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3239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口腔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先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水解将含溴引发剂单体引入硅溶胶交联网络中,然后采用浸涂的方式将义齿基托浸渍在含ATRP引发剂的硅溶胶溶液中,形成引发剂涂层修饰的义齿基托;随后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实现了在义齿基托表面多功能聚合物涂层的修饰;所得的涂层在润滑性能和机械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备卓越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该方法不仅大大提升了义齿基托整体性能,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功能强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义齿解决方法,而且具备创新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在口腔修复领域,义齿基托作为支撑和固定义齿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制造,其具有透明、轻便和易加工的特性,在义齿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口腔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义齿基托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传统义齿基托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其低成本和简便加工等优势而受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摩擦性能较差,义齿在戴用过程中生理性的摩擦磨损对其磨光面极易造成损伤,从而降低了义齿适用舒适度;此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义齿基托材料容易老化,表面极易造成菌斑的定植,增加了口腔及消化道感染的风险,即使使用义齿清洁液也不能完全清除。因此,如何提升义齿基托性能,尤其是在摩擦、抗菌和生物相容性方面的优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2、为满足患者对口腔修复不断增长的需求,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创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改善义齿基托的性能,提供更为舒适、安全和健康的义齿解决方案;在这一条件下,对义齿基托表面进行多功能涂层的研究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旨在全面提升义齿基托的性能,为患者提供更佳的口腔修复体验。

3、为克服传统义齿基托材料的局限性,一些研究通过改性方法来提升其性能,尤其是解决摩擦性能差、微生物侵害等方面的缺点,通过引入抗菌剂、润滑剂和抗磨损剂等功能性添加剂,以期提高义齿基托的抗菌性、润滑性和机械稳定性;然而,这些改性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义齿基托的相关性能,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义齿基托在摩擦性能和微生物侵害方面的困扰;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聚焦于表面处理技术,如等离子体处理、化学修饰等,试图通过提升表面性质来增强义齿基托的性能;这些方法在改善表面特性、增强涂层附着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涂层极易导致基底染色,还有持久性和稳定性问题,其应用范围仍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功能聚合物涂层显著提升了其润滑性能、机械稳定性、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在保护气氛中,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胺和二氯甲烷第一混合后,在冰水浴的条件下,加入2-溴代异丁酰溴,进行反应,得到含溴引发剂单体;

5、将所述含溴引发剂单体、正硅酸四乙酯和乙醇第二混合后,加入浓硝酸,静置,得到硅溶胶溶液;

6、将义齿基托置于所述含atrp引发剂的硅溶胶溶液中进行浸渍后,热处理,得到引发剂涂层修饰的义齿基托;

7、将聚合单体、三(2-吡啶基甲基)胺、溴化铜、还原剂和溶剂第三混合,得到聚合溶液;

8、将所述引发剂涂层修饰的义齿基托在所述聚合溶液中进行修饰,得到所述多功能聚合物涂层。

9、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

10、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30℃,时间为1~30h。

11、优选的,所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胺、二氯甲烷和2-溴代异丁酰溴的质量比为(0~20):(0~20):(50~300):(0~30);

12、且所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胺和2-溴代异丁酰溴的用量不为0。

13、优选的,所述正硅酸四乙酯和含溴引发剂单体的体积比为(4~50):1;

14、加入所述浓硝酸的过程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0~60min;

15、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30h。

16、优选的,进行所述浸渍前,还包括对所述义齿基托进行预处理;

17、所述预处理包括将所述义齿基托在乙醇中依次进行超声清洗、干燥和氧等离子体处理。

18、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50~150℃,时间为1~3h。

19、优选的,所述聚合单体、三(2-吡啶基甲基)胺、溴化铜和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0~100):(2~50):(1~20):(1~10)。

20、优选的,所述修饰的温度为0~80℃,时间为1~6h。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功能聚合物涂层。

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聚合物涂层在修饰义齿基托中的应用。

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保护气氛中,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胺和二氯甲烷第一混合后,在冰水浴的条件下,加入2-溴代异丁酰溴,进行反应,得到含溴引发剂单体(atrp引发剂);将所述含溴引发剂单体、正硅酸四乙酯和乙醇第二混合后,加入浓硝酸,静置,得到含atrp引发剂的硅溶胶溶液;将义齿基托置于所述含atrp引发剂的硅溶胶溶液中进行浸渍后,热处理,得到引发剂涂层修饰的义齿基托;将聚合单体、三(2-吡啶基甲基)胺、溴化铜、还原剂和溶剂第三混合,得到聚合溶液;将所述引发剂涂层修饰的义齿基托在所述聚合溶液中进行修饰,得到所述多功能聚合物涂层。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先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水解将含溴引发剂单体引入硅溶胶交联网络中,然后采用浸涂的方式将义齿基托浸渍在含atrp引发剂的硅溶胶溶液中,形成引发剂涂层修饰的义齿基托;随后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实现了在义齿基托表面多功能聚合物涂层的修饰;所得的涂层在润滑性能和机械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备卓越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该方法不仅大大提升了义齿基托整体性能,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功能强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义齿解决方法,而且具备创新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24、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专利技术中的含溴引发剂单体制备简单、成本低,其能够选择性的引发特定类型的聚合反应,这种选择性有助于实现精确控制的聚合过程;

26、2)本专利技术中的含溴引发剂单体的硅溶胶溶液制备过程简单、原料成本低,其对提高聚合物涂层的机械稳定性至关重要;这种含溴引发剂单体的硅溶胶溶液不仅表现出卓越的机械稳定性,其广泛适用性使其成为一种多功能的涂层选择,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基底;

27、3)本专利技术利用铜催化剂(溴化铜)进行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有助于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布均一性,实现高效、精确和可控的聚合反应,并减少残留催化剂对最终产物的影响;

28、4)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聚合物涂层在润滑性能和机械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有卓越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该方法不仅改善了义齿基托的整体性能,还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安全的义齿解决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胺、二氯甲烷和2-溴代异丁酰溴的质量比为(0~20):(0~20):(50~300):(0~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硅酸四乙酯和含溴引发剂单体的体积比为(4~5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浸渍前,还包括对所述义齿基托进行预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50~150℃,时间为1~3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单体、三(2-吡啶基甲基)胺、溴化铜和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0~100):(2~50):(1~20):(1~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的温度为0~80℃,时间为1~6h。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功能聚合物涂层。

10.权利要求9所述多功能聚合物涂层在修饰义齿基托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聚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胺、二氯甲烷和2-溴代异丁酰溴的质量比为(0~20):(0~20):(50~300):(0~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硅酸四乙酯和含溴引发剂单体的体积比为(4~5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浸渍前,还包括对所述义齿基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慕蓉杨滨瑞张国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