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658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包括与伤口组织接触的消毒片、用于吸收伤口渗出液的吸收部和用于覆盖伤口的覆盖件,所述覆盖件的沿周与伤口周边体表粘接以形成覆盖伤口的密闭空间,所述吸收部穿透所述覆盖件以将伤口渗出液引流至覆盖件外。本方案通过导流条将伤口渗出液导流至伤口外部,避免需要频繁更换吸收棉的现象,降低了战地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战地环境复杂,在实战训练中战斗人员很容易受伤产生伤口,因为在实际战斗中受伤人员会很多,战地环境下不可能有更多医护人员对每一位受伤人员精心照顾,因此在战地上的伤口处理主要突出快速处理和免于维护,战地环境下对伤口的处理通常是先对伤口进行适当清洗后再在伤口粘上消毒棉纱并包扎伤口,由于伤口会产生伤口渗出液,需要在包扎伤口时在消毒棉纱上再加上一层渗出液吸收棉,当吸收棉被伤口渗出液浸透后需要及时更换吸收棉以防止伤口恶化,在医护人员相对缺乏的战地环境,战地医护人员相对较少,频繁更换吸收棉增加了战地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当渗出液得不到及时排除又会导致伤口感染使得伤口恢复变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以有效解减少吸收棉的更换频次,降低战地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

3、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包括与伤口组织接触的消毒片、用于吸收伤口渗出液的吸收部和用于覆盖伤口的覆盖件,所述覆盖件的沿周与伤口周边体表粘接以形成覆盖伤口的密闭空间,所述吸收部穿透所述覆盖件以将伤口渗出液引流至覆盖件外。

4、进一步,所述覆盖件上设置用于对密闭空间进行抽气的抽气接头。

5、通过抽气设备如注射器等对密闭空间进行抽气使密闭空间形成负压,可以减轻伤口水肿、减少伤口渗出物以及刺激肉芽组织形成,促进伤口快速恢复。

6、进一步,所述吸收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覆盖件外的吸收筒、将所述吸收筒的内腔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导流管、将所述密闭空间内的伤口渗出液经所述导流管导流至所述吸收筒内的导流条和设置于所述吸收筒内用于吸收所述伤口渗出液的吸收件。

7、进一步,所述吸收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外筒和排流单元,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外,外筒的两端与所述内筒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外筒的内径大于内筒的外径使得外筒与内筒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密闭空间密封连通,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腔密封连通,所述导流条为亲水织物,导流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环形腔内,导流条的第二端经导流管伸入所述密闭空间内覆盖于所述消毒片上,所述内筒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外筒外,内筒的第二端封闭,内筒与所述环形腔对应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将内筒的底部内腔与环形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外壁为具有不同外径的第一柱面与第二柱面,所述第一柱面靠近内筒的第一端设置,第一柱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柱面的外径使得内筒的外壁形成有一台阶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二柱面的内筒侧壁内与内筒同轴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台阶端面,所述排流单元包括与所述环形槽密封滑动连接的滑筒和与所述内筒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筒呈两端开口的圆筒体,滑筒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台阶端面,位于环形槽内的滑筒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滑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滑环,所述滑环呈环状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柱面外,伸出所述台阶端面的滑筒外套设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台阶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下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连通,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滑块的一端沿内筒轴向伸出所述内筒外,滑块上沿与内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贯穿滑块设置排流孔,所述排流孔上密封固定连接排流管,所述排流管远离排流孔的一端由内筒的第一端伸出内筒外,的所述排流管上设置单向阀仅许流体由内筒内腔流向内筒外部,所述吸收件包括压缩强吸水海绵,吸收件设置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内底壁之间。

