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774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通过将箱体入口支管设计为由荒煤气总管引出后垂直向上一段距离后再转为水平方向进入箱体,减少箱体入口支管积灰。在荒煤气总管末端新增沉降罐,沉降罐煤气出口管道连接大灰仓,通过检测荒煤气总管末端处管道的上下温差,判断管道内是否有积灰,当管道内有积灰后,通过程序控制,利用荒煤气管道与沉降罐的压差提高煤气流速,将荒煤气管道内的高炉灰吹入沉降罐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管道和新增荒煤气管道清灰系统,实现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属于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1、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是高炉荒煤气二次除尘设备,高炉荒煤气经过干法除尘后,高炉煤气含尘量降低到5mg/m3以下,再经高炉煤气余压发电系统或减压阀组减压、降温后进入厂区高炉煤气管网。随着高炉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攀升,高炉顶温逐步呈现下降趋势,国内部分高炉顶温已经降低到100℃左右。高炉荒煤气从高炉上升管开始经过一次除尘,再到二次除尘设备,高炉荒煤气温度逐步下降到80℃左右,高炉荒煤气中的水蒸气逐步凝结析出变为液态水。液态水与高炉荒煤气中的小颗粒灰尘之间在液桥力的作用下,小颗粒灰尘变为大颗粒灰尘,灰尘粒径越大,水平输送所需风速越大。然而在高炉荒煤气温度下降后,高炉煤气发生量保持不变的工况下,高炉荒煤气体积下降,水平流速随之下降。在以上两种因素作用下,高炉干法除尘系统荒煤气管道易发生积灰现象。

2、另外,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厂房布置形式一般为并排两列式,荒煤气总管分为两路荒煤气主管,然后从荒煤气主管上引出支管进入除尘器筒体。这种排列方式,在荒煤气主管的末端形成盲端,流速降为0m/s,高炉荒煤气中的灰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灰尘颗粒被甩到荒煤气主管末端,形成积灰。如果靠近末端的箱体停用退出,则导致从靠近末端的第二个箱体支管处至荒煤气主管末端都为盲端,容易发生积灰。当靠近末端的箱体检修结束后,需要投入生产时,由于主管内已经积灰,难以正常投用。

3、当前,主要是通过高炉计划检修时,将荒煤气总管、荒煤气主管、荒煤气支管气体置换后,达到可以进人的标准后,进入管道内部,人工清灰。此种作业方式虽能彻底清理干净,但需要到高炉计划检修时,才能开展作业。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高炉一般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安排一次高炉计划检修,清理频次达不到实际需要,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该技术方案通过将箱体入口支管设计为由荒煤气总管引出后垂直向上一段距离后再转为水平方向进入箱体,减少箱体入口支管积灰。在荒煤气总管末端新增沉降罐,沉降罐煤气出口管道连接大灰仓,通过检测荒煤气总管末端处管道的上下温差,判断管道内是否有积灰,当管道内有积灰后,通过程序控制,利用荒煤气管道与沉降罐的压差提高煤气流速,将荒煤气管道内的高炉灰吹入沉降罐内。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管道和新增荒煤气管道清灰系统,实现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目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合理设计箱体入口支管布局方式,减少入口支管积灰;

4、步骤2:荒煤气总管安装自动清灰系统,减少总管积灰。

5、其中,步骤1具体如下:

6、箱体入口支管从荒煤气总管正上方引出后垂直向上2m,安装入口阀门,再向上延伸1m,然后通过90°弯头转向为水平方向,连接箱体,通过此管道布局方式,支管中荒煤气的流速对灰尘颗粒形成的推力小于重力,则灰尘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到荒煤气总管中,继续通过荒煤气总管中的荒煤气水平向前推动,通过此管道布局方式,可以减少入口支管积灰。

7、其中,步骤2:荒煤气总管安装自动清灰系统,具体如下:荒煤气总管末端连接90°弯头转为垂直方向,向下延伸1m,安装清灰阀,再向下延伸2m,连接至沉降罐内部。沉降罐底部为排灰阀,沉降罐上部还需安装煤气出口管道,煤气出口管道连接大灰仓下部灰斗。大灰仓内置除尘布袋,大灰仓上部连接卸压阀,卸压阀另一端连接低压净煤气总管。

