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检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156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检测方法,涉及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多个顶部连接件,每个顶部连接件的顶部与隧道本体固定连接,每个顶部连接件的底部卡设于中隔墙的顶部,该施工方法包括将中隔墙旋转至竖直状态,并将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至与隧道本体的内缘顶部贴合,且将顶部连接件与隧道本体之间固定连接;每当拼接出一片墙体后,将钢筋笼沿着顶部连接件的中部插入;再将封板、压力检测机构和注浆板安装至顶部连接件上,随后开始沿着注浆板向内浇筑C30混凝土,当四个压力检测机构所检测到压力平均值达到预设值时,停止注浆;开始进行密实度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C30混凝土成型后的密实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具体来说,涉及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是一种隧道施工技术,它结合了预制构件技术与盾构隧道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盾构机先在地下挖掘隧道,并根据挖掘进度,将这些预制的隧道部件运至盾构机后部进行拼装。隧道部件被逐一安装,形成隧道的内壁。

2、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进行施工时,需要将竖直状态的中隔墙与隧道本体之间件缝隙之间建立连接,而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在将顶部连接件与中隔墙之间建立连接后,在通过向顶部连接件内安装钢筋笼和注入c30混凝土。

3、传统的钢筋笼端部为平整结构,并且顶部连接件的两侧也为平整结构,这就会导致成型后的区域抗扭矩强度较低,容易产生裂纹,后续可能会发生断裂的概率。并且在进行c30混凝土浇筑时,无法观察c30混凝土内部的浇筑情况,并且也无法检测c30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浆参数,即最终无法保证成型后c30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包括多个顶部连接件,每个顶部连接件的顶部与隧道本体固定连接,每个顶部连接件的底部卡设于中隔墙的顶部,每两个相邻的顶部连接件之间贴合,顶部连接件与中隔墙之间形成口形结构,每个顶部连接件内均设置有钢筋笼,钢筋笼插设于口形结构中间,且钢筋笼的底部与中隔墙的顶部贴合,钢筋笼位于中隔墙的顶部中间位置,顶部连接件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竖板一和竖板二,竖板一和竖板二的内侧与中隔墙的顶部两侧留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小于2.5毫米,竖板二和竖板一上均开设有四个方形缺口,八个方形缺口中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注浆板,注浆板上设置有与c30混凝土灌浆机连接的连接管,八个方形缺口中其中四个上设置有压力检测机构,剩余的三个上方形缺口设置有封板,封板采用透明结构;钢筋笼的端部为梯形结构,钢筋笼的尾部向内开设有供另一个钢筋笼端部卡入的梯形槽。

4、可选地,为了能够实时的检测c30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值,每个压力检测机构均包括滑筒、导管、压力传感器和安装架,导管通过翻遍板与竖板一固定连接,滑筒插设于导管的中部,且滑筒与导管滑动连接,且滑筒与导管滑动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安装架与翻遍板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位于滑筒的内侧,且压力传感器的工作端与滑筒的侧抵触;当压力传感器未被压缩时,滑筒穿出竖板一且与钢筋笼的侧面接触;当压力传感器被压缩至最终位置时,滑筒的端面与竖板一靠近竖板二的一侧平面平齐;滑筒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振动电机,滑筒上固定设置有延伸柱,延伸柱的端部与压力传感器的工作端接触。

5、可选地,为了避免c30混凝土排出外界,竖板二的长度大于竖板一的长度,当两个顶部连接件贴合时,两个顶部连接件上的竖板二与竖板一贴合;顶部连接件与隧道本体的贴合面之间填充有的发泡胶,分别位于两个顶部连接件上的竖板二与竖板一的接触面填充有发泡胶。

6、可选地,为了增加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滑筒的两侧设置有滑板,安装架上设置有供滑板插入滑动的滑槽。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该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将中隔墙旋转至竖直状态,并将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至与隧道本体的内缘顶部贴合,且将顶部连接件与隧道本体之间固定连接。

9、s2、每当拼接出一片墙体后,将钢筋笼沿着顶部连接件的中部插入。

10、s3、再将封板、压力检测机构和注浆板安装至顶部连接件上,随后开始沿着注浆板向内浇筑c30混凝土,当四个压力检测机构所检测到压力平均值达到预设值时,停止注浆。

11、s4、开始进行密实度检测。

12、可选地,开始进行密实度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13、s41、在预定的检测点上安装检测传感器;

14、s42、对隧道的不同区域进行初步的密实度检测,收集初始数据;

15、s43、对收集到的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特征表达,得到无标签数据;

16、s44、提取历史密实度检测数据,并进行日志解析,得到标签数据,同时初始化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参数;

17、s45、构建并优化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并通过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学习无标签数据及标签数据,预测及标记新的无标签数据。

18、可选地,对隧道的不同区域进行初步的密实度检测,收集初始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19、s421、对已有的隧道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得到原始数据集;

20、s422、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集;

21、s423、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提取时间域、频域和非线性特征,并得到特征集;

22、s424、对特征集进行分析,筛选出特征子集;

23、s425、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并基于最优特征子集构建分类模型,并训练和优化分类模型;

