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646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其包括第一个正光焦度的透镜组G1;第二个负光焦度的透镜组G2;第三个正光焦度透镜组G3;第四个正光焦度透镜组G4;第五个正光焦度透镜组G5;第六个正光焦度透镜组G6。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六透镜组为固定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图、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均为移动透镜组,且第三透镜图沿垂直于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聚焦过程中有较少的色散偏差,以及在近物焦点条件下聚焦过程中可以进行充分的色散弥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特指一种在聚焦过程中有较少的色散偏差的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近几年,可更换镜头类型的数字照相系统(此后简称为“照相系统”)已经取得了迅猛发展。在捕捉图像后,有着高灵敏度、高成像质量、高速聚焦和高速成像的可更换镜头类型的数字照相系统是可实现的。可以达到方便而容易地更换镜头装置。同时,有着变焦成像系统、可变放大倍数的像的可更换镜头装置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不用透镜组的更换就达到了自由改变焦距。随着变焦透镜系统广泛的应用于可更换透镜系统装置中,从广角限制到远距限制有着出色光学表现的紧凑变焦系统已经可以实现了。由多组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变焦透镜系统已经被提出来,比如像四组组成、五组组成等。在这样的变焦系统中,通过系统中某部分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实现变焦。然而,当从无穷远到近物,单个透镜组的变焦由整个透镜系统的轴向光能量装置决定,因为单个透镜的的移动量会对聚焦效果产生影响的,从广角到远距很难足够弥补色散的变化量。为了减少在聚焦时的色散波动,变焦系统被提了出来。在变焦系统中,每个透镜系统的透镜组沿着光轴方向彼此独立运动。专利申请号为2009-163271的日本专利公开了一个变焦系统。这个变焦由四个透镜组组成,分别有着正光焦度、负光焦度、正光焦度及正光焦度,并且它的总长是被固定的。在这个变焦透镜组中,第二个和第四个透镜组在聚焦时彼此独立移动。专利申请号为2001-281522的日本专利公开了一个变焦系统。这个变焦由四个透镜组组成,分别有着正光焦度、负光焦度、正光焦度及负光焦度,并且它的总长是被固定的。在这个变焦透镜组中,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透镜组在聚焦时一起移动。专利申请号为02-256011的日本专利公开了一个变焦系统。这个变焦由四个透镜组组成,分别有着正光焦度、负光焦度、正光焦度及正光焦度。在这个变焦透镜组中,所有的透镜组在变焦时彼此独立移动,第三个和第四个透镜组在聚焦时彼此独立移动。专利申请号为2009-163271、2001-281522和02-256011的公开的日本变焦系统,尽管聚焦过程中的色散波动被减少到某种程度,近物条件下的尤其是各种色散是有限的。因此,这些变焦系统在从远物到近物没有一个有充分出色的光学表现,并且没有一个有着充分紧凑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技术与变焦系统、透镜筒、可更换镜头装置与照相系统有关。尤其与在聚焦过程中有较少的色散偏差,及在近物焦点条件下聚焦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色散弥补的变焦透镜系统有关。还与应用在变焦透镜系统中的透镜镜筒、可更换镜头装置和照相系统有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变焦镜头,适于将物方的物体成像于像方的一成像方上,所述变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物方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五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六透镜组为固定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图、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均为移动透镜组,且第三透镜图沿垂直于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的透镜组满足下列条件:Z=h2/r1+1-(1+k)(h/r)2+ΣAnhn,]]>|d2T/d1T|<1,|d2W/d1W|<1,-1.5<f1F/fW<-0.35,0.5<f2F/fW<5;Z:非球面上相对光轴高度h的点处的切向平面与光轴的交点与非球面的顶点的距离;h:相对光轴的高度;r:顶点处的曲率;k:二次常数;An:非球面系数的阶数;d1T:第一聚焦透镜组在长焦距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d2T:第二聚焦透镜组在长焦距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d1W:第一聚焦透镜组在广角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d2W:第二聚焦透镜组在广角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f1F:第一聚焦透镜组的聚焦;f2F:第二聚焦透镜组的焦距;fW:广角限制下,整个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负焦度的凸面朝向物方的第一透镜、双凸面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朝向物方的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双凸面的第三透镜、具有负焦度且凸面朝向物方的第四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两个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双凸面的第五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组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双凸面的第六透镜、双凸面的第七透镜、双凹面的第八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两个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七透镜朝向像方的面与第八透镜朝向物方的面相接触;所述第五透镜组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负焦度且凹面朝向物方的第九透镜、双凸面的第十透镜;所述第九透镜的两个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六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方的第十一透镜。