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82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包括闸机,所述闸机的顶部边缘处贯通转动设置有安装柱,且安装柱的前侧设置有识别终端和光电传感器;还包括齿套,所述齿套套设在安装柱的中部,且齿套嵌入式转动安装在闸机的内部,所述齿套的外侧啮合有齿轮,且齿轮与电机相连接,所述闸机内侧空腔内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固定有弹性伸缩杆,所述安装盘上套设有电磁铁,所述安装盘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有三个安装头;所述单次通行组件设置在闸机和安装座内,所述卡放组件设置在安装盘和安装头内。该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在人员接近时,实现识别终端的自动转动,增加自动捕捉范围,同时在断电时不再进行遮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禁设备,具体为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


技术介绍

1、门禁设备是现代智能化安全管理设备,主要应用于工厂、商业楼宇和小区等场所,通过智能人脸识别,对通行过程进行控制,可以极大提高内部人员安全管理效果,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出,随着智能化识别技术的发展,对人脸进行自动捕捉技术逐渐应用在门禁设备上,可以极大提高门禁的人脸识别效率,但是现有的门禁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2、公开号为(cn115641665a)中涉及到一种智能楼宇门禁设备,包括信息识别终端、闸机主体、开合装置、升降装置、光电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信息识别终端能够核准人员信息以控制所述闸机主体动作,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进行伸缩保护和感应识别,但是其门禁设备的使用,在进行人脸识别时,不方便进行及时的横向大范围识别,其识别终端位置固定,进而需要人员走到近前并站立在特定位置才能进行识别通行,此过程中无疑增加了通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识别繁琐度,进一步的,应用场所内,在发生紧急事故出现断电情况时,现有的门禁设备,受安全通行的位置限定影响,不方便进行通畅的通行,大都需要人工操作或者直接翻越,一方面通行效率较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危险性。

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门禁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门禁设备,不方便进行及时的大范围识别,同时不方便进行通畅的通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包括闸机,所述闸机的顶部边缘处贯通转动设置有安装柱,且安装柱的前侧设置有识别终端和光电传感器;

3、还包括齿套,所述齿套套设在安装柱的中部,且齿套嵌入式转动安装在闸机的内部,所述齿套的外侧啮合有齿轮,且齿轮与电机相连接,所述闸机内侧空腔内固定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外侧转动设置有中心柱,并且中心柱上限位滑动套设有安装盘,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固定有弹性伸缩杆,且弹性伸缩杆的一端与安装盘的内侧相抵触,所述安装盘上套设有电磁铁,且电磁铁的内侧磁性吸附有金属环,并且金属环套设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盘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有三个安装头,且安装头的外端空腔内通过扭簧嵌入式转动安装有挡杆;

4、单次通行组件,所述单次通行组件设置在闸机和安装座内,且单次通行组件用于实现安装盘的单次转动和限位;

5、卡放组件,所述卡放组件设置在安装盘和安装头内,且卡放组件用于实现挡杆的展开和收放。

6、优选的,所述安装盘和安装座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安装盘和安装座相互平行。

7、优选的,所述单次通行组件包括锁定杆,所述锁定杆通过弹簧一嵌入式安装在安装座的外侧空腔内,且锁定杆的外端位于锁定槽内,并且锁定槽开设在安装盘的内侧,所述锁定杆的内端通过拉绳一连接有引导杆,且引导杆在闸机的内部空腔处滑动安装,所述引导杆的后侧固定有引导头一,且引导头一位于引导头二的活动轨迹上,所述引导头二固定在引导环的外侧,且引导环在闸机内嵌入式转动安装,所述引导环通过棘轮组件套设在安装柱的底部,所述锁定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活动轨迹上设置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通过弹簧二弹性滑动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空腔内,所述限位杆的中部开设有释放槽,且释放槽内设置有释放杆,并且释放杆通过弹簧三弹性设置在安装座的外侧空腔内,所述释放杆位于释放板的活动轨迹上,且释放板固定在安装盘的内侧。

8、优选的,所述锁定槽在安装盘上等角度分布,且锁定槽的分布位置与挡杆的分布位置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引导头二在引导环上等角度分布,且引导环通过棘轮组件在安装柱上单向转动,所述引导头二通过与引导头一接触推动引导杆在闸机内部滑动,且引导杆的滑动距离大于锁定槽的深度。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与限位槽凹凸优选的,所述释放杆的内端与释放槽的顶部斜面平行相贴,且释放杆深入释放槽内带动限位杆与限位槽相脱离。

11、优选的,所述释放板整体呈弧形结构在安装盘上等角度分布,且释放板的一侧设计为斜面结构,并且释放板的分布位置与锁定槽相对应。

12、优选的,所述卡放组件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固定在中心柱的外端,且连接盘的内侧固定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嵌入式滑动安装在安装盘的外侧空腔内,且拉动杆通过拉绳连接有卡放杆,所述卡放杆通过弹簧四嵌入式弹性滑动设置在安装头的内部空腔处,且卡放杆的一端位于卡放槽内,并且卡放槽开设在挡杆的内端。

