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咏涛专利>正文

一种透气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02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气防滑鞋底,其特点在于包括软胶鞋底、海绵体,软胶鞋底由一体制造而成的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构成,后跟部上设有中空腔,并使中空腔穿过足弓部后延伸至前掌部上,前掌部的顶面上设有与中空腔相连通的透气孔,前掌部、后跟部的底面上分别设有防滑凸纹,前掌部、后跟部的底面上还分别设有若干防滑凸起,各防滑凸起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吸附槽,海绵体设置在中空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空腔的吸气与排气,能够使鞋子的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起来,从而使鞋子内部以及穿着者的脚部保持干爽,以减少细菌的滋生,进而就能减少脚气、脚痒等情况出现;其具有穿着舒适、防滑效果好、使用可靠性高等优点。使用可靠性高等优点。使用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防滑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鞋子领域,特别是一种鞋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鞋子上的足部容纳腔大多都较为密闭,这样会使得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不流通,从而导致鞋子内部容易滋生细菌,进而会使得穿着者的脚部容易出现脚气、脚痒等情况。
[0003]另外,现有的鞋底的底面上大多只设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大多不能在光滑的地面上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所以人们行走在较为光滑的地面上时,就很容易出现滑倒的情况。
[0004]因此,鉴于上述的鞋底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透气防滑鞋底,该透气防滑鞋底通过中空腔的吸气与排气,能够使鞋子的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起来,从而使鞋子内部以及穿着者的脚部保持干爽,以减少细菌的滋生,进而就能减少脚气、脚痒等情况出现;其具有穿着舒适、防滑效果好、使用可靠性高等优点。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透气防滑鞋底,其特点在于包括软胶鞋底、海绵体,其中软胶鞋底由一体制造而成的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构成,所述后跟部上设有中空腔,并使中空腔穿过足弓部后延伸至前掌部上,所述前掌部的顶面上设有与中空腔相连通的透气孔,所述前掌部、后跟部的底面上分别设有防滑凸纹,所述前掌部、后跟部的底面上还分别设有若干防滑凸起,各防滑凸起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吸附槽,所述海绵体设置在中空腔中。
[0008]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面的穿置孔,所述中空腔的上腔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加强支撑柱,所述加强支撑柱穿置于穿置孔中。
[0009]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加强片,所述加强支撑柱设置在足弓部上的中空腔上,在位于加强支撑柱后侧的足弓部与后跟部的中空腔的下腔壁上分别设有方格槽,所述加强片布置在方格槽与海绵体之间,并使加强片位于加强支撑柱的后侧。
[0010]优选地,所述前掌部的顶面上设有透气柱,所述透气孔开设于透气柱的顶面上。
[0011]优选地,所述软胶鞋底顶面的四周侧边上设有一圈连接突边,所述连接突边的外侧壁上设有藏线槽。
[0012]优选地,所述软胶鞋底的侧壁下边沿上设有一圈加强凸边。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透气孔的设置,能够将软胶鞋底的中空腔与鞋子的足部容纳腔相连通一起,还能使空气进入到软胶鞋底的中空腔中;
[0014]且由于海绵体是设置在中空腔中的,这样在穿着行走的过程中,当脚部踩向地面时,中空腔的空间与海绵体受人体重力而被挤压,使得中空腔内的空气经透气孔排出至足
部容纳腔中,以完成排气动作;当抬脚时,通过海绵体回弹复位将被挤压的中空腔撑开,从而使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经透气孔被吸进中空腔中,以完成吸气动作;
[0015]通过这样不断地吸气与排气,能够使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起来,从而使鞋子内部以及穿着者的脚部保持干爽,以减少细菌的滋生,进而就能减少脚气、脚痒等情况出现。
[0016]且通过海绵体的设置,可使软胶鞋底更加的柔软,穿着更加舒适。
[0017]由于中空腔是设置在软胶鞋底的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上的,这样可保证中空腔的空气吸入量有足够多,从而使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通的效果更好,使用更加可靠。