在所述第三透镜组朝向像方的一侧设有光阑。所述变焦镜头优选为满足以下条件:|d2T/d1T|<0.5,更优选为满足以下条件:|d2T/d1T|<0.15。所述变焦镜头优选为满足以下条件:|d2W/d1W|<0.75,更有选为满足以下条件:|d2W/d1W|<0.5。所述变焦镜头优选为满足以下条件:-1.2<f1F/fW<-0.5或0.75<f2F/fW<4.2,更优选为满足以下条件:-0.9<f1F/fW<-0.6或1.7<f2F/fW<3.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能够实现在聚焦过程中有较少的色散偏差,以及在近物焦点条件下聚焦过程中可以进行充分的色散弥补。附图说明图1为无限远条件下、广角极限下的透镜结构示意图;图2为镜头组的简易示意图;图3为无限远条件下、半焦距位置的透镜结构示意图;图4为无限远条件下、远距条件下透镜结构示意图;图5为有限远条件下、广角极限下的透镜结构示意图;图6为有限远条件下、半焦距位置的透镜结构示意图;图7为有限远条件下、远距条件下透镜结构示意图;图8为无限远条件下、广角限制下的色散图;图9为无限远条件下、中间位置的像差图;...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适于将物方的物体成像于像方的一成像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物方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五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六透镜组为固定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图、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均为移动透镜组,且第三透镜图沿垂直于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的透镜组满足下列条件:Z=h2/r1+1-(1+k)(h/r)2+ΣAnhn,]]>|d2T/d1T|<1,|d2W/d1W|<1,‑1.5<f1F/fW<‑0.35,0.5<f2F/fW<5;Z:非球面上相对光轴高度h的点处的切向平面与光轴的交点与非球面的顶点的距离;h:相对光轴的高度;r:顶点处的曲率;k:二次常数;An:非球面系数的阶数;d1T:第一聚焦透镜组在长焦距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d2T:第二聚焦透镜组在长焦距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d1W:第一聚焦透镜组在广角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d2W:第二聚焦透镜组在广角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f1F:第一聚焦透镜组的聚焦;f2F:第二聚焦透镜组的焦距;fW:广角限制下,整个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适于将物方的物体成像于像方的一成像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
镜头包括:
第一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物方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
第二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负光焦度;
第三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
第四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
第五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
第六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五透镜组与所述像方之间,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六透镜组为固定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图、第四透镜组和
第五透镜组均为移动透镜组,且第三透镜图沿垂直于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的方向移动;所
述的透镜组满足下列条件:
Z=h2/r1+1-(1+k)(h/r)2+ΣAnhn,]]>|d2T/d1T|<1,
|d2W/d1W|<1,
-1.5<f1F/fW<-0.35,
0.5<f2F/fW<5;
Z:非球面上相对光轴高度h的点处的切向平面与光轴的交点与非球面的顶点的距离;
h:相对光轴的高度;
r:顶点处的曲率;
k:二次常数;
An:非球面系数的阶数;
d1T:第一聚焦透镜组在长焦距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
d2T:第二聚焦透镜组在长焦距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
d1W:第一聚焦透镜组在广角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
d2W:第二聚焦透镜组在广角条件下,聚焦时在光轴距离上移动的距离;
f1F:第一聚焦透镜组的聚焦;
f2F:第二聚焦透镜组的焦距;
fW:广角限制下,整个变焦透镜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方到像方依
次包括具有负焦度的凸面朝向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聪赵新宏朱志杰汤济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