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水冷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3718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6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负压水冷控制系统。该负压水冷控制系统的本进水管道连接冷却塔和配水槽,流量计Ⅰ和抽水泵安装到进水管道上,电动球阀Ⅰ安装在进水管道尾端;配水管连接配水槽和冷却单元,流量计Ⅱ和电动球阀Ⅱ安装在配水管上;回水管连接冷却单元和回水槽,压力表和电动球阀Ⅳ安装在回水管两端;真空泵组连接到回水管中部,电动球阀Ⅴ安装在气管上;液位计Ⅰ安装在配水槽内,液位计Ⅱ和温度计安装在回水槽内;控制器连接各检测仪表和电动球阀。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通过流量计、液位计、温度计和压力表实现对负压水冷系统全方位监控,配合控制器实现负压水冷系统自动控制,且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球阀开闭实现正负压冷却模式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负压水冷系统,尤其涉及负压水冷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冶金过程中需要对高温冶金炉的内衬及出料溜槽进行冷却以使炉体内衬和溜槽保持较低的温度,作为延长炉体内衬和溜槽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采用正压冷却方式进行冷却。正压冷却虽具有操作简便、水压和水量易于调节和冷却效果明显等特点,但在走管角度过大或管路内有空气残留等原因造成冷却水的流阻变化而影响液体流动,同时使用正压冷却方式进行冷却时,如果冷却水套破损会导致大量冷却水外溢,冷却通道内的冷媒会与高温溶体接触发生爆炸,造成事故。因此,设计了负压水冷系统,而负压冷却系统需要对负压、液位、水温、流量进行精确控制,形成稳定运行负压循环水路,使循环冷却水流量满足炉体水套和水冷溜槽冷却强度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负压水冷控制系统,该负压水冷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流量计、液位计、温度计和压力表实现对负压水冷系统全方位监控,通过控制器控制抽水泵回水泵,实现配水槽液位控制,通过控制器控制真空泵组功率进行负压控制实现冷却水流速调节,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球阀开闭在冷却单元需要进行冷却时实现自动给水,且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球阀开闭实现正负压冷却模式切换,在负压模式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正压冷却模式对冷却单元进行冷却。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单元、进水管道、流量计ⅰ、电动球阀ⅰ、抽水泵、配水管、电动球阀ⅱ、流量计ⅱ、配水槽、液位计ⅰ、回水管、压力表、电动球阀ⅳ、真空泵组、电动球阀ⅴ、回水槽、液位计ⅱ、温度计、冷却塔、控制器,进水管道连接冷却塔和配水槽,流量计ⅰ和抽水泵安装到进水管道上,流量计ⅰ安装在抽水泵后端,电动球阀ⅰ安装在进水管道尾端;配水管连接配水槽和冷却单元,流量计ⅱ和电动球阀ⅱ依次安装在配水管前端;回水管连接冷却单元和回水槽,压力表和电动球阀ⅳ依次安装在回水管前后两端;真空泵组通过气管连接到回水管中部,电动球阀ⅴ安装在真空泵组的气管上;回水槽连接冷却塔进行回水降温;液位计ⅰ安装在配水槽内,液位计ⅱ和温度计安装在回水槽内;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流量计ⅰ、流量计ⅱ、液位计ⅰ、压力表、液位计ⅱ、温度计和冶炼系统,控制器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电动球阀、抽水泵和真空泵组。

3、第一方面可选的,配水槽位置高于回水槽位置,使配水管和回水管上产生虹吸效应。

4、第一方面可选的,进水管道和配水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管道分别设置在电动球阀ⅰ、电动球阀ⅱ上端管道上,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电动球阀ⅲ,正压回水管连接到压力表后的回水管上,正压回水管上安装有电动球阀ⅵ,正压回水管尾端连接到冷却塔上,进水管道、电动球阀ⅲ、配水管、正压回水管组成正压冷却循环系统。

5、第一方面可选的,冷却单元包括溜槽、炉体冷却系统,溜槽和炉体冷却系统都可以连接到配水管和回水管上,进行降温冷却。

6、第一方面可选的,回水槽和冷却塔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回水泵,用于将回水槽内的冷却水泵送到冷却塔上进行降温冷却。

7、第一方面可选的,配水槽和回水槽之间设置有溢水管,溢水管设置在配水槽上端。

8、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9、本申请通过流量计、液位计、温度计和压力表实现对负压水冷系统全方位监控,通过控制器控制抽水泵回水泵,实现配水槽液位控制,通过控制器控制真空泵组功率进行负压控制实现冷却水流速调节,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球阀开闭在冷却单元需要进行冷却时实现自动给水,且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球阀开闭实现正负压冷却模式切换,在负压模式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正压冷却模式对冷却单元进行冷却。

