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820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涉及泥石流主动防护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设置在沟谷内,包括平行于沟床的若干层防护网。本技术将传统竖直设置的多段拦截式防护网改为平行谷床设置的多层帘式防护网,该设置对于大颗粒泥石流物质,在多层防护网的阻拦下,能够实现减轻势能的作用;对于小颗粒物质,能够将其停留在沟床,一方面在泥石流未发生时可以用来固定表面防止水土流失,有助于植被的生长,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泥石流发生时,帘式防护网通过与泥石流的接触,削弱泥石流运动的能量,降低泥石流发生造成的危害,具有较强的实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泥石流主动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


技术介绍

1、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其暴发时间短、流速快,伴随着大量的石块,具有较强的冲击特性。在泥石流沟道内采用传统的泥石流治理方法和传统的防护网装置,常常成本较高,并且对于大型泥石流防护效果较差,且由于此类防护存在泥石流能量聚集现象,进一步放大泥石流灾害。

2、目前针对泥石流主动防护采取的普遍做法是在易发生泥石流聚集之处(譬如沟谷等)设置竖直的分段拦截式防护网,比如公告号为cn21283503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沟谷型泥石流防护网,通过设置与沟谷截面相匹配的网片,对泥石流中较大的固定混合物进行拦截,并通过网片上的环形孔达到分流泄压的目的,支撑绳、拉绳以及h型钢柱为网片设置提供支撑结构,h型钢柱上设有连接梁以及支撑柱,均可加强h型钢柱的支撑力,避免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h型钢柱倒塌。

3、竖式分段拦截式防护网在泥石流发生之初确实具有不错的防护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拦截泥石流的充分蓄能,在防护网强度达到抗冲击极限时,拦挡网的泥石流集聚的能量会瞬间释放,后续的拦截网将面临更大的拦截冲击力,形成级联溃决,造成更大的泥石流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以解决现有分段拦截式防护网在长时间面临泥石流集聚蓄能后瞬间释放而发生更大的泥石流灾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设置在沟谷内,包括平行于沟床的若干层防护网。

4、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网设置有三层。

5、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网的网孔分布呈蜂窝状分布或大小孔间隔分布,且上层防护网的平均网孔大于下层防护网。

6、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护网的边缘连有拉绳,所述拉绳通过铆钉固定在锚杆上,所述锚杆固定在沟谷两侧。

7、更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为三爪锚杆。

8、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9、本技术将传统竖直于沟床设置的多段拦截式防护网改为平行于沟床设置的多层帘式防护网,该设置对于大颗粒泥石流物质,在多层防护网的阻拦下,能够实现减轻势能的作用;对于小颗粒物质,能够将其停留在沟床,一方面在泥石流未发生时可以用来固定表面水土流失,有助于植被的生长,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泥石流发生时,帘式防护网通过与泥石流的接触,削弱运动泥石流的能量,降低泥石流发生造成的危害,具有较强的实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设置在沟谷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于沟床的若干层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网孔分布呈蜂窝状分布或大小孔间隔分布,且上层防护网的平均网孔大于下层防护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设置有三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的边缘连有拉绳,所述拉绳通过铆钉固定在锚杆上,所述锚杆固定在沟谷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为三爪锚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设置在沟谷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于沟床的若干层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网孔分布呈蜂窝状分布或大小孔间隔分布,且上层防护网的平均网孔大于下层防护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泥石流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翠张子妍吴幽马超许源平卢军郭本俊田霞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