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705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包括设置于壳体的静导电板和动导电板,该壳体包括底板和过渡空间,根据动导电板和静导电板具有分别延伸至过渡空间中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竖直延伸出底板外的多个第一插脚和多个第二插脚,多个第一插脚和多个第二插脚沿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底板,通过在过渡空间中设有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隔开的绝缘结构,既可以保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安全电气间隙,达到耐压冲击试验要求,又能在不改变产品内部基础结构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符合客户线路板上的孔位安装设计要求,降低安装设计难度,提升产品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磁保持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磁保持继电器通过控制铁芯线圈的电流方向使得在轭铁上产生磁极极性的转换,并依靠永久磁铁的磁性作用力驱动推力杆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使得推力杆带动动触片动作,从而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断开或闭合,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

2、目前常见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参考图6,其壳体01内设有包括由线圈组件、衔铁、磁轭所组成的磁路机构03,与衔铁相连接的推杆04,以及用于导通或断开外界主电路的主触头组件,主触头组件包括平行相对伸出壳体01外的一对导电片02,和设置在其中一个导电片02上的静触点05,和设置在另一导电片上的动簧片06,一对导电片02、推杆03、磁路机构04从左往右依次排布在壳体内。这一对导电片是相互平行插接在客户线路板的多个孔位中,随着客户对线路板上的多个孔位做出线形排列调整,这样就得要求导电片做出相应调整改进,而现有磁保持继电器在不改变基础结构下是很难对导电片做出位置调整的,内部空间又趋近饱和,又要保证导电片安装的电气间隙安全,还要通过耐压冲击试验要求,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技术人员对导电板位置改进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合理优化布局插脚结构,以符合客户线路板上的孔位安装设计要求,降低安装设计难度,保证电气间隙安全的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p>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静导电板和动导电板,所述静导电板上设置有静触头,所述动导电板上设置有动簧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形成于底板与壳体之间的过渡空间,所述动导电板具有折弯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中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由第一连接部呈竖状成型延伸出底板外的多个第一插脚;所述静导电板具有折弯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中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由第二连接部呈竖状成型延伸出底板外的多个第二插脚;所述过渡空间中设置有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隔开的绝缘结构,多个第一插脚和多个第二插脚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底板。

3、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与底板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过渡空间的壳座,以及罩盖在所述壳座和底板外侧的壳罩,所述底板与壳座可拆卸相连。

4、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底板对应设置有可供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穿过的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沿底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靠近于底板的一侧侧边排列。

5、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呈l形结构且同向延伸设置于所述过渡空间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侧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插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侧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二插脚。

6、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绝缘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呈台阶形状连接于所述壳座底侧,所述第一隔板将过渡空间分隔成适合容纳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隔槽,以及适合容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隔槽。

7、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壳座底侧与第一隔板之间设置连通所述过渡空间的两个开槽口,所述静导电板和动导电板穿过两个开槽口分别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中。

8、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壳座中设置有线圈组件、磁轭和衔铁结构,和连接所述衔铁结构与动簧组件的推杆。

9、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同侧设置在所述壳座与底板之间的多个线圈插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供多个线圈插针穿过的多个针孔。

10、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底板对应线圈插针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上设置有与多个针孔相连的多个导向插槽,所述导向插槽中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针孔端口处的导向斜面,所述插针通过导向插槽穿插于所述针孔中。

11、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底板与壳座之间设有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多个线圈插针之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沿底壳的长度方向延伸设定距离。

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技术提供的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中,静导电板和动导电板具有分别延伸至壳体底侧的过渡空间中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竖直延伸出底板外的多个第一插脚和多个第二插脚,根据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是沿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呈一条直线排列,正好与客户线路板上分布的孔位匹配安装,通过在过渡空间中设有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隔开的绝缘结构,这样既可以保证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安全电气间隙,达到耐压冲击试验要求,又能在不改变产品内部基础结构的前提下,利用过渡空间对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做出合理优化布局,能够很好符合客户线路板上的孔位安装设计要求,降低安装设计难度,提升产品使用性能,适用性好。

