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镜头。进一步涉及具有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等摄像 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摄像装置的
,数码相机已取代银盐相机成为主 流。一般情况下,数码相机的摄像面尺寸比银盐相机小,因此更容易实 现小型化。最近,由于比以向更加重视便携性,因此数码相机自身在向 小型化发展。此外,顾客希望无论在室内或室外都能轻松地使用数码相机享受摄 影的乐趣,因此要求作为光学系统使用的变焦镜头实现广角化和高变焦 比。以往,为了实现这种小型、宽视场角、高变焦比的变焦镜头,提出 过各种变焦镜头。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4652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7-179015号公报 中,公开了在最靠近物体侧配置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的负前置型变焦镜 头。这种类型的变焦镜头有利于确保广角端的视场角,并且通过减小最 靠近物体侧的透镜组的尺寸,有利于变焦镜头整体的小型化。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更高的变焦比,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例 如,在日本特开2008-4652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7-179015号公报所列 举的变焦镜头中,它们的第1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折射率都很低,无法 得到足够的正屈光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 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 具有屈光力的第3镜头组,其中, 在从广角端向长焦端变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窄,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作为负透镜的第1透镜和作为正透镜的第2透镜, 所述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2)、(3): 2.01<nd↓[12]<2.35(2) 18.58<vd↓[11]-vd↓[12]<50(3) 其中, nd↓[12]是所述第1透镜组中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8-25 2008-2156131.一种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屈光力的第3镜头组,其中,在从广角端向长焦端变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窄,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作为负透镜的第1透镜和作为正透镜的第2透镜,所述负透镜和所述正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2)、(3)2.01<nd12<2.35(2)18.58<vd11-vd12<50(3)其中,nd12是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第2透镜对于d线的折射率,vd11是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第1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vd12是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第2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条件式(1):1. 85<nd <2. 35 (1)其中,n d,]是第l透镜组中的第l透镜对于d线的折射率。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l透镜的形状满足以下条件式(4):0 . 2 < ( r la+ r lb) / ( r la— r lb) < 1 . 0 ( 4 )其中,r h是所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透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 w是所述第1透镜的像侧透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从广角端向长焦端变焦时,所述第3透镜组以满足以下条件式(5)的方式进行移动<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 其中,卩(w)是第3透镜组的广角端的横向倍率, |3 ( t )是第3透镜组的长焦端的横向倍率。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中的透镜总数是1。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至少2个正透镜和1个负透镜。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在光轴上接合多个透镜而成的接合透镜部件。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组中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所述第1透镜和所述第2透镜, 所述第1透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2, 所述第1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6):<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仓正弘,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