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339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滑油附件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及系统,根据附件机匣内置管路布设形式、供油喷嘴数量和结构灵活建立三维数值仿真参数化计算模型,获得准确的压力和滑油流量,同时结合一维流路计算模型高效迭代修正供油流路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实现附件机匣供油喷嘴的正向设计,能够达到准确控制滑油流量的目的,可以在保证设计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制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滑油附件设计,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传动系统是航空发动机动力传输的重要组成,其中包含多级齿轮和多个支撑轴承,随着传动系统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轴承和齿轮等部件的摩擦生热量大幅增加,导致传动系统工作温度升高,滑油量不足则无法及时带走全部热量,但滑油量过多将使流体黏性摩擦生热量大幅增加。因此,需要润滑系统提供适量清洁滑油对轴承和齿轮进行充分的润滑和冷却,以保证传动系统以及整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2、传动系统轴承和齿轮的润滑冷却多采用直接喷射润滑方式,由于结构限制和安全要求,目前润滑油路均集成设计并内置于附件机匣内,在给定各润滑位置滑油量的设计要求后,为准确供应适量的滑油,需要对附件机匣全流路的供油条件、供油管路的主要结构和各供油喷嘴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精确控制滑油流路及各供油喷嘴的流量特性。

3、目前,一维流体网络法难以对复杂供油管路和供油喷嘴进行准确建模,而全三维非稳态数值仿真计算需要花费大量计算资源,其计算时间往往难以承受,因此工程应用的设计阶段很难给出精确的供油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所述附件机匣内设置有总流路以及与总流路连通的多支路供油管路;所述总流路上设置有节流嘴,每个所述供油管路的末端设置有供油喷嘴,所述供油喷嘴用于将供油管路输送的滑油排至附件机匣内各润滑点位;其特征在于,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每个供油喷嘴进行一维流路计算,得到每个供油喷嘴的一维流路预测流量的方法包括:采用一维流路计算模型分析获得每个供油喷嘴的一维流路预测流量,其中,为第个供油喷嘴的滑油预测流量,为第个供油喷嘴的喷孔前压力与供油喷嘴出口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所述附件机匣内设置有总流路以及与总流路连通的多支路供油管路;所述总流路上设置有节流嘴,每个所述供油管路的末端设置有供油喷嘴,所述供油喷嘴用于将供油管路输送的滑油排至附件机匣内各润滑点位;其特征在于,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每个供油喷嘴进行一维流路计算,得到每个供油喷嘴的一维流路预测流量的方法包括:采用一维流路计算模型分析获得每个供油喷嘴的一维流路预测流量,其中,为第个供油喷嘴的滑油预测流量,为第个供油喷嘴的喷孔前压力与供油喷嘴出口压力的差值,为第个供油喷嘴的喷孔直径,为第个供油喷嘴的喷孔长度,为滑油密度,为滑油动力黏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供油流路设计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乐黄维娜李贵林李炎军徐永强付道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