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50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包括空压机主体,所述空压机主体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空压组件,且空压机主体下端轴承连接有滚轮,所述空压机主体后端设置有灰斗汽化风机,灰斗汽化风机右侧端导通连接有风管,所述空压机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箱,且储液箱中部设置隔板。该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通过设置多组换热结构,能够对空压机主体工作时润滑油产生的高温进行利用回收,并同步对压缩空气的排出气体所携带的热量回收,并通过循环水结构,将热量传递至第二保温管内部,便于灰斗汽化风机出风时,对其气流进行加热,合理利用空压机工作自身产生的热能,降低资源浪费,并减少电能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力输灰系统余热回收,具体为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1、火电厂燃烧煤炭将产生大量煤灰,这些烟尘粒子经电除尘装置捕集后,将沿着灰斗落入仓泵中暂时储存,等待输灰的压缩空气将其吹扫携带,最终进入灰库,通常燃煤电厂气力输灰系统采用空气压缩机作为主要输送动力源,其通过压缩的空气产生一定的压力,作为整个输灰系统的运输动力,但现有的气力输灰系统在使用时无法对空压机产生的热能进行合理利用,产生资源的浪费,存在一定的问题。

2、1、在螺杆式空压机工作时,需要喷洒润滑油对机器进行降温和密封间隙,同时润滑转动件,而不断循环的润滑油会具有一定的高温,且正常情况下空压机排除气体也具有较高的温度,现有的气力输灰系统无法对其热能进行利用;

3、2、而在气力输灰系统中,为防止电除尘捕集的煤灰在灰斗壁上板结,通常设计有灰斗气化风机,通过输送热空气避免煤灰贴壁,通常采用电加热器,需要产生较大的电能损耗。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的气力输灰系统使用的空压机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且无法利用,产生能源的浪费,同时灰斗气化风机又需要设置电加热器,需要产生较大电能损耗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包括空压机主体:

3、所述空压机主体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空压组件,且空压机主体下端轴承连接有滚轮,所述空压机主体后端设置有灰斗汽化风机,灰斗汽化风机右侧端导通连接有风管;

4、所述空压机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箱,且储液箱中部设置隔板,所述储液箱左侧上端导通连接有润滑油循环管,且润滑油循环管左侧端与空压组件连接;

5、所述空压机主体右侧上端连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上端连接有第一换热管,且第一换热管外部套设有第一保温管;

6、所述风管右侧端连接有第二换热管,且第二换热管外部套设有第二保温管。

7、优选的,所述隔板与储液箱内壁固定连接,且储液箱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贯穿隔板,且第一换热板与隔板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换热板呈等距阵列分布。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板的设置将储液箱分割成两部分,上部分供与润滑油的循环,下部分供与换热液体的混合,同时于隔板中部贯穿多组第一换热板,能够将润滑油的热量向换热液体传递。

9、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两端贯穿第一保温管外部,且第一保温管两端与第一换热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换热板,且第二换热板贯穿至第一换热管内部,并且第二换热板以第一换热管中心点为轴环形阵列分布。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保温管与第一换热管的配合,因第一换热管外壁贯穿第二换热板,能够在第一保温管内部存有液体时第一换热管内部热量向外传递。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管左侧端导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左侧端贯穿至储液箱内部下端,所述第一保温管右侧端导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延伸至空压机主体后端。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第一保温管和出水管的配合,能够使得储液箱下端换热液体不断在第一保温管内部循环流动,进而将出气管和第一换热管内部气体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利用。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两端贯穿至第二保温管外部,且第二保温管两端与第二换热管固定连接,并且风管右侧端与第二换热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换热板,且第三换热板呈环形阵列分布。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保温管与第二换热管的配合,且第二换热管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换热板,当第二保温管内部流经液体时,能够对其热量进行吸收,进而对风管和第二换热管内部气体进行升温加热。

15、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后侧下端与第二保温管导通连接,且第二保温管左侧上端导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空压机主体后侧安装有循环水泵,且回流管上端与循环水泵导通连接,并且循环水泵前端与储液箱下端导通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循环水泵的设置,且分别与储液箱下端和回流管连接,能够使储液箱液体在第一保温管和第二保温管内部不断的循环流动,进而将润滑油和出气管内部气体所携带的热能进行吸收,并在进入第二保温管内部时,将其传递至器官内部的流通空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通过设置多组换热结构,能够对空压机主体工作时润滑油产生的高温进行利用回收,并同步对压缩空气的排出气体所携带的热量回收,并通过循环水结构,将热量传递至第二保温管内部,便于灰斗汽化风机出风时,对其气流进行加热,合理利用空压机工作自身产生的热能,降低资源浪费,并减少电能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包括空压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1)与储液箱(6)内壁固定连接,且储液箱(6)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板(12),所述第一换热板(12)贯穿隔板(11),且第一换热板(12)与隔板(11)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换热板(12)呈等距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9)两端贯穿第一保温管(10)外部,且第一保温管(10)两端与第一换热管(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9)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换热板(15),且第二换热板(15)贯穿至第一换热管(9)内部,并且第二换热板(15)以第一换热管(9)中心点为轴环形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管(10)左侧端导通连接有进水管(13),且进水管(13)左侧端贯穿至储液箱(6)内部下端,所述第一保温管(10)右侧端导通连接有出水管(14),且出水管(14)延伸至空压机主体(1)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19)两端贯穿至第二保温管(16)外部,且第二保温管(16)两端与第二换热管(19)固定连接,并且风管(5)右侧端与第二换热管(19)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19)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换热板(20),且第三换热板(20)呈环形阵列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后侧下端与第二保温管(16)导通连接,且第二保温管(16)左侧上端导通连接有回流管(17),所述空压机主体(1)后侧安装有循环水泵(18),且回流管(17)上端与循环水泵(18)导通连接,并且循环水泵(18)前端与储液箱(6)下端导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包括空压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1)与储液箱(6)内壁固定连接,且储液箱(6)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板(12),所述第一换热板(12)贯穿隔板(11),且第一换热板(12)与隔板(11)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换热板(12)呈等距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9)两端贯穿第一保温管(10)外部,且第一保温管(10)两端与第一换热管(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9)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换热板(15),且第二换热板(15)贯穿至第一换热管(9)内部,并且第二换热板(15)以第一换热管(9)中心点为轴环形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管(10)左侧端导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李东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慧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