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云生专利>正文

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924 阅读:5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包括有位于地平线下的净化池体,净化池体内包括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发酵池、沉沙分离池、折流消化池、厌氧滤床池、初级沉淀池以及相互连通的兼氧滤床池和二级沉淀池,其中初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留有空间,兼氧滤床池的隔墙上固定横置有平板,平板两侧分别位于初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的空间内以及兼氧滤床池上口面,平板上开有若干相互连通的具有混合作用的U型槽,平板上设置有盛水槽、落水槽分别与U型槽连通;初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内均安装有水位控制器、翻水机,有加氧机安置在的盛水槽上;净化池体上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空气输送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能,操作方便,出水质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排放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 净化池。技术背景自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问世,世人就已清楚了有机污水排放对自然界环境 是有不可忽视的危害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具有投资分散、不耗能、运行管理 简便、不占地面,易于同步实施和也适合中国特色的水处理装置。近二十年来全 国各地推广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城市生活排放污水,在节约能源和保护 环境这两方面确实都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时代在发展、城市生活水平在提 高,有机污水的排放随年增长,自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后,部分城市对生活 污水排放的标准也就提高了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所以被世人慢慢给淡忘了 。近数年来不少城市采用微动力有机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来处理有 机污水的排放。但尚未带来好的效果。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主要是采用厌氧消化 和折流式生物过滤,流程为四大单元,属于基本处于静态流程,仅靠极小水平差 流动,再加上是封闭式的,所以后段两大单元产生不了应有的效力,所导致不能产 出高标的水质。微动力有机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与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相比前段处理污水效果不如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但它在后段两大单元中发挥了 效力,忽视了前段的重要性,所以对要求过高的排放水质也难以达到。从经济效益和节约节能方面来讲还是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要比微动力有机 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占优势的多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除已介绍它的优 点外还有就是一次性投资,运行后基本上不需要再投入。而微动力有机无耗能全 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造价比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造价要高;运行后,只要在运行 中每天、每时都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每年几万或几十万元不等,根椐池的容 积和排放量来决定);还需要另外占用一定的面积地块来筑建泵房、配电房,值 班室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其具有节能,操作方 便,出水质高等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包括有位于地平线下的净化池体,所述净化 池体上有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净化池体内包括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发酵 池、沉沙分离池、折流消化池、厌氧滤床池、初级沉淀池以及相互连通的兼氧滤 床池和二级沉淀池,其中初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留有空间,其特征在于所 述兼氧滤床池上靠近二级沉淀池侧的隔墙上固定有横置的平板,平板一侧位于初 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的空间内,平板另一侧位于兼氧滤床池上口面,所述平 板上开有相互连通的U型槽,U型槽的两个条形槽间夹有中间槽,所述中间槽 与U型槽间的U型隔块上开有若干过滤孔;所述平板上位于所述空间内的上平 面上开有盛水槽,所述盛水槽与初级沉淀池侧的平板上的最外侧的中间槽相导 