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98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技术涉及雨污分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装置,包括雨污合流池、雨污合流管、污水回收管、雨水排放管、第一电导率仪表以及第二电导率仪表,其中通过雨污合流管将包括污水和/或雨水的水引入雨污合流池中,雨污合流池中设置的流体挡墙将雨污合流池分隔为多个流道,延长了同一时间段流入的水流在电导率仪表附近停留的时间,且在水流最先进入的流道和最后进入的流道分别设置了两个电导率仪表,使通过电导率仪表的检测数据可以准确区分雨水和污水,有效地进行污水回收和雨水排放,降低了污染环境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污分流的,尤其涉及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1、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的渗滤液处理系统,通常包含预处理系统、厌氧系统、生化系统、附属系统等,原有技术为单独水池或水罐,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节约占地面积,已将上述小系统合为一个大系统,称为高浓度组合池,组合后可以有效节约占地面积,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投资成本。

2、高浓度组合池通常会配一套雨水排放系统,方便雨水排入就近的雨水沟内。但当渗滤液处理系统出现异常,如出现工况不稳定产生的溢流、污水管道爆管等不安全事件时,污水会流入高浓度组合池顶,随着雨水管道流入雨水排放系统,由于现有的雨水排放系统没有分流污水和雨水的功能,导致污水经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雨水沟,造成环境污染,存在环保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雨水排放系统没有雨污分流功能导致污染环境的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装置,包括:雨污合流池、雨污合流管、污水回收管、雨水排放管、第一电导率仪表以及第二电导率仪表;

3、所述雨污合流管和所述污水回收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上,所述雨污合流管的位置高于所述污水回收管,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右侧壁上,所述雨污合流管、所述污水回收管和所述雨水排放管分别与所述雨污合流池内部连通;

4、所述雨污合流池内部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底部的流体挡墙;

5、所述流体挡墙包括多个第一流体挡墙和多个第二流体挡墙;

6、所述第一流体挡墙的一侧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前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流体挡墙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后侧壁之间有第一通道口;

7、所述第二流体挡墙的一侧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后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流体挡墙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前侧壁之间有第二通道口;

8、多个所述第一流体挡墙与多个所述第二流体挡墙交错排列,将所述雨污合流池内部分隔为多个流道,相邻的所述流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9、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设置于最左侧的所述流道的内部,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设置于最右侧的所述流道的内部。

10、可选地,所述雨污合流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顶部,所述污水回收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底部,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右侧壁的顶部。

11、可选地,所述雨污合流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顶部远离最左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所述污水回收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底部靠近最左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右侧的顶部靠近最右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

12、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设置于最左侧的所述流道的内部靠近所述污水回收管的位置,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设置于最右侧的所述流道的内部靠近通道口的位置。

13、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和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悬挂固定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内。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和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的传感探头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污水回收管的入口的最高位置。

15、可选地,所述雨水排放管上设置有雨水排放电动阀。

16、可选地,所述污水回收管上设置有污水回收电动阀。

17、可选地,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以及多个所述流体挡墙相互平行。

18、可选地,所述雨污分流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

19、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和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的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和采集,并用于控制所述雨水排放管和所述污水回收管上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2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装置,包括雨污合流池、雨污合流管、污水回收管、雨水排放管、第一电导率仪表以及第二电导率仪表,其中通过雨污合流管将包括污水和/或雨水的水引入雨污合流池中,雨污合流池中设置的流体挡墙将雨污合流池分隔为多个流道,延长了同一时间段流入的水流在电导率仪表附近停留的时间,且在水流最先进入的流道和最后进入的流道分别设置了两个电导率仪表,使通过电导率仪表的检测数据可以准确区分雨水和污水,有效地进行污水回收和雨水排放,降低了污染环境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合流池、雨污合流管、污水回收管、雨水排放管、第一电导率仪表以及第二电导率仪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合流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顶部,所述污水回收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底部,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右侧壁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合流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顶部远离最左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所述污水回收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底部靠近最左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右侧的顶部靠近最右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设置于最左侧的所述流道的内部靠近所述污水回收管的位置,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设置于最右侧的所述流道的内部靠近通道口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和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悬挂固定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和所述第二电导率仪表的传感探头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污水回收管的入口的最高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放管上设置有雨水排放电动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收管上设置有污水回收电动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以及多个所述流体挡墙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合流池、雨污合流管、污水回收管、雨水排放管、第一电导率仪表以及第二电导率仪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合流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顶部,所述污水回收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底部,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右侧壁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合流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左侧壁的顶部远离最左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所述污水回收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的底部靠近最左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于所述雨污合流池右侧的顶部靠近最右侧流道的通道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率仪表设置于最左侧的所述流道的内部靠近所述污水回收管的位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琮訾陈柏杭谢虹桥
申请(专利权)人:广环投清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