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239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1
本技术涉及深基坑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带轮,其中一个所述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两个所述带轮的外周套设有皮带,其中一个所述带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外壳的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二,其中一个所述齿轮二和所述齿轮一相互啮合。本技术中,可根据不同基坑的宽度进行调整,无需操作人员搬运挡板并将其进行拼接,同时避免了需要对挡板进行裁切的情况,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以及可对移动板一与移动板二进行支撑,增加了防护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深基坑防护,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建造建筑时,就会根据需要挖掘基坑,在挖掘好的深度比较深的基坑内,需要使用支护装置对挖掘好的深坑进行防护,防止因为土内含有水分造成深坑塌陷的情况。

2、现有的支护装置在对基坑的内壁进行支护时,需要将挡板靠在基坑的内壁表面,然后通过支杆等结构对挡板进行支撑,使得挡板与基坑的内壁充分接触,在支护过程中,因为基坑的尺寸大多较大,而所使用的挡板的尺寸却相对固定,单侧基坑的表面需要拼接多块挡板才能进行有效地支护,这就需要多次频繁地搬运挡板,导致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挡板拼接过程中,还会出现挡板尺寸与基坑尺寸不符的情况,这就需要对部分挡板进行裁切,又进一步地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使用较不方便,为此提出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旨在改善传统的支护装置需要操作人员多次频繁的搬运挡板并将其进行拼接,同时在挡板拼接过程中,还有可能要对部分挡板进行裁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带轮,其中一个所述带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两个所述带轮的外周套设有皮带,其中一个所述带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外壳的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二,其中一个所述齿轮二和所述齿轮一相互啮合,所述外壳的内部一侧滑动次连接有移动板一,所述外壳的内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二,所述移动板一和所述移动板二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二和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外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扶梯,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锥。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移动板一和所述移动板二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块,两个所述挡块靠近所述移动板一和所述移动板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内部,所述挡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滑动连接在卡槽的中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球笼,所述球笼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板。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一,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一的中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移动板一和所述移动板二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的中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移动板一和所述移动板二的前侧均设置有t型槽,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固定板均滑动连接在所述t型槽的中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挡块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杆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的中部。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二,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板均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二的中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中,通过电机、带轮、皮带、齿轮一、齿轮二、齿条、移动板一、移动板二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可根据不同基坑的宽度进行调整,无需操作人员搬运挡板并将其进行拼接,同时避免了需要对挡板进行裁切的情况,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9、2.本技术中,通过壳体、支撑杆、挡块、弹簧、卡块、卡槽、球笼、固定板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可对移动板一与移动板二进行支撑,增加了防护装置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罩(2),所述防尘罩(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外壳(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带轮(4),其中一个所述带轮(4)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两个所述带轮(4)的外周套设有皮带(5),其中一个所述带轮(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6),所述外壳(1)的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二(7),其中一个所述齿轮二(7)和所述齿轮一(6)相互啮合,所述外壳(1)的内部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一(9),所述外壳(1)的内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二(10),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8),所述齿轮二(7)和所述齿条(8)相互啮合,所述外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扶梯(11),所述外壳(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锥(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壳体(13),所述壳体(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块(15),两个所述挡块(15)靠近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4)的内部,所述挡块(15)远离所述弹簧(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7),所述壳体(13)的前侧设置有卡槽(18),所述卡块(17)滑动连接在卡槽(18)的中部,所述支撑杆(1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球笼(19),所述球笼(19)远离所述支撑杆(1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板(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一,所述齿条(8)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一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前侧均设置有T型槽,所述支撑杆(14)和所述固定板(20)均滑动连接在所述T型槽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5)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杆(14)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二,所述壳体(13)和所述固定板(20)均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二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的中部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罩(2),所述防尘罩(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外壳(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带轮(4),其中一个所述带轮(4)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两个所述带轮(4)的外周套设有皮带(5),其中一个所述带轮(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一(6),所述外壳(1)的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齿轮二(7),其中一个所述齿轮二(7)和所述齿轮一(6)相互啮合,所述外壳(1)的内部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一(9),所述外壳(1)的内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二(10),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8),所述齿轮二(7)和所述齿条(8)相互啮合,所述外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扶梯(11),所述外壳(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锥(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壳体(13),所述壳体(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块(15),两个所述挡块(15)靠近所述移动板一(9)和所述移动板二(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4)的内部,所述挡块(15)远离所述弹簧(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7),所述壳体(13)的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福光王鹏曾建平杨丽香项兆勤
申请(专利权)人:银广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