8、进一步,所述密闭空间内竖直设置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导流条与所述覆盖件之间,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均竖直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侧壁内竖直设置有与第一环体同轴的环形滑道,所述环形滑道的上端贯穿第一环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环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环形滑道内,第二环体的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环形滑道,环形滑道内竖直设置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上端与第二环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下端与环形滑道的底壁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将所述滑环锁止于所述内筒的锁扣,所述锁扣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环上的公扣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柱面上的母扣,当通过所述锁扣将滑环锁止于内筒上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错开以使得所述滑筒将所述第一通孔封堵。

10、进一步,所述覆盖件包括与伤口沿周皮肤粘接的粘贴环和沿周可重复性粘接于所述粘贴环表面的不透气膜。

11、进一步,所述粘贴环为具有冷塑性的金属制成的薄型环体使得粘贴环可以变形与伤口沿周体表形状更加贴合。

12、进一步,所述内筒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将内筒的第一端端口封堵的端盖,所述推杆和所述排流管均穿过所述端盖伸出所述内筒的第一端。

13、与现有医务人员通过不断更换伤口渗出液的吸收棉以加快伤口恢复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方案通过导流条将伤口渗出液导流至伤口外部,避免像现有技术中需要频繁更换吸收棉的现象,降低了战地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15、2,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覆盖件在伤口处形成密闭空间并对密闭空间进行抽气使密闭空间形成负压,有利于减轻伤口水肿、减少伤口渗出物以及刺激肉芽组织形成,加快伤口恢复速度。

16、3,在本方案中,当密闭空间形成负压后,随着伤口渗出液的增加,会导致密闭空间负压力减小,而弹性支撑件的设置和压缩强吸水海绵吸收伤口渗出液时膨胀推动滑块滑动会导致密闭空间的负压力增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弹性支撑件和滑块的移动起到维持密闭空间负压力大小的作用,使得伤口处于某一负压力范围内,加快伤口恢复。