13、优选的,所述拉动杆与安装头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所述拉动杆伸入安装盘内时拉动卡放杆与卡放槽分离。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专利技术,设置可以转动的安装柱和识别终端,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人员靠近时,可以驱动安装柱和识别终端进行转动,在人员向闸机方向走动的过程中,识别终端的转动,可以跟随人员的位置增加捕捉范围,提高捕捉效率,而传统技术中,大都是采用固定位置的识别终端,需要人员靠近之后再次站立在识别终端正前方进行识别,在此过程中,人员靠近的时间和站立识别的时间增加了人员通行时间,一些身高较高的人员还需要采用下蹲的姿态进行识别,多有不便,尽管现有技术中增加了一些可以根据人员身高调整角度的设计,但是需要添加较多的感应装置和计算能力,同时还需要增加驱动设备,增加了使用成本,而本申请中,在远距离即可进行转动识别,增加横向识别范围的同时,配合自动捕捉技术,增加了识别区域的面积,无需人员蹲姿,也无需根据不同身高的人员进行竖向角度的调整;

16、本专利技术,设置单次通行组件,利用识别终端的转动和复位,实现安装盘位置的释放和定位锁定,使得安装盘上的三根挡杆只能进行单次转动,进而每次只能通行一个人员,安全性较高,而当出现断电情况时,电磁铁失去磁性吸附力,使得安装盘得以向外侧活动,失去对安装盘的限制,使得安装盘可以随意转动,此时不再对人员通行造成阻碍,进一步的,当安装盘断电活动时,在卡放组件的作用下,挡杆的位置得到释放,在扭簧的作用下,最上方的挡杆可以转动下来呈竖直状态,不再进行横向阻挡,配合此时安装盘的随意转动,极大提高了通行效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得以快速通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包括闸机(1),所述闸机(1)的顶部边缘处贯通转动设置有安装柱(2),且安装柱(2)的前侧设置有识别终端(3)和光电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10)和安装座(8)均向下45°倾斜设置,且安装盘(10)和安装座(8)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次通行组件(16)包括锁定杆(162),所述锁定杆(162)通过弹簧一(161)嵌入式安装在安装座(8)的外侧空腔内,且锁定杆(162)的外端位于锁定槽(163)内,并且锁定槽(163)开设在安装盘(10)的内侧,所述锁定杆(162)的内端通过拉绳一(164)连接有引导杆(165),且引导杆(165)在闸机(1)的内部空腔处滑动安装,所述引导杆(165)的后侧固定有引导头一(166),且引导头一(166)位于引导头二(167)的活动轨迹上,所述引导头二(167)固定在引导环(168)的外侧,且引导环(16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槽(163)在安装盘(10)上等角度分布,且锁定槽(163)的分布位置与挡杆(15)的分布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二(167)在引导环(168)上等角度分布,且引导环(168)通过棘轮组件(169)在安装柱(2)上单向转动,所述引导头二(167)通过与引导头一(166)接触推动引导杆(165)在闸机(1)内部滑动,且引导杆(165)的滑动距离大于锁定槽(163)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612)的端部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与限位槽(1610)凹凸配合,且限位杆(1612)端部斜面位于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杆(1614)的内端与释放槽(1611)的顶部斜面平行相贴,且释放杆(1614)深入释放槽(1611)内带动限位杆(1612)与限位槽(1610)相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板(1616)整体呈弧形结构在安装盘(10)上等角度分布,且释放板(1616)的一侧设计为斜面结构,并且释放板(1616)的分布位置与锁定槽(163)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放组件(17)包括连接盘(171),所述连接盘(171)固定在中心柱(9)的外端,且连接盘(171)的内侧固定有拉动杆(172),所述拉动杆(172)嵌入式滑动安装在安装盘(10)的外侧空腔内,且拉动杆(172)通过拉绳连接有卡放杆(174),所述卡放杆(174)通过弹簧四(175)嵌入式弹性滑动设置在安装头(14)的内部空腔处,且卡放杆(174)的一端位于卡放槽(176)内,并且卡放槽(176)开设在挡杆(15)的内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杆(172)与安装头(14)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所述拉动杆(172)伸入安装盘(10)内时拉动卡放杆(174)与卡放槽(176)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包括闸机(1),所述闸机(1)的顶部边缘处贯通转动设置有安装柱(2),且安装柱(2)的前侧设置有识别终端(3)和光电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10)和安装座(8)均向下45°倾斜设置,且安装盘(10)和安装座(8)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次通行组件(16)包括锁定杆(162),所述锁定杆(162)通过弹簧一(161)嵌入式安装在安装座(8)的外侧空腔内,且锁定杆(162)的外端位于锁定槽(163)内,并且锁定槽(163)开设在安装盘(10)的内侧,所述锁定杆(162)的内端通过拉绳一(164)连接有引导杆(165),且引导杆(165)在闸机(1)的内部空腔处滑动安装,所述引导杆(165)的后侧固定有引导头一(166),且引导头一(166)位于引导头二(167)的活动轨迹上,所述引导头二(167)固定在引导环(168)的外侧,且引导环(16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槽(163)在安装盘(10)上等角度分布,且锁定槽(163)的分布位置与挡杆(15)的分布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捕捉型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二(167)在引导环(168)上等角度分布,且引导环(168)通过棘轮组件(169)在安装柱(2)上单向转动,所述引导头二(167)通过与引导头一(166)接触推动引导杆(165)在闸机(1)内部滑动,且引导杆(165)的滑动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飞李林鲜吕中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袋中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