8、其中,步骤2中,在荒煤气总管靠近末端处的入口支管两侧上下各安装两组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荒煤气总管上下两侧的温度差。

9、其中,步骤2中,

10、开发荒煤气总管自动清灰plc控制程序,通过现场反复试验,不断优化程序后确定,当检测到荒煤气总管a组或b组中的两个温度检测数据差值大于10℃后,启动自动清灰程序,关闭排灰阀,关闭卸灰阀,打开大灰仓卸压阀,打开清灰阀。程序逻辑如下:当程序检测到a组温度数据a电偶下和a电偶上的差值或b组温度数据b电偶下和b电偶上的两个温度检测数据差值,大于10℃后,启动自动清灰程序,关闭排灰阀,关闭卸灰阀,打开大灰仓卸压阀,打开清灰阀。清灰阀开启后,延时10秒关闭,再延时5分钟,程序检测a组温度数据a电偶下和a电偶上的差值或b组中温度数据b电偶下和b电偶上的差值,如果仍满足启动条件,则重复上述程序。

11、其中,步骤2中,荒煤总管内气体压力在200kpa以上,低压净煤气总管内气体压力在20kpa以下,当执行上述程序后,荒煤总管内气体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清灰系统进入低压净煤气总管,清灰系统两侧压力差达180kpa以上,荒煤气总管末端内的积灰可以通过气流输送到清灰系统内,积灰首先进入沉降罐内,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还有一部分悬浮状态的灰尘进入大灰仓下部灰斗,通过大灰仓内置布袋过滤,清灰阀开启后,延时10秒关闭,再延时5分钟,程序检测荒煤气总管a组或b组中的两个温度检测数据差值,如果仍满足启动条件,则重复上述程序;自动清灰系统停止后,开启沉降罐下部排灰阀,排出内部积灰。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简单,可实施性强,通过优化箱体入口支管布局方式,减少入口支管积灰;通过在荒煤气总管安装自动清灰系统,生产过程中经常性的开展总管清灰作业。实现了减少箱体入口支管和荒煤气总管积灰的目标,以利于高炉干法除尘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本专利技术所述自动清灰系统主要利用高炉煤气管网系统既有的压力差形成的推力清理荒煤气总管内的积灰,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总体运行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荒煤气总管安装自动清灰系统,具体如下:荒煤气总管末端连接90°弯头转为垂直方向,向下延伸1m,安装清灰阀,再向下延伸2m,连接至沉降罐内部,沉降罐底部为排灰阀,沉降罐上部还需安装煤气出口管道,煤气出口管道连接大灰仓下部灰斗,大灰仓内置除尘布袋,大灰仓上部连接卸压阀,卸压阀另一端连接低压净煤气总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荒煤气总管靠近末端处的入口支管两侧上下各安装两组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荒煤气总管上下两侧的温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荒煤总管内气体压力在200kPa以上,低压净煤气总管内气体压力在20kPa以下,当执行上述程序后,荒煤总管内气体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清灰系统进入低压净煤气总管,清灰系统两侧压力差达180kPa以上,荒煤气总管末端内的积灰可以通过气流输送到清灰系统内,积灰首先进入沉降罐内,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还有一部分悬浮状态的灰尘进入大灰仓下部灰斗,通过大灰仓内置布袋过滤,清灰阀开启后,延时10秒关闭,再延时5分钟,程序检测荒煤气总管A组或B组中的两个温度检测数据差值,如果仍满足启动条件,则重复上述程序;自动清灰系统停止后,开启沉降罐下部排灰阀,排出内部积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荒煤气总管安装自动清灰系统,具体如下:荒煤气总管末端连接90°弯头转为垂直方向,向下延伸1m,安装清灰阀,再向下延伸2m,连接至沉降罐内部,沉降罐底部为排灰阀,沉降罐上部还需安装煤气出口管道,煤气出口管道连接大灰仓下部灰斗,大灰仓内置除尘布袋,大灰仓上部连接卸压阀,卸压阀另一端连接低压净煤气总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少干法除尘荒煤气管道积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荒煤气总管靠近末端处的入口支管两侧上下各安装两组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荒煤气总管上下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刘永叶陈富良叶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