)和辅助机构(200),所述电开机构(300)用于侧门锁的电动锁定或者电动打开,所述辅助机构(200)用于侧门锁在使用时辅助自吸和/或辅助破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200)包括旋转杆(3)、破冰推杆(4)和/或自吸推杆(5),所述破冰推杆(4)和/或所述自吸推杆(5)铰接设置在所述旋转杆(3)上,所述旋转杆(3)能够被驱动电机(1)驱动转动,且在驱动电机(1)未工作时复位,所述破冰推杆(4)用于所述驱动电机(1)带动旋转杆(3)转动时辅助侧门锁打开,所述自吸推杆(5)用于所述驱动电机(1)带动旋转杆(3)转动时辅助侧门锁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通过传动齿轮(2)与旋转杆(3)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包括蜗杆传动部(101),所述传动齿轮(2)包括第一连接齿轮(201),所述蜗杆传动部(101)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啮合传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的蜗杆传动部(101)呈倾斜状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包括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和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呈台阶状布置,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的传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的传动半径,所述蜗杆传动部(101)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部(2011)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2)还包括第二连接齿轮(202),所述第二连接齿轮(202)包括第三齿轮传动部(2021)和第四齿轮传动部(2022),所述第三齿轮传动部(2021)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部(2012)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传动部(2022)与所述旋转杆(3)上的第五齿轮传动部(301)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201)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蜗杆传动部(101)的左后方,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纹祯杜方瑞陈彬张宏强张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驰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