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084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4
本技术涉及一种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应用于高位道路和低位道路之间的挡墙结构,挡墙结构为包括靠近低位道路一侧的外排桩和靠近高位道路一侧的内排桩的双排结构,且外排桩和内排桩之间设置有加固体,外排桩和内排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分别与外排桩和内排桩的顶部连接固定。本技术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利用排桩挡墙作为结构的基础,适用范围广,实施较为方便,双排桩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第一连接板联结,整体刚度大,承载更大的支挡高度,适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且双排桩之间设置有加固体,可以灵活调整加固体的用量,进而调整整体结构的刚度和止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挡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


技术介绍

1、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常采用垂直挡墙或边坡防护来消化高差,实现高低位道路的并行。但是,边坡防护占场面积大,老旧城区一般用地受限,边坡防护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垂直支挡结构则更为适用。此外,高低位道路并行时,需单独设置排水设施,排水设施也须占用一定的空间。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最优的去使用老旧城区用地,必须将排水设施与垂直支档结构合理结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设计更有效、功能更全面的支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应用于高位道路和低位道路之间的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为包括靠近所述低位道路一侧的外排桩和靠近所述高位道路一侧的内排桩的双排结构,且所述外排桩和内排桩之间设置有加固体,所述外排桩和内排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外排桩和内排桩的顶部连接固定。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利用排桩挡墙作为结构的基础,适用范围广,实施较为方便,双排桩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第一连接板联结,整体刚度大,承载更大的支挡高度,适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且双排桩之间设置有加固体,可以灵活调整加固体的用量,进而调整整体结构的刚度和止水效果。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外排桩包括多根外钻孔灌注桩和外桩顶冠梁,多根所述外钻孔灌注桩竖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高位道路和低位道路之间靠近所述低位道路一侧的坡体内,所述外桩顶冠梁设置在所有所述外钻孔灌注桩的桩顶,所述内排桩包括多根内钻孔灌注桩和内桩顶冠梁,多根所述内钻孔灌注桩竖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高位道路和低位道路之间靠近所述高位道路一侧的坡体内,所述内桩顶冠梁设置在所有所述内钻孔灌注桩的桩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桩顶冠梁和内桩顶冠梁连接固定。

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根外钻孔灌注桩和多根内钻孔灌注桩形成双排桩,且双排桩上端的外桩顶冠梁和内桩顶冠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可以提供较大的刚度,承载更大的支档高度。

7、进一步:所述外排桩靠近所述低位道路的一侧侧壁表面设置有挂网喷砼面层。

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挂网喷砼面层,可以起到止水的效果,并且使得整个挡墙结构更加美观。

9、进一步:所述外排桩靠近所述低位道路的一侧侧壁上部设置有排水边沟结构。

1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排水边沟结构,可以确保高位道路排水通畅,不影响低位道路;同时也能作为低位道路人行道的雨篷,为行人挡雨,功能全面、实用。

11、进一步:所述排水边沟结构包括呈l型的第二连接板、底板和侧墙,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外桩顶冠梁连接固定,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和所述侧墙的下端连接固定。

12、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底板和侧墙,可以形成u型结构的排水通道,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可以对所述底板和侧墙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13、进一步:所述排水边沟结构与所述外排桩一体成型设置。

14、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排水边沟结构与所述外排桩一体成型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占地,降低高低位道路并行建设场地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二者的连接稳定性,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

15、进一步:所述侧墙的上端高于所述外桩顶冠梁的上端。

1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侧墙的上端高于所述外桩顶冠梁的上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流从低位道路一侧溢出。

17、进一步:所述加固体为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和注浆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应用于高位道路(100)和低位道路(200)之间的挡墙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300)为包括靠近所述低位道路(200)一侧的外排桩(1)和靠近所述高位道路(100)一侧的内排桩(2)的双排结构,且所述外排桩(1)和内排桩(2)之间设置有加固体(4),所述外排桩(1)和内排桩(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且所述第一连接板(3)分别与所述外排桩(1)和内排桩(2)的顶部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桩(1)包括多根外钻孔灌注桩(11)和外桩顶冠梁(12),多根所述外钻孔灌注桩(11)竖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高位道路(100)和低位道路(200)之间靠近所述低位道路(200)一侧的坡体内,所述外桩顶冠梁(12)设置在所有所述外钻孔灌注桩(11)的桩顶,所述内排桩(2)包括多根内钻孔灌注桩(21)和内桩顶冠梁(22),多根所述内钻孔灌注桩(21)竖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高位道路(100)和低位道路(200)之间靠近所述高位道路(100)一侧的坡体内,所述内桩顶冠梁(22)设置在所有所述内钻孔灌注桩(21)的桩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桩顶冠梁(12)和内桩顶冠梁(22)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桩(1)靠近所述低位道路(200)的一侧侧壁表面设置有挂网喷砼面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桩(1)靠近所述低位道路(200)的一侧侧壁上部设置有排水边沟结构(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边沟结构(5)包括呈L型的第二连接板(51)、底板(52)和侧墙(53),所述第二连接板(51)的上端与所述外桩顶冠梁(12)连接固定,所述底板(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51)的下端和所述侧墙(53)的下端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53)的上端高于所述外桩顶冠梁(12)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边沟结构(5)与所述外排桩(1)一体成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体(4)为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和注浆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应用于高位道路(100)和低位道路(200)之间的挡墙结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300)为包括靠近所述低位道路(200)一侧的外排桩(1)和靠近所述高位道路(100)一侧的内排桩(2)的双排结构,且所述外排桩(1)和内排桩(2)之间设置有加固体(4),所述外排桩(1)和内排桩(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且所述第一连接板(3)分别与所述外排桩(1)和内排桩(2)的顶部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兼具排水功能的双排桩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桩(1)包括多根外钻孔灌注桩(11)和外桩顶冠梁(12),多根所述外钻孔灌注桩(11)竖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高位道路(100)和低位道路(200)之间靠近所述低位道路(200)一侧的坡体内,所述外桩顶冠梁(12)设置在所有所述外钻孔灌注桩(11)的桩顶,所述内排桩(2)包括多根内钻孔灌注桩(21)和内桩顶冠梁(22),多根所述内钻孔灌注桩(21)竖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高位道路(100)和低位道路(200)之间靠近所述高位道路(100)一侧的坡体内,所述内桩顶冠梁(22)设置在所有所述内钻孔灌注桩(21)的桩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桩顶冠梁(12)和内桩顶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佩彭定新吴立鹏熊永华林克美王迅王翔刘钢郑盘石郭开陈敏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