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296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架及滑动设置于上模架上的翻边驱动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架、成型定位件及多个成型滑块,成型定位件及各成型滑块分别可移动设置于下模架上,且各成型滑块围绕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上模架与下模架扣合连接时,成型定位件用于对待翻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翻边驱动件用于推动各成型滑块对待翻边壳体进行翻边操作。本技术能够通过成型定位件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并通过翻边驱动件带动各成型滑块对壳体进行折弯翻边操作,如此,便可以以折弯成型实现对壳体的翻边操作,从而能够提高翻边尺寸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因壳体侧壁被拉破而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广泛使用到铸造成型以及冲压成型等工艺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型操作,其中冲压成型是指靠压力机以及相应的模具对板材及管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冲压工件,而冲压成型一般包括冲裁、弯曲、拉深以及局部成型等。

2、如图1所示,传统的用于壳体的翻边工艺是采用拉深成型的方法,亦即需要通过两次拉深实现翻边,第一次冲压拉深a是将一个平面板材拉深成一个壳体,而后从壳体的外侧底部进行第二次冲压拉深b,第二次冲压拉深b的深度小于第一次冲压拉深的深度,从而实现对壳体的翻边操作,但是这种方式有诸多缺陷,例如产品的尺寸不稳定,很难满足高尺寸精度要求的产品,此外,通过拉深进行翻边操作,还会导致壳体的侧壁被拉破,进而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低下。

3、鉴于以上,提出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通过折弯成型代替拉深成型,以实现壳体的翻边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以折弯成型的方式代替拉深成型,从而实现壳体的翻边操作,同时提高翻边尺寸的稳定性,避免壳体侧壁被拉破而导致产品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架及翻边驱动件,所述翻边驱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架、成型定位件及多个成型滑块,所述成型定位件及各所述成型滑块分别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各所述成型滑块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扣合连接时,待翻边壳体位于所述成型定位件内,所述成型定位件用于对待翻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所述翻边驱动件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各所述成型滑块对待翻边壳体进行翻边操作。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架上开设有滑动限位腔,各所述成型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限位腔内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且各所述成型滑块远离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斜滑轨,各所述斜滑轨分别滑动设置于各所述导向槽内。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成型滑块靠近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弯折部,各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架上设置有限位垫板,所述滑动限位腔开设于限位垫板上,且所述成型定位件可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垫板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驱动件包括多个翻边驱动杆,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扣合连接时,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的一侧面相抵持,且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下压定位镶件及弹性推动杆,所述弹性推动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推动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成型定位件,所述上模架向所述下模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扣合进待翻边壳体的内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用于推动所述待翻边壳体移动至所述成型定位件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定位件包括成型定位套、成型顶底块、限位块及弹性顶杆,所述成型定位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所述成型顶底块滑动穿设于所述成型定位套上,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成型顶底块远离所述上模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顶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所述弹性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成型顶底块的一端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多个复位顶出杆,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各所述复位顶出件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连接,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用于对各所述成型滑块进行顶出复位。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顶出杆远离所述成型滑块的一端上设置有复位弹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4、本技术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通过设置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从而能够通过成型定位件对待翻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通过使得各成型滑块围绕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从而能够通过翻边驱动件带动各成型滑块对待翻边壳体进行折弯翻边操作,如此,便可以以折弯成型的方式代替拉深成型,实现对壳体的翻边操作,同时相对传统的拉深成型方式,能够提高翻边尺寸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因壳体侧壁被拉破而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架上开设有滑动限位腔,各所述成型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且各所述成型滑块远离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斜滑轨,各所述斜滑轨分别滑动设置于各所述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成型滑块靠近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弯折部,各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架上设置有限位垫板,所述滑动限位腔开设于限位垫板上,且所述成型定位件可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垫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驱动件包括多个翻边驱动杆,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扣合连接时,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的一侧面相抵持,且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下压定位镶件及弹性推动杆,所述弹性推动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推动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成型定位件,所述上模架向所述下模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扣合进待翻边壳体的内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用于推动所述待翻边壳体移动至所述成型定位件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定位件包括成型定位套、成型顶底块、限位块及弹性顶杆,所述成型定位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所述成型顶底块滑动穿设于所述成型定位套上,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成型顶底块远离所述上模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顶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所述弹性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成型顶底块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多个复位顶出杆,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各所述复位顶出杆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连接,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用于对各所述成型滑块进行顶出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顶出杆远离所述成型滑块的一端上设置有复位弹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架上开设有滑动限位腔,各所述成型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且各所述成型滑块远离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斜滑轨,各所述斜滑轨分别滑动设置于各所述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成型滑块靠近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弯折部,各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架上设置有限位垫板,所述滑动限位腔开设于限位垫板上,且所述成型定位件可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垫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驱动件包括多个翻边驱动杆,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扣合连接时,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的一侧面相抵持,且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惠达陈九江张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金泉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