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946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7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亮度调节组件,亮度调节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多个亮度调节元件与第二电极,亮度调节元件设置于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二电极设置于每个亮度调节元件背对第一电极的一侧,亮度调节元件包括反射结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驱动反射结构转动的预设电场。反射结构转动至反射结构的反射面朝向导光板,亮度调节元件反射光线,反射结构转动至反射结构的反射面侧向导光板,亮度调节元件透过光线。因此,亮度调节元件在反射光线与透过光线切换,进而分区调整显示装置的亮度,实现了高对比度的显示装置,且无需大量的灯珠,节约了能耗并降低了成本。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使得依靠背光模组发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再具有高对比度的优势。

2、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可以通过增加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珠数量并进行分区控制灯珠的亮度来实现。但是,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大量的灯珠,导致增加了背光模组的成本与功耗。

3、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实现高对比度与低成本的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实现高对比度与低成本的显示装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内的亮度调节组件、导光板与发光组件。所述亮度调节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多个亮度调节元件与第二电极,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呈一层分布,一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设置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每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背对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亮度调节元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反射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所述反射结构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部分周侧,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背对多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的一侧,所述导光板背对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朝向所述背板的开口,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传输至所述导光板,且部分所述光线透过所述导光板传输至多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当所述反射结构转动至所述反射结构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导光板,所述亮度调节元件反射所述光线,当所述反射结构转动至所述反射结构的反射面侧向所述导光板,所述亮度调节元件透过所述光线。

3、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所述亮度调节元件可以在反射光线与透过光线之间切换,进而可以分区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实现了高对比度的显示装置。而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无需大量的灯珠,节约了能耗并降低了成本。

4、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背对所述第二壳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壳部背对所述第一壳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反射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用于抵持所述反射结构。

5、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部,所述第三壳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部的相对两侧以及所述第二壳部的相对两侧连接,以将所述反射结构封装于所述壳体内。

6、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部、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三壳部一体成型。

7、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反射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部带有电荷、或者所述第二侧部带有电荷、或者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分别带有电性相异的电荷。所述反射结构的宽度方向为所述第一侧部指向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所述反射部具有反射所述光线的所述反射面。

8、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凸设于所述第三壳部的内壁,所述限位结构用于抵持所述反射结构,以限制所述反射结构转动,且所述反射结构转动的预定角度范围小于90度。

9、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结构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反射结构转动连接;或者,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反射结构固定连接。

10、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亮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背对所述亮度调节元件的一侧,所述吸光层用于吸收透过所述亮度调节元件的光线。

11、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子出光区,多个所述子出光区呈阵列分布,一个所述子出光区内设置有多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电路结构集成于所述吸光层内,所述驱动单元与每个所述子出光区内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向每个所述第一电极输出形成所述预设电场所需的驱动信号。

12、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13、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通过所述亮度调节元件可以在反射光线与透过光线之间切换,进而可以分区调整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实现了高对比度的显示装置。而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无需大量的灯珠,节约了能耗并降低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背对所述第二壳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壳部背对所述第一壳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反射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用于抵持所述反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部,所述第三壳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部的相对两侧以及所述第二壳部的相对两侧连接,以将所述反射结构封装于所述壳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三壳部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反射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部带有电荷、或者所述第二侧部带有电荷、或者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分别带有电性相异的电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凸设于所述第三壳部的内壁,所述限位结构用于抵持所述反射结构,以限制所述反射结构转动,且所述反射结构转动的预定角度范围小于90度。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反射结构转动连接;或者,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反射结构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背对所述亮度调节元件的一侧,所述吸光层用于吸收透过所述亮度调节元件的光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子出光区,多个所述子出光区呈阵列分布,一个所述子出光区内设置有多个所述亮度调节元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背对所述第二壳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壳部背对所述第一壳部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反射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用于抵持所述反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壳部,所述第三壳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部的相对两侧以及所述第二壳部的相对两侧连接,以将所述反射结构封装于所述壳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三壳部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反射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部带有电荷、或者所述第二侧部带有电荷、或者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分别带有电性相异的电荷;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菲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