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绝缘壳体、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绝缘壳体、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94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1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壳体、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车辆,绝缘壳体用于盛装电子元件,其具有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一围边,第一围边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呈环绕结构;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围边,第二围边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一侧并呈环绕结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能够互相扣合,以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沿第一方向并列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二围边与第一围边互相嵌套配合;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在扣合的状态下共同构成容纳腔。上述绝缘壳体具有爬电距离长,防静电效果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壳体、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触摸车门时偶尔会感到手指刺痛或静电冲击,这感觉仅会令人不快;但对于一些电子组件来说,其遭遇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可能意味着完全失效。半导体结构越微小,模拟和数字i/o引脚的阻抗越高,便越容易受到静电放电(esd)的影响。可能的后果包括p/n结的热击穿、氧化物击穿(电介质击穿),以及金属化层的熔化等。

2、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 unit,ecu)被应用,ecu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和用车体验。据统计,目前电子组件大约占据一辆汽车总价值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比例还将上升。汽车中17%的半导体故障是由静电放电(esd)造成的,因而必需采取适当的esd保护措施。

3、现有的电子控制单元有部分是金属壳体,也有部分是绝缘壳体(例如塑料壳体等),由于金属壳体的导电性能好,故而静电放电对其影响较小,而绝缘壳体作为绝缘体无法进行导电,故而通过壳体配合的缝隙而对壳体内部的pcba进行静电放电的影响比较大。

4、在现有产品的esd测试中,发现现有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绝缘壳体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大部分为上下盖的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控制上下盖配合面的平面度来保证上下盖配合缝隙的大小,然而通过测试发现此类设计难以满足esd要求。

5、目前,为了具有绝缘壳体的提高电子控制单元的抗静电能力,通常采用以下方案:通过金属屏蔽罩将内部电路保护起来,金属屏蔽罩再连接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 assembly,pcba)的接地端。

6、然而上述方案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由于增设了金属屏蔽罩,因此会增加电子控制单元的原料成本,同时会增加安装步骤与工序,降低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壳体,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壳体,绝缘壳体用于盛装电子元件,其具有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一围边,第一围边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呈环绕结构;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围边,第二围边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一侧并呈环绕结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能够互相扣合,以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沿第一方向并列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二围边与第一围边互相嵌套配合;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在扣合的状态下共同构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第二围边与第一围边在互相嵌套配合的状态下具有沿第二方向重叠的结构。

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包括电子元件以及上述绝缘壳体,电子元件设置于绝缘壳体的内部。

4、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设置于车体的内部。

5、本申请提供的绝缘壳体中,由于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围边,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围边,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时,第一围边能够与第二围边嵌套配合,并且二者在此状态下具有沿第二方向重叠的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位于绝缘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放电路径需要经过第一围边与第二围边之间的间隙,从而延长了爬电距离,以达到提高抗静电性能的效果,另外,上述绝缘壳体还具有结构改动小,结构简单,无成本增加,可量化控制以及可个性化搭配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用于盛装电子元件,所述绝缘壳体具有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绝缘壳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围边位于所述第一围边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三围边,所述第三围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三围边位于所述第二围边相对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围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围边、所述第二围边之间限定构成第一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围边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围边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子元件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限制所述电子元件的位置;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时,所述电子元件上的指定点与所述第三围边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指定点与所述第三围边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围边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四围边,所述第四围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四围边环绕在所述第一围边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围边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围边、所述第一围边之间限定构成第二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围边插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四围边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边朝向所述第二围边的表面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围边凸出的卡接部,所述第二围边朝向所述第一围边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适配的配合部,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配合部内且与所述配合部嵌套卡接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具有相邻接设置的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远离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的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围边,所述第二引导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的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围边。

11.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元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绝缘壳体,所述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内部。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用于盛装电子元件,所述绝缘壳体具有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绝缘壳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围边位于所述第一围边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三围边,所述第三围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三围边位于所述第二围边相对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围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围边、所述第二围边之间限定构成第一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围边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围边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子元件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限制所述电子元件的位置;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时,所述电子元件上的指定点与所述第三围边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指定点与所述第三围边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围边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李亮张伟锋郑俊彬杜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