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及焊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及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15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及焊接方法,包括底板,底板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和两个间隔设置的检测支撑单元;底板设有用于驱动夹持单元转动的矫正驱动单元;夹持单元包括转动设于底板的夹持座、铰接于夹持座顶部的压盖、转动设于夹持座内的一对下滚轮及用于驱动压盖开闭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下滚轮单向传动连接;检测支撑单元包括检测支座、滑动贯穿于检测支座的滑动架,滑动架与检测支座之间连接有弹簧,滑动架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挡板在弹簧作用下与检测支座的侧壁抵靠,检测支座内设有用于检测滑动架的滑动位移的位移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精度和提高零件尺寸精度,利于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特别是涉及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及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1、交叉管状零件通常是通过长管件和短管件进行搭接后进行焊接形成。焊接操作前,需要对长管件进行夹持固定,然而,现有的交叉管状零件焊接夹具往往只具备简单的夹持定位功能,无法对待焊接的长管件的尺寸进行检测,更无法对弯曲的管件进行矫正,使得直线度超差的长管件也被焊接入零件内,导致焊接精度不高,造成零件尺寸精度降低,产品良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及焊接方法,从而提高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精度和提高零件尺寸精度,利于提高产品良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包括底板,底板的一侧在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在其宽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检测支撑单元;底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驱动两个夹持单元同步转动的矫正驱动单元;

4、夹持单元包括转动设于底板的夹持座、铰接于夹持座顶部的压盖、转动设于夹持座内的一对下滚轮以及设于夹持座上并用于驱动压盖开闭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其中一个下滚轮单向传动连接;

5、检测支撑单元包括检测支座、滑动贯穿于检测支座的滑动架,滑动架与检测支座之间连接有弹簧,滑动架远离底板中心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挡板在弹簧作用下与检测支座的侧壁抵靠,检测支座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滑动架的滑动位移的位移传感器。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夹持座的第一推杆、滑动设于夹持座的齿条、转动设于夹持座内的第一齿轮以及转动设于靠近第一齿轮的下滚轮中部的第二齿轮;第一推杆的输出端与齿条的一端连接,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的轴颈与压盖的一端转动连接,压盖通过第一齿轮的轴颈与夹持座铰接,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涡卷弹片,涡卷弹片的外端与压盖连接,涡卷弹片的内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7、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一圈棘齿槽,靠近第一齿轮的下滚轮内设有锁止弹片,锁止弹片的一端与靠近第一齿轮的下滚轮固定连接,锁止弹片的另一端与棘齿槽单向啮合。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矫正驱动单元包括设于底板的第二推杆、滑动设于底板且呈l形的连杆以及两个沿底板长度方向中心对称分布的摆杆;

9、其中一个摆杆的一端与连杆的短臂端部活动铰接,另一端与对应的夹持座底部固定套接;另一个摆杆的一端与连杆的长臂端部活动铰接,另一端与对应的夹持座底部固定套接;第二推杆的输出端与连杆的短臂连接。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矫正驱动单元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块,连杆的长臂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块上。

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压盖内转动设有上滚轮,在压盖盖合在夹持座上时,上滚轮与一对下滚轮呈三角形分布。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底板的一侧在其宽度方向还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体,两个支撑体位于两个检测支撑单元之间。

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底板的中部设有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通孔。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底板在两个支撑体的外侧分别设有电动压杆。

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两个电动压杆关于底板的中心中心对称分布。

1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的焊接夹具的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确定弯曲量:驱动组件驱动下滚轮带动长管件旋转一周,通过位移传感器得到短管件被长管件挤压移动的滑动行程d,从而得到长管件的焊接位置的弯曲量q;

18、定位弯曲方向:在确定弯曲量q后,驱动组件驱动下滚轮带动长管件旋转,直至其中一个位移传感器输出最大滑动行程值l大,从而定位长管件的弯曲方向;

19、矫正:矫正驱动单元根据长管件的焊接位置的弯曲量q和弯曲方向,对弯曲的长管件进行矫正;

20、焊接固定:驱动组件驱动下滚轮带动长管件旋转;若位移传感器检测得到短管件的滑动行程d处于长管件的弯曲阈值q0范围内,则对长管件与短管件的搭接处进行焊接固定;

21、若位移传感器检测得到短管件的滑动行程d超出长管件的弯曲阈值q0范围,则重复矫正步骤,直至位移传感器检测得到短管件的滑动行程d处于长管件的弯曲阈值q0范围内,再对长管件与短管件的搭接处进行焊接固定。

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夹持单元上设置一对下滚轮和驱动下滚轮单向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在检测支撑单元上设置位移传感器,从而利用下滚轮带动长管件旋转时,将长管件焊接位置的弯曲量转化为短管件的滑动行程,从而得到长管件焊接位置的弯曲程度,再利用检测支撑单元对弯曲方向定向,根据弯曲方向和弯曲量通过矫正驱动单元带动两个夹持单元同步转动,对长管件进行矫正,从而提高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精度和提高零件尺寸精度,利于提高产品良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的一侧在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在其宽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检测支撑单元;底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驱动两个夹持单元同步转动的矫正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夹持座的第一推杆、滑动设于夹持座的齿条、转动设于夹持座内的第一齿轮以及转动设于靠近第一齿轮的下滚轮中部的第二齿轮;第一推杆的输出端与齿条的一端连接,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的轴颈与压盖的一端转动连接,压盖通过第一齿轮的轴颈与夹持座铰接,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涡卷弹片,涡卷弹片的外端与压盖连接,涡卷弹片的内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矫正驱动单元包括设于底板的第二推杆、滑动设于底板且呈L形的连杆以及两个沿底板长度方向中心对称分布的摆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矫正驱动单元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块,连杆的长臂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块上。

<p>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压盖内转动设有上滚轮,在压盖盖合在夹持座上时,上滚轮与一对下滚轮呈三角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底板的一侧在其宽度方向还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体,两个支撑体位于两个检测支撑单元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底板的中部设有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底板在两个支撑体的外侧分别设有电动压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电动压杆关于底板的中心中心对称分布。

10.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的一侧在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在其宽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检测支撑单元;底板的另一侧设有用于驱动两个夹持单元同步转动的矫正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夹持座的第一推杆、滑动设于夹持座的齿条、转动设于夹持座内的第一齿轮以及转动设于靠近第一齿轮的下滚轮中部的第二齿轮;第一推杆的输出端与齿条的一端连接,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的轴颈与压盖的一端转动连接,压盖通过第一齿轮的轴颈与夹持座铰接,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涡卷弹片,涡卷弹片的外端与压盖连接,涡卷弹片的内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矫正驱动单元包括设于底板的第二推杆、滑动设于底板且呈l形的连杆以及两个沿底板长度方向中心对称分布的摆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管状零件的焊接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政崔新华张新主许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冠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