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滑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443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8
本申请涉及旋转连接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气液滑环,包括固定件和旋转件;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旋转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一固定单元套设于旋转件上且位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第一固定单元具有朝向第一支撑面的第一端面和朝向第二支撑面的第二端面;旋转件内的第一流道与第二固定单元内的第二流道流体连通;第一固定单元内设置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的出气口分别设置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在气体通道通气的情况下,第一端面与第一支撑面之间以及第二端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形成预设间隙;本申请通过气浮支撑减小了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旋转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滑环


技术介绍

1、气液滑环作为旋转运动设备的重要组成,广泛应用于旋转运动台、机械臂、机器人、旋转加工等设备的旋转关节上,气液滑环用于连接和传送旋转物体内部的气液,以实现设备在连续旋转情况下,保证气液输送不中断。

2、在相关技术中,气液滑环的旋转件的两端通常采用轴承进行支撑,以减小旋转件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这种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轴承需要使用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介质,该润滑介质易对输送的气液产生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气液滑环存在结构复杂以及润滑介质易产生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液滑环。

2、一种气液滑环,包括:固定件与旋转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旋转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套设于所述旋转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面的第一端面和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内设置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在所述气体通道通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形成预设间隙;所述旋转件内的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内的第二流道流体连通。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敞口端,所述旋转件朝向所述敞口端的一侧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敞口端朝向所述旋转件的一侧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限定出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第一接触面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多个动压槽,多个所述动压槽绕所述旋转件的轴线依次排布,在所述旋转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接触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用于在所述动压槽的作用下形成气膜。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可分离式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具有第一配合状态和第二配合状态,在所述第一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二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在所述气膜的作用下分离。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还包括底座和调节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的压力。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凹入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凹入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连接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密封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与所述连接设备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通道包括多个支路,所述出气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口绕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的轴线布设,多个所述支路与多个所述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支路之间相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上设有管接头,所述气体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管接头内的气路连通,所述管接头用于与供气设备可拆卸式连接。

13、上述气液滑环,通过气浮支撑减小了旋转件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向气体通道内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出气口输出,由第一端面的出气口输出的压缩空气作用于第一支撑面,以使得第一端面和第一支撑面分离,即第一端面和第一支撑面之间形成预设间隙,由第二端面的出气口输出的压缩空气作用于第二支撑面,以使得第二端面和第二支撑面分离,即第二端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形成预设间隙,并形成气浮支撑,从而使得旋转件能够以非接触的形式悬浮于第一固定单元上,则减小了旋转件在相对于第一固定单元旋转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同时,气体或液体能够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进行输送,以实现在连续旋转情况下,气液输送不中断;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两端的轴承进行支撑的结构形式,本申请无需使用轴承,简化了整体的结构,克服了轴承中润滑介质对气液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滑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滑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滑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林江敏杨康宁滕翔宇陈万群
申请(专利权)人:迈为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