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494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属于井下钻孔技术领域,包括水池、隔板、进水沟渠、排水沟渠、巷道沟渠,水池设置在硐室外侧且与硐室侧壁连接,隔板设置在水池内部且将水池分隔为清水池和沉淀池,进水沟渠设置在硐室底部,进水沟渠连通沉淀池与硐室内泥浆产生位置,排水沟渠设置在硐室和硐室联道连接处底面,巷道沟渠设置在巷道底面,排水沟渠连通巷道沟渠与清水池。本申请采用在硐室外部空间施工水池,充分利用硐室外部空间,实现硐室尺寸的缩减,以提高硐室稳定性,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性;设置水池对帷幕注浆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进行沉淀,重新利用上层清液进行施工清洗等,达到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消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井下钻孔,具体为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


技术介绍

1、硐室是一种未直通地表出口的、横断面较大而长度较短的水平坑道。其作用是安装各种设备、机器,存放材料和工具,或作其他专门用途,如机修房、炸药库、休息室等。井下帷幕注浆工程就需要在硐室中安装钻机,帷幕注浆施工常伴随产生泥浆,需要对泥浆进行沉淀,将清水重新用于施工清洗等,降低水资源浪费度。随着矿山资源开采逐渐向深部扩展,井下帷幕注浆工程也逐渐向矿井深部延伸,随着深度增加,井下地压应力也逐渐增大,在高地压应力围岩条件下要求尽可能减少硐室挖掘岩体方量以保障硐室稳定性,提高工程安全性,即是硐室尺寸需要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硐室尺寸。

2、当前对于泥浆的处理相对比较随意,未发现针对性技术,部分工程不进行泥浆沉淀以及清水的再利用,进行沉淀处理的工程也会比较随意地在硐室内挖出沉淀用水池,由于水池位于硐室内,必然需要增加硐室尺寸,另一方面水池的存在可能影响钻机钻孔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没有达到通过精简硐室尺寸以提高工程安全性的目的,需要提供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设置两用水池满足泥浆沉淀和清水再利用需求,将水池设置在硐室外部,充分利用硐室外部空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包括水池、隔板、进水沟渠、排水沟渠、巷道沟渠,水池设置在硐室外侧且与硐室侧壁连接,隔板设置在水池内部且将水池分隔为清水池和沉淀池,进水沟渠设置在硐室底部,进水沟渠连通沉淀池与硐室内泥浆产生位置,排水沟渠设置在硐室和硐室联道连接处底面,巷道沟渠设置在巷道底面,排水沟渠连通巷道沟渠与清水池。

3、进一步地,隔板上开设有缺口。

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5、1、本申请采用在硐室外部空间施工水池,充分利用硐室外部空间,实现硐室尺寸的缩减,以提高硐室稳定性,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性。

6、2、本申请设置水池对帷幕注浆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进行沉淀,重新利用上层清液进行施工清洗等,达到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消耗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上开设有缺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钻机硐室用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周洪杨宇鸿夏荣辉胡体才黄保胜孙晓栋刘红伟王承治刘丹丹龙向前李石路李吉富刘祥云田罡豪何森马超李本龙杜红进杨闪王宇张韧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