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株可降解聚氨酯塑料的帚枝霉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株可降解聚氨酯塑料的帚枝霉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69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帚枝霉及其在降解聚氨酯塑料中的应用。一株可降解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帚枝霉SC23,其保藏号为GDMCC No:63578。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帚枝霉SC23能够以Impranil DLN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表现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和塑料降解潜力。该菌株对6g/L聚氨酯泡沫的降解效率在20天内达到94.17%,对1g/L农用地膜PBAT的降解效率在30天内达到37.86%。塑料经菌株降解后体积明显减少,塑料表面被侵蚀。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废弃聚氨酯塑料和农用地膜的生物处理提供重要的生物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应用微生物学领域,涉及一株帚枝霉及其在降解聚氨酯塑料和农用地膜pbat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塑料是指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稳定剂或添加物为辅助元素,按基本化学方法进行塑化成型的产品。在20世纪初期塑料的用途被人类广泛挖掘,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商品,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呈指数级增长,并且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聚氨酯(pu)是一种由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其中多异氰酸酯构成聚氨酯的硬链段,赋予聚氨酯材料硬度和刚性;多元醇构成聚氨酯的软链段,赋予聚氨酯材料弹性。聚氨酯(pu)在家庭、工业和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特殊结构使其具有高拉伸强度、高耐水解性和高熔点等特性。用于粘合剂、泡沫、食品级涂料、绝缘体、轮胎、海绵和更多产品。据统计,2016年全球聚氨酯产量约为2230万吨,年增长率为4.0%,仅在欧洲,聚氨酯类塑料就占塑料总需求的近7.7%。在澳大利亚,2016-2017年产生了大约250万吨塑料废物,其中只有12%被回收利用,87%倾倒在垃圾填埋场。废弃塑料丢弃在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的同时,也是一种碳资源浪费。

2、目前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主要为分类回收、物理化学处理降级利用以及焚烧发电等方式。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的手段实现塑料的生物降解以及降解产物资源化升级利用,已成为塑料资源化利用的可选手段。塑料生物降解与资源化利用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于塑料生物降解的重视,多个聚氨酯塑料降解性微生物已被报道,主要包括黄曲霉a.flavus g10(cn109762744a)、曲霉aspergillus flavus(202010879237.7)、枝孢霉cladosporium sp.p7(202011412031.x)、酵母菌(cn202210403010.4)等真菌以及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sp.p10(202011442856.6)等细菌。然而,受限于降解效率低、降解生物资源少、降解工艺缺少等问题,聚氨酯塑料生物降解目前还处于资源积累和实验室研究阶段,高效降解性微生物资源较少。因此,综合多种评价手段进一步挖掘高效的聚氨酯降解微生物,这对于实现聚氨酯塑料的生物降解与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帚枝霉菌sarocladium sp.sc23及其在聚氨酯类塑料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2、一株可降解聚氨酯泡沫的真菌sc23,分类命名为帚枝霉(sarocladium sp.),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3年6月21日,其保藏号为gdmcc no:63578。

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帚枝霉菌sc23是以采集的宜春针叶林土壤为材料,通过添加2g/limpranil dln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水解透明圈判断是否具有聚氨酯降解功能,分离纯化获取菌株纯培养物。通过菌株18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将sc233初步鉴定为帚枝霉,所述18s r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帚枝霉菌sc23的培养物、菌株菌液、菌株发酵培养液或发酵培养液的过滤液。

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帚枝霉菌sc23为活性成分的生物菌剂。

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帚枝霉菌sc23及其培养物、菌株菌液、菌株发酵培养液或发酵培养液的过滤液在塑料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其中所述的塑料选自impranil dln、pba-pu、真实的聚氨酯pur塑料以及农用地膜pbat等。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在降解条件为无机盐培养基,接种2%孢子浓度为1×106的孢子悬液,30℃,180rpm条件下,浓度为6g/l的聚氨酯pur泡沫在20天内的减重率为94.17%;浓度为1g/l的农用地膜pbat在30天内的减重率为37.86%

9、有益效果

10、本专利技术采用含有2g/l impranil dln无机盐固体培养基成功地从东北针叶林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聚氨酯降解能力的菌株sc23,将菌株的18s rrna序列在ncbi中比对,结果显示与帚枝霉属(sarocladium sp.)同源性最高,因此被鉴定为sarocladium sp.sc2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菌株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降解水性聚氨酯impranil dln和pba-pu,在2g/limpranil dln或1g/l pba-pu无机盐固体培养皿上产生透明圈。此外,该菌株对聚氨酯pur泡沫和农用地膜pbat具有较高的降解效果。基于聚氨酯pur泡沫和农用地膜pbat的减重实验及降解后的塑料性质表征,表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sarocladium sp.sc23在废弃塑料生物降解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可降解聚氨酯塑料的帚枝霉Sarocladium sp.SC23,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3年6月21日,其保藏号为GDMCCNo:63578。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帚枝霉SC23的培养物、菌株菌液、菌株发酵培养液或发酵培养液的过滤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物、菌株菌液、菌株发酵培养液或发酵培养液的过滤液,其特征在于帚枝霉SC23的培养基选自LB培养基、PDB培养基,或添加2g/L Impranil DLN的无机盐培养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帚枝霉SC23为活性成分的生物菌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帚枝霉SC23,权利要求2所述的帚枝霉SC23的培养物、菌株菌液、菌株发酵培养液或发酵培养液的过滤液,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菌剂在降解塑料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选自Impranil DLN、PBA-PU、聚氨酯PUR塑料或农用地膜PBA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PUR浓度为6g/L,降解条件为30℃,180rpm,帚枝霉SC23菌株接种量为2%孢子浓度为1×106的种子液,降解时间为20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PBAT浓度为1g/L,降解条件为30℃,180rpm,帚枝霉SC23菌株接种量为2%孢子浓度为1×106的种子液,降解时间为30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可降解聚氨酯塑料的帚枝霉sarocladium sp.sc23,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3年6月21日,其保藏号为gdmccno:63578。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帚枝霉sc23的培养物、菌株菌液、菌株发酵培养液或发酵培养液的过滤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物、菌株菌液、菌株发酵培养液或发酵培养液的过滤液,其特征在于帚枝霉sc23的培养基选自lb培养基、pdb培养基,或添加2g/l impranil dln的无机盐培养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帚枝霉sc23为活性成分的生物菌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帚枝霉sc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中利陈雪李周坤江志通沈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