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83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3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装座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导热件,并且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接触,所述导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气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接触器


技术介绍

1、接触器是一种能够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且可频繁地接通与关断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在接触器工作的情况下,其接线端子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2、常规接触器一般通过增加接线端子的尺寸来增加接线端子的横截面积以及散热面积,从而降低接线端子的温度。但是这样设置会增加接触器的尺寸,从而浪费空间,并且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2、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装座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导热件,并且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接触,所述导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接触。

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安装座内设置导热件,并且将导热件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子和底座接触。由此,接线端子上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件传递至底座并向外散热,从而解决了接线端子温度高的问题,同时,不会增加接触器的尺寸,并且节约空间以及降低成本。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导热件的安装孔,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贴合。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包括邻近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部分、背离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通的第三部分,所述导热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内并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一导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内并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二导热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内并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三导热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导热件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间隔开。

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导热件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壁面的投影的内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包括柔性导热层,所述柔性导热层在所述第一部分内和所述第二部分内被挤压。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背离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并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螺栓成对设置,并且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绝缘罩,所述绝缘罩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抵接并覆盖成对所述安装螺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邻近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在11mm至16mm的范围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邻近接线端子设置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导热件连接。

13、应当理解,该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特征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导热件(4)的安装孔(21),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安装孔(21)的内壁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1)包括邻近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一部分(211)、背离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二部分(2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连通的第三部分(213),所述导热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211)内并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一导热部(41)、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212)内并与所述第二部分(212)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二导热部(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213)内并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三导热部(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导热件(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内壁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的投影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部分(212)的内壁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的投影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导热件(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内壁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的投影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部分(212)的内壁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的投影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41)和所述第二导热部(42)包括柔性导热层,所述柔性导热层在所述第一部分(211)内和所述第二部分(212)内被挤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背离所述接线端子(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2),所述第一安装槽(22)的槽底设置有穿孔(23),所述第一安装槽(22)内设置有安装螺栓(24),所述安装螺栓(24)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23)并将所述接线端子(3)固定在所述安装座(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栓(24)成对设置,并且所述接触器(100)还包括绝缘罩(5),所述绝缘罩(5)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2)的槽底抵接并覆盖成对所述安装螺栓(2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邻近所述接线端子(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二安装槽(25),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22)的槽底与所述第二安装槽(25)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在11mm至16mm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邻近所述接线端子(3)设置的散热件(11),所述散热件(11)与所述导热件(4)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导热件(4)的安装孔(21),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安装孔(21)的内壁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1)包括邻近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一部分(211)、背离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二部分(2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连通的第三部分(213),所述导热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211)内并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一导热部(41)、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212)内并与所述第二部分(212)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二导热部(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213)内并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贴合的第三导热部(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导热件(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内壁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的投影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部分(212)的内壁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的投影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导热件(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内壁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部分(213)的内壁面的投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选林韩泽英张扬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