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486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3
本技术涉及钢连廊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监测系统,包括上桁架,所述上桁架前壁一侧和后壁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二,所述下桁架前壁中部和一侧以及后壁中部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四,前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二前壁和后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二后壁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一,前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一前壁和后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一后壁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三,所述下桁架底壁中部和底壁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六。本技术中,通过合理布置应力监测点,并结合经准确预测分析后的连体结构计算模型产生的应力与施工中产生的应力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应力的有效控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连廊施工,尤其涉及一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1、项目工程上、下连廊钢结构工程,采用框架-多核心筒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两栋塔楼,以及连接两个塔楼的上下部通过钢结构连廊,上、下连廊钢结构采用钢桁架+钢框架结构,由于上下钢连廊由于跨度大、净空高,单根构件重,通常采用上连体桁架整体提升再进行上连廊上部钢框架安装的方式进行施工。

2、在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跨度大,重量大,因此,如何确保钢连廊连体的施工安全,成为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技术问题,影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安全的因素较多,而上连体的自身结构及形态,支撑胎架的结构及形态,以及上连体与钢混结构的主体连接结构处等施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

3、因此,如何为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在各个阶段的施工过程中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如何准确评价各施工阶段中上连体的受力状态和结构性能,并及时诊断结构构件可能出现的破坏、变形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修复手段,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构建监测系统及采取何种监测方法,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监测系统,包括上桁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桁架(1)两侧均设置有提升装置(2),所述上桁架(1)底壁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板二(4),多个所述支撑板二(4)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桁架(10),所述上桁架(1)前壁一侧和后壁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二(6),所述下桁架(10)前壁中部和一侧以及后壁中部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四(18),前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二(4)前壁和后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二(4)后壁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一(5),两侧支撑板二(4)内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3),前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一(3)前壁和后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一(3)后壁均固定连接有应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监测系统,包括上桁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桁架(1)两侧均设置有提升装置(2),所述上桁架(1)底壁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板二(4),多个所述支撑板二(4)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桁架(10),所述上桁架(1)前壁一侧和后壁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二(6),所述下桁架(10)前壁中部和一侧以及后壁中部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四(18),前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二(4)前壁和后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二(4)后壁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一(5),两侧支撑板二(4)内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3),前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一(3)前壁和后部一侧所述支撑板一(3)后壁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三(11),所述下桁架(10)底壁中部和底壁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应变计六(21),所述上桁架(1)两侧上部均设置有提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2)包括提升器(201),多个所述提升器(201)分别设置在上桁架(1)上部两侧前后部和下桁架(10)顶壁两侧前后部,上侧所述提升器(201)内均设置有吊索(202),多个吊索(202)远离上侧所述提升器(201)一端均与下侧所述提升器(201)连接,多个所述吊索(202)两端均设置有锚索计(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跨度重型钢连廊上连体施工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支撑体(15),两侧所述支撑体(15)均设置在所述上桁架(1)两侧上部,两侧所述支撑体(15)相靠近侧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架横杆(16),两个所述提升架横杆(16)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架斜撑(17),一侧所述提升架横杆(16)和提升架斜撑(17)前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有堂皇鹏飞梁照松陈昌武娄学谦桑登峰李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