通;所述平板上位于兼氧滤床池上侧的上平面上开有落水槽,所述落水槽与兼氧 滤床池上口面侧的平板上的最外侧的中间槽相导通,所述落水槽底端开有若干落 水孔;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安装有水位控制器一以及下柜翻水机,所述水位控制器 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下柜翻水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有加氧机安置在所述的盛水 槽上,所述下柜翻水机的出水管道穿过初级沉淀池的下柜隔墙与加氧机的进水口 相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安装有水位控制器二, 二级沉淀池外安装有池外翻水 机,水位控制器二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池外翻水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池外翻 水机的出水管道穿过池体的隔墙通向城市下水道;所述净化池体上的进风口处安 装有空气输送机,所述空气输送机包括有柱形的输送机体,输送机体中固定有支 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外套装有风叶;所述空气输送机 还包括有安装在净化池体内的抽吸管,所述抽吸管底端位于净化池底部,抽吸管 顶端伸出净化池体外,所述抽吸管固定连接有吸气帽,所述吸气帽下侧有出气口 设置在抽吸管道侧壁上;加氧机,包括有机体,机体侧壁设置有进水口、机体底部设置有若干出水孔, 所述机体内底部转动安装有竖直放置的叶轴,叶轴外固定套装有水叶轮;所述机 体上固定有变速机,所述叶轴上端穿过机体并伸入变速机内作为变速机的主动 轴;所述变速机上固定有用于安置吸氧泵的泵室,泵室上开有进气口,泵室内安装有吸氧泵,所述变速机内的输出轴伸出变速机外作为所述吸氧泵泵轴;所述泵 室侧壁连接有出氧管道,出氧管道的出氧口通入盛水槽内;翻水机,包括有翻水机体,翻水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翻水机体 内顶壁转动安装有竖直放置的叶轴,所述叶轴外固定套装有水叶片,所述水叶片 下侧有水平的拦水板固定在所述的翻水机体内,所述拦水板上有开 L,所述拦水 板下固定有变速箱,所述叶轴下端穿过拦水板上的开孔并伸入变速箱内作为其主 动轴;所述变速箱下端固定有泵室,泵室侧壁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泵室内设置 有翻水泵,所述变速箱内的输出轴穿过变速箱箱体并伸入所述的翻水泵内作为翻 水泵轴;水位控制器,包括有空心柱形的器体,所述器体下端侧壁上开有进水口,所 述器体内固定有横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有开 L,所述器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有空心柱形的器座,所述器体顶端固定有盖板,盖板固定有竖置的空心的标杆柱, 所述标杆柱侧壁有竖直方向的条形槽,所述标杆柱外套装有浮球内套,浮球内套 外固定套装有浮球,所述浮球内套的内壁上固定有调矩轴,所述调矩轴插入所述 的条形槽内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调矩轴下端通过连接线吊有阀杆,所述阀杆下 端穿过盖板以及定位板上的开孔并伸入器件内,所述阀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阀芯, 所述阀芯顶部抵压在器座的开口处。本技术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为标准(确保 结构安全,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设计根据相关的设计参数,按照国家现行的 相关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分析(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 池分为三大类型居住生活污水、医院生活污水和公厕粪便污水。由于其去除污 染物目标不同,工艺及其土建工程的结构、设计就有所差异)。本技术的整体形状为长条形(在实际操作中整体形壮是根椐地理环境条 件决定是矩形还是长条形);分为前处理区、中处理区和后处理三大区。前处 理区和中处理区池型为矩形,后处理区池型由上、下两层组合而成。本技术的工艺流程为有机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发酵池、沉沙分离池、折 流消化池、厌氧滤床池处理后进入初级沉淀池内,当初级沉淀池内的水位达到一 定高度后,水位控制器上的浮球会在水浮力的作用下相上漂浮,进而,通过标杆 柱以及阓杆的拉动作用,使阀芯向上移动,此时,经进水孔进入有己初级沉淀过的水会透过阀芯与器件间的间隙流入器座,并通过连接在器座上的管道将初级沉 淀过的水传输到下柜翻水机内,所述初级沉淀过的水输入翻水机内的水叶片在水 的冲击作用下转动,同时通过水叶片的作用带动水叶轴转动,水叶轴通过变速机 的传动作用,带动翻水泵的泵轴转动,进而使翻水泵工作,将初级沉淀过的水通 过翻水泵的作用加速输送到加氧机内。同理,所述已初级沉淀过的水输入加氧机后冲击水叶轮使水叶轮转动,同时 带动叶轴转动,叶轴通过变速机的传动作用,带动吸氧泵的吸氧泵轴转动,进而 使吸氧泵工作,将氧气吸入泵室内并通过出氧管道输出。