[0018]由于透气孔是设置在前掌部上的,这样能加速脚趾部位的空气流通,从而使穿着者的脚趾部位能更好地保持干爽,使用更加可靠。
[0019]通过吸附槽的设置,当人们行走在较为光滑的地面上时,通过脚部踩向地面的动作,可挤走吸附槽内的空气,从而使其吸附在光滑的地面上,进而能减少滑倒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顶面、底面、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透气防滑鞋底,包括软胶鞋底1、海绵体2,其中软胶鞋底1由一体制造而成的前掌部11、足弓部12、后跟部13构成,所述后跟部13上设有中空腔14,并使中空腔14穿过足弓部12后延伸至前掌部11上,所述前掌部11的顶面上设有与中空腔14相连通的透气孔15,所述前掌部11、后跟部13的底面上分别设有防滑凸纹16,所述前掌部11、后跟部13的底面上还分别设有若干防滑凸起17,各防滑凸起17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吸附槽18,所述海绵体2设置在中空腔14中。本技术通过透气孔15的设置,能够将软胶鞋底1的中空腔14与鞋子的足部容纳腔相连通一起,还能使空气进入到软胶鞋底1的中空腔14中;且由于海绵体2是设置在中空腔14中的,这样在穿着行走的过程中,当脚部踩向地面时,中空腔14的空间与海绵体2受人体重力而被挤压,使得中空腔14内的空气经透气孔15排出至足部容纳腔中,以完成排气动作;当抬脚时,通过海绵体2回弹复位将被挤压的中空腔14撑开,从而使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经透气孔15被吸进中空腔14中,以完成吸气动作;通过这样不断地吸气与排气,能够使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起来,从而使鞋子内部以及穿着者的脚部保持干爽,以减少细菌的滋生,进而就能减少脚气、脚痒等情况出现。且通过海绵体2的设置,可使软胶鞋底1更加的柔软,穿着更加舒适。由于中空腔14是设置在软胶鞋底1的前掌部11、足弓部12、后跟部13上的,这样可保证中空腔14的空气吸入量有足够多,从而使足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通的效果更好,使用更加可靠。由于透气孔15是设置在前掌部11上的,这样能加速脚趾部位的空气流通,从而使穿着者的脚趾部位能更好地保持干爽,使用更加可靠。通过吸附槽18的设置,当人们行走在较为光滑的地面上时,通过脚部踩向地
面的动作,可挤走吸附槽18内的空气,从而使其吸附在光滑的地面上,进而能减少滑倒的情况出现。
[002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防滑凸起17的底面略高出于防滑凸纹16的底面,所述防滑凸起17高出于防滑凸纹16的高度为0.5mm-1.5mm。所述防滑凸起17的直径为11mm-12.5mm,所述吸附槽18的直径为8mm-9.5mm,所述吸附槽18的槽深为1.35mm-1.5mm。
[0025]如图2所示,所述海绵体2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面的穿置孔21,所述中空腔14的上腔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加强支撑柱141,所述加强支撑柱141穿置于穿置孔21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对海绵体2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海绵体2在中空腔14内出现移位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该透气防滑鞋底的结构可靠性。
[0026]如图2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加强片3,所述加强支撑柱141设置在足弓部12上的中空腔14上,在位于加强支撑柱141后侧的足弓部12与后跟部13的中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胶鞋底(1)、海绵体(2),其中软胶鞋底(1)由一体制造而成的前掌部(11)、足弓部(12)、后跟部(13)构成,所述后跟部(13)上设有中空腔(14),并使中空腔(14)穿过足弓部(12)后延伸至前掌部(11)上,所述前掌部(11)的顶面上设有与中空腔(14)相连通的透气孔(15),所述前掌部(11)、后跟部(13)的底面上分别设有防滑凸纹(16),所述前掌部(11)、后跟部(13)的底面上还分别设有若干防滑凸起(17),各防滑凸起(17)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吸附槽(18),所述海绵体(2)设置在中空腔(1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气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体(2)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面的穿置孔(21),所述中空腔(14)的上腔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加强支撑柱(141),所述加强支撑柱(141)穿置于穿置孔(2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咏涛
申请(专利权)人:黄咏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