24、s426、对分类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

25、s427、将新的隧道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新的特征子集,并将新的特征子集输入分类模型中,得到隧道区域的划分结果;

26、s428、根据隧道区域的划分结果,对每个区域进行初步的密实度检测,并获取初始数据。

27、可选地,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并基于最优特征子集构建分类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28、s4251、在每次构建决策树时,随机选择一个特征子集进行节点的分裂;

29、s4252、使用cart算法对随机选择的特征子集进行二元递归分割,并在每个节点计算gini指数,且选择具有最小gini信息增益的特征和阈值进行分割;

30、s4253、重复s4252,直到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

31、s4254、构建若干棵决策树,每棵树使用不同的随机特征子集和训练数据的子集,并得到分类模型;

32、s4255、对分类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并根据交叉验证的结果调整分类模型参数。

33、可选地,构建并优化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并通过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学习无标签数据及标签数据,预测及标记新的无标签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34、s451、选择核函数,并通过核函数将每个无标签数据和标签数据映射到增强的特征空间;

35、s452、利用核函数和标签数据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并求解对偶问题,得到拉格朗日乘子和偏置项;

36、s453、利用拉格朗日乘子和偏置项确定分类超平面的方程,并计算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部连接件(2),每个顶部连接件(2)的顶部与隧道本体(4)固定连接,每个顶部连接件(2)的底部卡设于中隔墙(1)的顶部,每两个相邻的顶部连接件(2)之间贴合,顶部连接件(2)与中隔墙(1)之间形成口形结构,每个顶部连接件(2)内均设置有钢筋笼(3),钢筋笼(3)插设于口形结构中间,且钢筋笼(3)的底部与中隔墙(1)的顶部贴合,钢筋笼(3)位于中隔墙(1)的顶部中间位置,顶部连接件(2)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竖板一(2b)和竖板二(2c),竖板一(2b)和竖板二(2c)的内侧与中隔墙(1)的顶部两侧留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小于2.5毫米,竖板二(2c)和竖板一(2b)上均开设有四个方形缺口,八个方形缺口中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注浆板(6),注浆板(6)上设置有与C30混凝土灌浆机连接的连接管,八个方形缺口中其中四个上设置有压力检测机构(7),剩余的三个上方形缺口设置有封板(5),封板(5)采用透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个压力检测机构(7)均包括滑筒(7a)、导管(7b)、压力传感器(7c)和安装架(7d),导管(7b)通过翻遍板与竖板一(2b)固定连接,滑筒(7a)插设于导管(7b)的中部,且滑筒(7a)与导管(7b)滑动连接,且滑筒(7a)与导管(7b)滑动连接,压力传感器(7c)通过安装架(7d)与翻遍板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7c)位于滑筒(7a)的内侧,且压力传感器(7c)的工作端与滑筒(7a)的侧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竖板二(2c)的长度大于竖板一(2b)的长度,当两个顶部连接件(2)贴合时,两个顶部连接件(2)上的竖板二(2c)与竖板一(2b)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滑筒(7a)的两侧设置有滑板(7h),安装架(7d)上设置有供滑板(7h)插入滑动的滑槽(7j)。

5.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用于实现对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施工,其特征在于,该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始进行密实度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隧道的不同区域进行初步的密实度检测,收集初始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并基于最优特征子集构建分类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并优化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并通过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学习无标签数据及标签数据,预测及标记新的无标签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顶部连接件(2),每个顶部连接件(2)的顶部与隧道本体(4)固定连接,每个顶部连接件(2)的底部卡设于中隔墙(1)的顶部,每两个相邻的顶部连接件(2)之间贴合,顶部连接件(2)与中隔墙(1)之间形成口形结构,每个顶部连接件(2)内均设置有钢筋笼(3),钢筋笼(3)插设于口形结构中间,且钢筋笼(3)的底部与中隔墙(1)的顶部贴合,钢筋笼(3)位于中隔墙(1)的顶部中间位置,顶部连接件(2)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竖板一(2b)和竖板二(2c),竖板一(2b)和竖板二(2c)的内侧与中隔墙(1)的顶部两侧留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小于2.5毫米,竖板二(2c)和竖板一(2b)上均开设有四个方形缺口,八个方形缺口中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注浆板(6),注浆板(6)上设置有与c30混凝土灌浆机连接的连接管,八个方形缺口中其中四个上设置有压力检测机构(7),剩余的三个上方形缺口设置有封板(5),封板(5)采用透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个压力检测机构(7)均包括滑筒(7a)、导管(7b)、压力传感器(7c)和安装架(7d),导管(7b)通过翻遍板与竖板一(2b)固定连接,滑筒(7a)插设于导管(7b)的中部,且滑筒(7a)与导管(7b)滑动连接,且滑筒(7a)与导管(7b)滑动连接,压力传感器(7c)通过安装架(7d)与翻遍板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7c)位于滑筒(7a)的内侧,且压力传感器(7c)的工作端与滑筒(7a)的侧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全预制拼装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混凝土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竖板二(2c)的长度大于竖板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美恒姚占虎高俊华杨光秦乐吴双李永波闫海磊卢俊杰郭文辉张俊张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