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沥青路面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14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0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沥青路面的施工结构,解决了常规小型运输结构稳定性不高,车轮易打滑侧翻等问题,其主要方案包括:底架以及固定在底架上的罐体,所述罐体水平放置且中间段下倾,其轴线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所述底架顶面在罐体轴身两侧还竖直固定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多个围板一一焊接罐体轴身以及底架顶面,所述防护板顶面高度与所述罐体V型轴线高度始终保持一致,所述底架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有行走件,所述行走件包括驱动件、复式行走轮以及活动可调的调节板,所述驱动件带式传动所述复式行走轮转动,所述复式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上,且通过调节板调整轮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泥运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沥青路面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大多会使用到水泥稳定碎石,其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它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水泥稳定碎石成活后遇雨不泥泞,表面坚实,是高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2、而在实际工程作业中,水泥稳定碎石的运输依赖于专业化的水泥车,但水泥车一般针对长途运输,对于工况面积大、周期长的作业场景而言,小型化的、运输周期短的运输设备也是工程作业所必需的,目前的小型运输设备存在如下局限:

3、1、灰浆自身流动性以及碎石的高重量易导致小车运输过程侧翻,运输结构不稳定;

4、2、工况路面复杂,路面初期不成型,雨后小车运输行走轮易打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沥青路面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以及固定在底架上的罐体,所述罐体水平放置且中间段下倾,其轴线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所述底架顶面在罐体轴身两侧还竖直固定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多个围板一一焊接罐体轴身以及底架顶面,所述防护板顶面高度与所述罐体V型轴线高度始终保持一致,所述底架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有行走件,所述行走件包括驱动件、复式行走轮以及活动可调的调节板,所述驱动件带式传动所述复式行走轮转动,所述复式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上,且通过调节板调整轮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沥青路面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式行走轮包括第一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沥青路面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以及固定在底架上的罐体,所述罐体水平放置且中间段下倾,其轴线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所述底架顶面在罐体轴身两侧还竖直固定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多个围板一一焊接罐体轴身以及底架顶面,所述防护板顶面高度与所述罐体v型轴线高度始终保持一致,所述底架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有行走件,所述行走件包括驱动件、复式行走轮以及活动可调的调节板,所述驱动件带式传动所述复式行走轮转动,所述复式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上,且通过调节板调整轮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沥青路面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式行走轮包括第一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轮,所述调节板包括分别对应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的定位板与滑动板,所述定位板一端折弯后与所述底架螺栓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相对设置且开设有对应的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靠近滑动板的一端顶面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滑动板夹持式滑动连接在所述t型滑槽上,其端面中心与所述调节螺栓螺纹配合,所述滑动板与t滑槽接触部分还设置有穿过定位板的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螺帽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炎马涛冯春虎王礼存袁野生瑞周常荣金玮章磊宋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