17、4,本方案中,当压缩强吸水海绵吸收渗出液饱和后,可以通过推杆被压缩强吸水海绵吸液后膨胀推动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压缩强吸水海绵是否达到吸附饱和状态,这时手动滑动滑环带动滑筒移动并通过锁扣将滑筒锁止于内筒上,滑筒移动到使滑筒上的第二通孔与内筒侧壁上的第一通孔错开使得滑筒将第一通孔封堵使得密闭空间与内筒内腔隔绝,这时通过推杆推动滑块移动挤压压缩强吸水海绵时,密闭空间内的负压力大小不变,压缩强吸水海绵里的水体被挤压后经排流孔再经单向阀经排流管流出内筒外部,压缩强吸水海绵可以反复吸附后挤压排水,可以避免像现有技术中的每次均需更换吸收棉的繁琐,多次吸附和挤压排液后如果决定需要更换压缩强吸水海绵,可以卸下端盖将滑块抽出内筒内腔后取出旧压缩强吸水海绵并更换新压缩强吸水海绵即可;当更换或挤压完毕再次打开锁扣,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滑筒滑动使得第一通孔再次与第二通孔对齐,而单向阀能防止气体由内筒外部经排流孔流入内筒内腔,因此密闭空间的负压力不会产生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伤口组织接触的消毒片、用于吸收伤口渗出液的吸收部和用于覆盖伤口的覆盖件,所述覆盖件的沿周与伤口周边体表粘接以形成覆盖伤口的密闭空间,所述吸收部穿透所述覆盖件以将伤口渗出液引流至覆盖件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上设置用于对密闭空间进行抽气的抽气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覆盖件外的吸收筒、将所述吸收筒的内腔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导流管、将所述密闭空间内的伤口渗出液经所述导流管导流至所述吸收筒内的导流条和设置于所述吸收筒内用于吸收所述伤口渗出液的吸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外筒和排流单元,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外,外筒的两端与所述内筒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外筒的内径大于内筒的外径使得外筒与内筒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密闭空间密封连通,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腔密封连通,所述导流条为亲水织物,导流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环形腔内,导流条的第二端经导流管伸入所述密闭空间内覆盖于所述消毒片上,所述内筒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外筒外,内筒的第二端封闭,内筒与所述环形腔对应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将内筒的底部内腔与环形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外壁为具有不同外径的第一柱面与第二柱面,所述第一柱面靠近内筒的第一端设置,第一柱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柱面的外径使得内筒的外壁形成有一台阶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二柱面的内筒侧壁内与内筒同轴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台阶端面,所述排流单元包括与所述环形槽密封滑动连接的滑筒和与所述内筒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筒呈两端开口的圆筒体,滑筒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台阶端面,位于环形槽内的滑筒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滑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滑环,所述滑环呈环状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柱面外,伸出所述台阶端面的滑筒外套设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台阶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下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连通,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滑块的一端沿内筒轴向伸出所述内筒外,滑块上沿与内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贯穿滑块设置排流孔,所述排流孔上密封固定连接排流管,所述排流管远离排流孔的一端由内筒的第一端伸出内筒外,的所述排流管上设置单向阀仅许流体由内筒内腔流向内筒外部,所述吸收件包括压缩强吸水海绵,吸收件设置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内底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套设在所述滑筒外与滑筒单向转动连接的第一叶轮和设置在所述滑筒内壁上的第一触点开关,所述第一叶轮包括多个间隔均布的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触点开关串联在所述电源与所述环形电磁铁电连接的线路上,当所述第一叶轮旋转使第一叶轮上的螺旋叶片经过所述第一触点开关位置时使第一叶轮上的螺旋叶片挤压触发所述第一触点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间内竖直设置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导流条与所述覆盖件之间,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均竖直设置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侧壁内竖直设置有与第一环体同轴的环形滑道,所述环形滑道的上端贯穿第一环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环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环形滑道内,第二环体的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环形滑道,环形滑道内竖直设置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上端与第二环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下端与环形滑道的底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将所述滑环锁止于所述内筒的锁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包括与伤口沿周皮肤粘接的粘贴环和沿周可重复性粘接于所述粘贴环表面的不透气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环为具有冷塑性的金属制成的薄型环体使得粘贴环可以变形与伤口沿周体表形状更加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将内筒的第一端端口封堵的端盖,所述推杆和所述排流管均穿过所述端盖伸出所述内筒的第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伤口组织接触的消毒片、用于吸收伤口渗出液的吸收部和用于覆盖伤口的覆盖件,所述覆盖件的沿周与伤口周边体表粘接以形成覆盖伤口的密闭空间,所述吸收部穿透所述覆盖件以将伤口渗出液引流至覆盖件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上设置用于对密闭空间进行抽气的抽气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覆盖件外的吸收筒、将所述吸收筒的内腔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导流管、将所述密闭空间内的伤口渗出液经所述导流管导流至所述吸收筒内的导流条和设置于所述吸收筒内用于吸收所述伤口渗出液的吸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外筒和排流单元,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外,外筒的两端与所述内筒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外筒的内径大于内筒的外径使得外筒与内筒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密闭空间密封连通,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腔密封连通,所述导流条为亲水织物,导流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环形腔内,导流条的第二端经导流管伸入所述密闭空间内覆盖于所述消毒片上,所述内筒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外筒外,内筒的第二端封闭,内筒与所述环形腔对应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将内筒的底部内腔与环形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外壁为具有不同外径的第一柱面与第二柱面,所述第一柱面靠近内筒的第一端设置,第一柱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柱面的外径使得内筒的外壁形成有一台阶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二柱面的内筒侧壁内与内筒同轴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台阶端面,所述排流单元包括与所述环形槽密封滑动连接的滑筒和与所述内筒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筒呈两端开口的圆筒体,滑筒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台阶端面,位于环形槽内的滑筒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滑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滑环,所述滑环呈环状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柱面外,伸出所述台阶端面的滑筒外套设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台阶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下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潘乾广任敏李丽李忠俊张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