1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单元、进水管道(1)、流量计Ⅰ(101)、电动球阀Ⅰ(102)、抽水泵(103)、配水管(2)、电动球阀Ⅱ(201)、流量计Ⅱ(202)、配水槽(4)、液位计Ⅰ(5)、回水管(7)、压力表(701)、电动球阀Ⅳ(702)、真空泵组(8)、电动球阀Ⅴ(801)、回水槽(10)、液位计Ⅱ(11)、温度计(12)、冷却塔(15)、控制器(17),所述进水管道(1)连接冷却塔(15)和配水槽(4),流量计Ⅰ(101)和抽水泵(103)安装到进水管道(1)上,流量计Ⅰ(101)安装在抽水泵(103)后端,电动球阀Ⅰ(102)安装在进水管道(1)尾端;配水管(2)连接配水槽(4)和冷却单元,流量计Ⅱ(202)和电动球阀Ⅱ(201)依次安装在配水管(2)前端;回水管(7)连接冷却单元和回水槽(10),压力表(701)和电动球阀Ⅳ(702)依次安装在回水管(7)前后两端;真空泵组(8)通过气管连接到回水管(7)中部,电动球阀Ⅴ(801)安装在真空泵组(8)的气管上;回水槽(10)连接冷却塔(15)进行回水降温;液位计Ⅰ(5)安装在配水槽(4)内,液位计Ⅱ(11)和温度计(12)安装在回水槽(10)内;控制器(17)输入端连接流量计Ⅰ(101)、流量计Ⅱ(202)、液位计Ⅰ(5)、压力表(701)、液位计Ⅱ(11)、温度计(12)和冶炼系统,控制器(17)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电动球阀、抽水泵(103)和真空泵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4)位置高于回水槽(10)位置,使配水管(2)和回水管(7)上产生虹吸效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1)和配水管(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管道分别设置在电动球阀Ⅰ(102)、电动球阀Ⅱ(201)上端管道上,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电动球阀Ⅲ(3),正压回水管(9)连接到压力表(701)后的回水管(7)上,正压回水管(9)上安装有电动球阀Ⅵ(901),正压回水管(9)尾端连接到冷却塔(15)上,进水管道(1)、电动球阀Ⅲ(3)、配水管(2)、正压回水管(9)组成正压冷却循环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溜槽(6)、炉体冷却系统(16),溜槽(6)和炉体冷却系统(16)都可以连接到配水管(2)和回水管(7)上,进行降温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槽(10)和冷却塔(15)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回水泵(13),用于将回水槽(10)内的冷却水泵送到冷却塔(15)上进行降温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4)和回水槽(10)之间设置有溢水管(14),溢水管(14)设置在配水槽(4)上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水冷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单元、进水管道(1)、流量计ⅰ(101)、电动球阀ⅰ(102)、抽水泵(103)、配水管(2)、电动球阀ⅱ(201)、流量计ⅱ(202)、配水槽(4)、液位计ⅰ(5)、回水管(7)、压力表(701)、电动球阀ⅳ(702)、真空泵组(8)、电动球阀ⅴ(801)、回水槽(10)、液位计ⅱ(11)、温度计(12)、冷却塔(15)、控制器(17),所述进水管道(1)连接冷却塔(15)和配水槽(4),流量计ⅰ(101)和抽水泵(103)安装到进水管道(1)上,流量计ⅰ(101)安装在抽水泵(103)后端,电动球阀ⅰ(102)安装在进水管道(1)尾端;配水管(2)连接配水槽(4)和冷却单元,流量计ⅱ(202)和电动球阀ⅱ(201)依次安装在配水管(2)前端;回水管(7)连接冷却单元和回水槽(10),压力表(701)和电动球阀ⅳ(702)依次安装在回水管(7)前后两端;真空泵组(8)通过气管连接到回水管(7)中部,电动球阀ⅴ(801)安装在真空泵组(8)的气管上;回水槽(10)连接冷却塔(15)进行回水降温;液位计ⅰ(5)安装在配水槽(4)内,液位计ⅱ(11)和温度计(12)安装在回水槽(10)内;控制器(17)输入端连接流量计ⅰ(101)、流量计ⅱ(202)、液位计ⅰ(5)、压力表(701)、液位计ⅱ(11)、温度计(12)和冶炼系统,控制器(17)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马绍斌赖炜张特罗凌艳孙文亮张厚兵张朝波陆占清裴启飞王书晓袁双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