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15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参数优化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系统包括参数分析识别模块、优化算法设计模块、实时调整执行模块、控制策略评估模块、调整效果实施模块、系统稳定性监控模块;参数分析识别模块基于压接生产线收集的操作参数,筛选与压接质量关联的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压接工艺参数的准确控制与优化,参数分析识别模块有效筛选与压接质量关联的参数,优化算法设计模块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提高参数选择的科学性,实时调整执行模块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动态调整压接参数,提升过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控制策略评估与调整效果实施模块确保控制策略的实效与压接质量的连续监控,从而保障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参数优化,尤其涉及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


技术介绍

1、参数优化
是一个集成了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控制算法的领域,旨在优化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操作参数以提高效率、精确度和产品质量。其重点关注于如何通过算法和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压力、温度、时间和速度等,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和环境变化,涵盖了从机械加工到电子组装等多个工业领域,特别是在要求高度精准和可重复性的生产线上。

2、其中,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是一种设计用于改进柔性压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目的是通过精确控制压接过程中的参数,如压力、温度和时间,来提高连接质量、降低废品率,并确保生产效率。通过对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该系统旨在达到提高产品一致性、减少人为错误和提升整体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的效果,对于电子制造和装配行业尤其重要,其中柔性电路板和其他敏感组件的精确连接对产品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传统系统在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参数调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很难实时响应生产线的变化和需求,当生产环境或材料属性发生变化时,传统系统难以迅速准确调整压接参数,影响压接质量,增加废品率,缺少有效的实时监测与评估机制,问题发生时难以及时发现与纠正,影响生产稳定性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3、参数分析识别模块基于压接生产线收集的操作参数,筛选与压接质量关联的参数,识别对压接质量影响关键的参数,生成关键参数识别记录;

4、优化算法设计模块基于所述关键参数识别记录,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对每组参数进行性能评分,选取排名前列的参数组合作为优化候选,获取优化参数策略方案;

5、实时调整执行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参数策略方案,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对压接过程的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整,调整压接力和压接速度参数,生成参数调整控制策略;

6、控制策略评估模块基于所述参数调整控制策略,对控制策略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压接力波动情况和压接速度稳定性,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控制策略评估数据;

7、调整效果实施模块根据所述控制策略评估数据,对压接力和压接速度进行调整,验证调整后的参数是否符合压接质量要求,生成最优调整参数;

8、系统稳定性监控模块基于所述最优调整参数,进行压接过程的持续监控,监控包括对压接力、压接速度和压接时间的稳定性分析,获取压接稳定性分析日志。

9、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关键参数识别记录包括压接力调整敏感度、温度控制反应速率、压接时间稳定性指标,所述优化参数策略方案包括压接力的优化区间、压接速度的调整策略、温度设置的调节方案,所述控制策略评估数据包括压接力调整效果评估、压接速度调节反应时间、压接过程稳定性分析结果,所述压接稳定性分析日志包括压接力稳定性记录、压接速度变化日志、压接时间调整历史记录。

10、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优化算法设计模块包括:

11、参数组合生成子模块基于所述关键参数识别记录,构建参数的潜在组合,并基于参数组合在历史生产数据中的表现,为每组参数赋予初步性能标记,生成初步评估参数组合集;

12、性能评分子模块基于所述初步评估参数组合集,采用随机森林,对每组参数进行性能评估,结合参数组合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对参数组合进行性能排序,生成排序后的参数组合集;

13、优化策略确定子模块基于所述排序后的参数组合集,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筛选性能评分优的参数组合作为优化候选,细化候选参数组合的调整范围,获取优化参数策略方案。

14、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按照公式:计算性能评分,得到最优参数组合;

15、其中,为参考模型在时间点i的输出,为系统在时间点i的输出,为评分的时间点总数,为性能误差权重,为参数i的稳定性评分,为稳定性权重,为系统在时间点i的响应速度,为响应速度权重,为在时间点i的能耗量,为能耗权重。

16、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实时调整执行模块包括:

17、参数比对子模块根据所述优化参数策略方案,收集实时生产数据,包括当前的压接力和压接速度,并与预设的参数模型进行对比,识别需要调整的参数差异,生成参数差异分析数据;

18、动态调整子模块基于所述参数差异分析数据,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进行压接力和压接速度调整,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逐步调整至预设模型参数,生成动态调整参数记录;

19、策略生成子模块基于所述动态调整参数记录,使用遗传算法,汇总调整动作和结果,评估调整效果与生产数据的匹配度,并根据评估结果更新调整策略,生成参数调整控制策略。

20、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滑模变结构控制,按照公式:计算控制输入的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压接力和速度值;

21、其中,为控制输入的差异,为正的常数矩阵,为滑模面,表示产品尺寸偏差的影响,表示材料速度偏差的影响,代表过去偏差的积分,表示偏差的变化率。

22、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控制策略评估模块包括:

23、监测收集子模块基于所述参数调整控制策略,实时监测压接过程中压接力和压接速度的变化,记录每次调整后的实时反馈,并收集波动情况和稳定性数据,生成实时监测数据集;

24、数据分析子模块基于所述实时监测数据集,分析压接力波动情况和压接速度稳定性,识别与预定控制策略存在偏差的参数,并分析原因和趋势,生成偏差分析记录;

25、调整策略评估子模块基于所述偏差分析记录,评估现有的参数调整控制策略在应用中的表现,根据波动数据和原因,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或优化,生成控制策略评估数据。

26、本专利技术改进有,所述调整效果实施模块包括:

27、参数调整决策子模块根据所述控制策略评估数据,分析压接力、压接速度和压接时间的当前设置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差异,确定需要调整的参数和调整幅度,生成调整策略方案;

28、执行参数调整子模块基于所述调整策略方案,在压接生产线上实施压接力和压接速度的调整,并根据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优化压接时间设置,生成执行调整记录;

29、参数优化确认子模块基于所述执行调整记录,通过对比调整前后的生产数据,验证调整效果是否达到预定质量和效率目标,生成最优调整参数。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31、本专利技术中,实现对压接工艺参数的准确控制与优化,参数分析识别模块有效筛选与压接质量关联的参数,优化算法设计模块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提高参数选择的科学性。实时调整执行模块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动态调整压接参数,提升过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控制策略评估与调整效果实施模块确保控制策略的实效与压接质量的连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参数识别记录包括压接力调整敏感度、温度控制反应速率、压接时间稳定性指标,所述优化参数策略方案包括压接力的优化区间、压接速度的调整策略、温度设置的调节方案,所述控制策略评估数据包括压接力调整效果评估、压接速度调节反应时间、压接过程稳定性分析结果,所述压接稳定性分析日志包括压接力稳定性记录、压接速度变化日志、压接时间调整历史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算法设计模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按照公式:计算性能评分,得到最优参数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调整执行模块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模变结构控制,按照公式:计算控制输入的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压接力和速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评估模块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效果实施模块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参数识别记录包括压接力调整敏感度、温度控制反应速率、压接时间稳定性指标,所述优化参数策略方案包括压接力的优化区间、压接速度的调整策略、温度设置的调节方案,所述控制策略评估数据包括压接力调整效果评估、压接速度调节反应时间、压接过程稳定性分析结果,所述压接稳定性分析日志包括压接力稳定性记录、压接速度变化日志、压接时间调整历史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压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算法设计模块包括: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峰吕景松顾鹏程杜其杰
申请(专利权)人:景鸿超精密工业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