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咏涛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941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包括顶部带至少一个吹气孔的脚掌垫、出气端与吹气孔相连通的减震气囊,其特点在于所述减震气囊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下端封闭的弹性缓冲筒体,并使各弹性缓冲筒体位于减震气囊的内腔中。本技术在不使用弹簧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十分好的弹性缓冲作用,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的几率十分小,从而能长时间保持好的使用性能,其使用寿命十分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子领域,特别是一种鞋垫。


技术介绍

1、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3137214u、名称为“一种换气机构及具有该换气机构的保健鞋”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固定有弹性件。所述上壳体为软胶材料制成。所述弹性件为环形弹簧,所述环形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上壳体内,另一端固定在下壳体内。

2、因上壳体为软胶材料制成,所以组成上壳体的材质强度十分有限。而为了保证环形弹簧具有高的支撑强度与弹性,环形弹簧一般仅由金属制成。由于环形弹簧端部的表面积较小,且人体作用在环形弹簧上的作用力较大(穿戴者进行跑跳运动或体重比较大时,其作用力就会很大),这就会导致环形弹簧与上壳体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大,从而就易导致上壳体出现破损的情况,进而易影响换气机构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

3、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一种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该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在不使用弹簧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十分好的弹性缓冲作用,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的几率十分小,从而能长时间保持好的使用性能,其使用寿命十分长。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包括顶部带至少一个吹气孔的脚掌垫、出气端与吹气孔相连通的减震气囊,其特点在于所述减震气囊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下端封闭的弹性缓冲筒体,并使各弹性缓冲筒体位于减震气囊的内腔中。

4、优选地,所述脚掌垫为气囊垫,所述吹气孔贯穿至脚掌垫的内腔中,所述减震气囊与脚掌垫对接连通。

5、优选地,所述脚掌垫的内腔中设置有弹性透气垫。

6、优选地,所述脚掌垫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粒。

7、优选地,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包括底壳、与底壳相匹配的顶壳,所述顶壳盖装在底壳上,所述顶壳的前端与底壳的前端共同构成了脚掌垫,在顶壳的前端与底壳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前腔室,所述顶壳的后端与底壳的后端共同构成了减震气囊,在顶壳的后端与底壳的后端之间形成有与前腔室相连通的后腔室,所述吹气孔开设在顶壳的前端上并与前腔室相连通,所述弹性缓冲筒体设置在顶壳的后端上并置于后腔室中。

8、优选地,所述顶壳的边沿上设置有一圈上环形贴片,所述底壳的边沿上设置有一圈下环形贴片,所述上环形贴片与下环形贴片贴覆在一起。

9、优选地,所述底壳包括前掌部、后跟部、连通部,所述前腔室开设在前掌部的顶面上,所述后腔室开设在后跟部的顶面上,所述连通部的前后端分别与前掌部、后跟部相接,所述连通部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前腔室、后腔室相连通的连通槽,所述顶壳遮盖在前腔室的腔口、后腔室的腔口、连通槽的槽口上。

10、优选地,所述连通部呈槽条形结构,所述连通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前掌部、后跟部相接。

11、优选地,所述前掌部、后跟部、连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顶壳与各弹性缓冲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2、优选地,所述顶壳的后端向上凸起形成有弧形凸壳部,各弹性缓冲筒体位于弧形凸壳部上。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该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上,所述减震气囊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下端封闭的弹性缓冲筒体。采用若干下端封闭的弹性缓冲筒体,不仅能起到十分好的缓冲减震效果,还能使减震气囊具有十分好的回弹效果,这能在不使用弹簧的情况下,使减震气囊依然能十分好地发挥气囊功能与减震缓冲作用,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的几率十分小,从而能长时间保持好的使用性能,其使用寿命十分长。且这样能使减震气囊十分稳定地对吹气孔吹气,从而能保证该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的可靠性十分好。再有采用上述的弹性缓冲筒体,不仅能控制原材料的使用量,还能方便成型加工,该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的加工成本与加工难度都较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包括顶部带至少一个吹气孔(11)的脚掌垫(1)、出气端与吹气孔(11)相连通的减震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气囊(2)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下端封闭的弹性缓冲筒体(21),并使各弹性缓冲筒体(21)位于减震气囊(2)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垫(1)为气囊垫,所述吹气孔(11)贯穿至脚掌垫(1)的内腔中,所述减震气囊(2)与脚掌垫(1)对接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垫(1)的内腔中设置有弹性透气垫(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垫(1)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粒(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与底壳(10)相匹配的顶壳(20),所述顶壳(20)盖装在底壳(10)上,所述顶壳(20)的前端与底壳(10)的前端共同构成了脚掌垫(1),在顶壳(20)的前端与底壳(1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前腔室(100),所述顶壳(20)的后端与底壳(10)的后端共同构成了减震气囊(2),在顶壳(20)的后端与底壳(10)的后端之间形成有与前腔室(100)相连通的后腔室(200),所述吹气孔(11)开设在顶壳(20)的前端上并与前腔室(100)相连通,所述弹性缓冲筒体(21)设置在顶壳(20)的后端上并置于后腔室(20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20)的边沿上设置有一圈上环形贴片(201),所述底壳(10)的边沿上设置有一圈下环形贴片(101),所述上环形贴片(201)与下环形贴片(101)贴覆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包括前掌部(102)、后跟部(103)、连通部(104),所述前腔室(100)开设在前掌部(102)的顶面上,所述后腔室(200)开设在后跟部(103)的顶面上,所述连通部(104)的前后端分别与前掌部(102)、后跟部(103)相接,所述连通部(104)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前腔室(100)、后腔室(200)相连通的连通槽(105),所述顶壳(20)遮盖在前腔室(100)的腔口、后腔室(200)的腔口、连通槽(105)的槽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104)呈槽条形结构,所述连通部(10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前掌部(102)、后跟部(103)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102)、后跟部(103)、连通部(10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顶壳(20)与各弹性缓冲筒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意一项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20)的后端向上凸起形成有弧形凸壳部(202),各弹性缓冲筒体(21)位于弧形凸壳部(202)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包括顶部带至少一个吹气孔(11)的脚掌垫(1)、出气端与吹气孔(11)相连通的减震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气囊(2)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下端封闭的弹性缓冲筒体(21),并使各弹性缓冲筒体(21)位于减震气囊(2)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垫(1)为气囊垫,所述吹气孔(11)贯穿至脚掌垫(1)的内腔中,所述减震气囊(2)与脚掌垫(1)对接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垫(1)的内腔中设置有弹性透气垫(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垫(1)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粒(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透气减震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与底壳(10)相匹配的顶壳(20),所述顶壳(20)盖装在底壳(10)上,所述顶壳(20)的前端与底壳(10)的前端共同构成了脚掌垫(1),在顶壳(20)的前端与底壳(1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前腔室(100),所述顶壳(20)的后端与底壳(10)的后端共同构成了减震气囊(2),在顶壳(20)的后端与底壳(10)的后端之间形成有与前腔室(100)相连通的后腔室(200),所述吹气孔(11)开设在顶壳(20)的前端上并与前腔室(100)相连通,所述弹性缓冲筒体(21)设置在顶壳(20)的后端上并置于后腔室(200)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咏涛
申请(专利权)人:黄咏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