由于加氧机安置在所述 的盛水槽中,所以空气输送机在工作过程中,初级沉淀过的水会不断得透过出水 孔淋入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包括有位于地平线下的净化池体,所述净化池体上有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净化池体内包括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发酵池、沉沙分离池、折流消化池、厌氧滤床池、初级沉淀池以及相互连通的兼氧滤床池和二级沉淀池,其中初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留有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滤床池上靠近二级沉淀池侧的隔墙上固定有横置的平板,平板一侧位于初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的空间内,平板另一侧位于兼氧滤床池上口面,所述平板上开有相互连通的U型槽,U型槽的两个条形槽间夹有中间槽,所述中间固定有横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有开孔,所述器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空心柱形的器座,所述器体顶端固定有盖板,盖板固定有竖置的空心的标杆柱,所述标杆柱侧壁有竖直方向的条形槽,所述标杆柱外套装有浮球内套,浮球内套外固定套装有浮球,所述浮球内套的内壁上固定有调矩轴,所述调矩轴插入所述的条形槽内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调矩轴下端通过连接线吊有阀杆,所述阀杆下端穿过盖板以及定位板上的开孔并伸入器件内,所述阀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顶部抵压在器座的开口处。槽与U型槽间的U型隔块上开有若干过滤孔;所述平板上位于所述空间内的上平面上开有盛水槽,所述盛水槽与初级沉淀池侧的平板上的最外侧的中间槽相导通;所述平板上位于兼氧滤床池上侧的上平面上开有落水槽,所述落水槽与兼氧滤床池上口面侧的平板上的最外侧的中间槽相导通,所述落水槽底端开有若干落水孔;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安装有水位控制器一以及下柜翻水机,所述水位控制器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下柜翻水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有加氧机安置在所述的盛水槽上,所述下柜翻水机的出水管道穿过初级沉淀池的下柜隔墙与加氧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安装有水位控制器二,二级沉淀池外安装有池外翻水机,水位控制器二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池外翻水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池外翻水机的出水管道穿过池体的隔墙通向城市下水道;所述净化池体上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空气输送机,所述空气输送机包括有柱形的输送机体,输送机体中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外套装有风叶;所述空气输送机还包括有安装在净化池体内的抽吸管,所述抽吸管底端位于净化池底部,抽吸管顶端伸出净化池体外,所述抽吸管固定连接有吸气帽,所述吸气帽下侧有出气口设置在抽吸管道侧壁上;    加氧机,包括有机体,机体侧壁设置有进水口、机体底部设置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机体内底部转动安装有竖直放置的叶轴,叶轴...

【技术特征摘要】
1、无耗能全自动动力污水净化池,包括有位于地平线下的净化池体,所述净化池体上有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净化池体内包括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发酵池、沉沙分离池、折流消化池、厌氧滤床池、初级沉淀池以及相互连通的兼氧滤床池和二级沉淀池,其中初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留有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滤床池上靠近二级沉淀池侧的隔墙上固定有横置的平板,平板一侧位于初级沉淀池与兼氧滤床池间的空间内,平板另一侧位于兼氧滤床池上口面,所述平板上开有相互连通的U型槽,U型槽的两个条形槽间夹有中间槽,所述中间槽与U型槽间的U型隔块上开有若干过滤孔;所述平板上位于所述空间内的上平面上开有盛水槽,所述盛水槽与初级沉淀池侧的平板上的最外侧的中间槽相导通;所述平板上位于兼氧滤床池上侧的上平面上开有落水槽,所述落水槽与兼氧滤床池上口面侧的平板上的最外侧的中间槽相导通,所述落水槽底端开有若干落水孔;所述初级沉淀池内安装有水位控制器一以及下柜翻水机,所述水位控制器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下柜翻水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有加氧机安置在所述的盛水槽上,所述下柜翻水机的出水管道穿过初级沉淀池的下柜隔墙与加氧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内安装有水位控制器二,二级沉淀池外安装有池外翻水机,水位控制器二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池外翻水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池外翻水机的出水管道穿过池体的隔墙通向城市下水道;所述净化池体上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空气输送机,所述空气输送机包括有柱形的输送机体,输送机体中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外套装有风叶;所述空气输送机还包括有安装在净化池体内的抽吸管,所述抽吸管底端位于净化池底部,抽吸管顶端伸出净化池体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云生
申请(专利权)人:夏云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