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及存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49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及存储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存算电路和三态门,至少两个存算电路的输出端与三态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三态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至少两个存算电路的累加结果,并将累加结果输出,存算电路包括:存储电路,存储电路用于存储数据;同或电路,同或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收存储电路存储的数据和输入数据,同或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存储电路存储的数据和输入数据的同或结果;至少两个存算电路输出的同或结果累加得到累加结果。本申请不仅可以加快数据的运算速度,同时可以节省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以降低芯片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尤其涉及一种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及存储器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基本架构,它将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指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而数据则是被操作和处理的内容。这些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并在需要的时候从内存中读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发展,对于数据的运算量极速增加,频繁的将数据从存储单元搬运到计算单元势必将带来巨大的能耗和延时。基于此,存算一体架构被提出,并有望打破冯诺依曼架构的“存储墙”缺陷。存算一体架构将存储单元与计算逻辑紧密得结合在一起,数据可以直接传递给计算单元处理,而不需要经过额外的数据搬运过程,大大的提高了运算速度与能效。同时随着各类深度神经网络的持续发展,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最出色的深度神经网络之一,被广泛用于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随着层数增加,网络学习的复杂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数据运算量也大幅增加,需要的网络结构就更加复杂,成本增加。因此,就必须设计更加高效的电路拓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存算电路和三态门,所述至少两个存算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态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三态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存算电路的累加结果,并将所述累加结果输出,所述存算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或存内计算电路还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态门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或电路包括传输门、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所述传输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存储电路的第一存储端和所述第一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存算电路和三态门,所述至少两个存算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态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三态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存算电路的累加结果,并将所述累加结果输出,所述存算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或存内计算电路还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态门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或电路包括传输门、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所述传输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存储电路的第一存储端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所述传输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存储电路的第二存储端和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传输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均接收所述输入数据,所述传输门的输出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以作为所述存算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或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电路包括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二nmos管和第三n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均连接电源,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恒詹子骁尚德龙周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