14、2.本技术提供的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中,根据壳体具有壳座和底板,底板可拆卸连接在壳座底侧,并在二者之间相对形成有可以容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过渡空间,利用过渡空间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提供了位置空间,从而将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在过渡空间中沿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计,这种结构设置,将静导电板和动导电板在壳座上完成安装后,只要再将底板装配到多个第一插脚和多个第二插脚上即可,同时使壳座与底板保持相对安装位置固定,这样安装后的多个插脚对应穿插于底板的多个插孔中并呈一条直线排列,可以更好与客户线路板实现匹配安装。

15、3.本技术提供的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中,根据绝缘结构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一隔板,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过渡空间中有一段同向延伸距离,通过第一隔板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上下隔开布置,增加静导电板与动导电板在过渡空间中的安全电气间隙,使二者在过渡空间中的绝缘性能足够强,避免发生爬电短路使用,并符合产品耐压强度测试,保证产品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16、4.本技术提供的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中,根据底板与壳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由于第一连接部延伸后是线圈插针相靠近的,通过将第二隔板隔挡在第一连接部与多个线圈插针之间以起到绝缘隔离作用,从而增加第一连接部与线圈插针之间的爬电距离,能够在二者间获得安全电气间隙,保证产品线圈的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静导电板(5)和动导电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2)和形成于底板(2)与壳体之间的过渡空间(3),所述动导电板(4)具有折弯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3)中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由第一连接部(41)呈竖状成型延伸出底板(2)外的多个第一插脚(42);所述静导电板(5)具有折弯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3)中的第二连接部(51),以及由第二连接部(51)呈竖状成型延伸出底板(2)外的多个第二插脚(52);所述过渡空间(3)中设置有将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隔开的绝缘结构,多个第一插脚(42)和多个第二插脚(52)沿所述底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底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底板(2)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过渡空间(3)的壳座(1),所述底板(2)与壳座(1)可拆卸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对应设置有可供第一插脚(42)和第二插脚(52)穿过的多个插孔(21),多个所述插孔(21)沿底板(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靠近于底板(2)的一侧侧边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分别呈L形结构且同向延伸设置于所述过渡空间(3)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一侧侧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插脚(42),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一侧侧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二插脚(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的第一隔板(31),所述第一隔板(31)呈台阶形状连接于所述壳座底侧,所述第一隔板(31)将过渡空间(3)分隔成适合容纳第一连接部(41)的第一隔槽,以及适合容纳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第二隔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座(1)底侧与第一隔板(31)之间设置连通所述过渡空间(3)的两个开槽口,所述静导电板(5)和动导电板(4)穿过两个开槽口分别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3)中。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座(1)中设置有线圈组件(6)、磁轭(7)和衔铁结构(8),和连接所述衔铁结构(8)与动簧组件(10)的推杆(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同侧设置在所述壳座(1)与底板(2)之间的多个线圈插针(61),所述底板(2)上设有可供多个线圈插针(61)穿过的多个针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对应线圈插针(61)设置有支撑凸台(22),所述支撑凸台(22)上设置有与多个针孔相连的多个导向插槽(23),所述导向插槽(23)中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针孔端口处的导向斜面(24),所述插针通过导向插槽(23)穿插于所述针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与壳座(1)之间设有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多个线圈插针(61)之间的第二隔板(32),所述第二隔板(32)沿底壳的长度方向延伸设定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静导电板(5)和动导电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2)和形成于底板(2)与壳体之间的过渡空间(3),所述动导电板(4)具有折弯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3)中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由第一连接部(41)呈竖状成型延伸出底板(2)外的多个第一插脚(42);所述静导电板(5)具有折弯延伸至所述过渡空间(3)中的第二连接部(51),以及由第二连接部(51)呈竖状成型延伸出底板(2)外的多个第二插脚(52);所述过渡空间(3)中设置有将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隔开的绝缘结构,多个第一插脚(42)和多个第二插脚(52)沿所述底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底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底板(2)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过渡空间(3)的壳座(1),所述底板(2)与壳座(1)可拆卸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对应设置有可供第一插脚(42)和第二插脚(52)穿过的多个插孔(21),多个所述插孔(21)沿底板(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靠近于底板(2)的一侧侧边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分别呈l形结构且同向延伸设置于所述过渡空间(3)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一侧侧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插脚(42),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一侧侧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二插脚(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衍聪黄雪陈海多彭碧辉胡齐亮金锦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硕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