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控制臂结构及多连杆式悬架总成。
技术介绍
1、悬架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架能够传递作用于车身和车轮之间的力及力矩,缓冲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平路面导致的车身冲击和激励,对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
2、连杆式悬架指的是在车辆的副车架与转向节之间设置三根及三个以上的传力连杆,连杆也称为控制臂,通过不同角度及方向的控制臂能够为悬架提供多个方向上的控制力,控制臂传递载荷的能力直接影响悬架的性能,若控制臂的屈曲、强度及疲劳性能不能满足要求,会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控制臂严重变形、甚至断裂失效,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臂结构及多连杆式悬架总成,控制臂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改善了控制臂的性能,提升了悬架总成的结构稳定性。
2、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臂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主体及副车架,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用于连接所述主体(10)及副车架(20),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用于连接所述主体(10)及转向节(30),所述主体(10)的高度由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其中部逐渐减小,所述主体(10)在其中部具有第一宽度(D1),所述主体(10)的宽度自其中部向其两端逐渐减小至第二宽度(D2),再逐渐增加至第三宽度(D3),所述第一宽度(D1)大于所述第三宽度(D3),所述第三宽度(D3)大于所述第二宽度(D2)。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用于连接所述主体(10)及副车架(20),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用于连接所述主体(10)及转向节(30),所述主体(10)的高度由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其中部逐渐减小,所述主体(10)在其中部具有第一宽度(d1),所述主体(10)的宽度自其中部向其两端逐渐减小至第二宽度(d2),再逐渐增加至第三宽度(d3),所述第一宽度(d1)大于所述第三宽度(d3),所述第三宽度(d3)大于所述第二宽度(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包括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三侧板(103)及第四侧板(104),所述第一侧板(101)及所述第二侧板(102)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10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01)及所述第二侧板(102)的上端,所述第四侧板(10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01)及所述第二侧板(102)的下端,所述第一侧板(101)、所述第二侧板(102)、所述第三侧板(103)及所述第四侧板(104)合围形成一两端开口的腔体(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01)、所述第二侧板(102)、所述第三侧板(103)及所述第四侧板(104)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安装槽(106),所述安装槽(106)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勋,王德远,蔡剑,李太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