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0980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槽,集水槽设置于道路的边缘,集水槽的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上设置有下水孔,下水孔处设置有向下的第一侧边板和第二侧边板,雨水篦子的下侧设置有滤篮,滤篮内设置有漂浮板,漂浮板的上端设置有与下水孔对应的透水块,透水块上端为倾斜面,倾斜面的一侧与第一侧边板相抵,另一侧与第二侧边板的下端相抵,集水槽内的下侧通过过滤组件与蓄水池相连,蓄水池预埋于道路边缘的绿化带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对已建路面进行改造,工程量小,成本低;通过漂浮板、透水块等设置,对雨水篦子的下水孔实现晴天闭合,同时雨天不影响集水,避免大量树叶等杂物进入集水槽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特别是指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市政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口、集水管道和集水井等等,已建城市的道路主要以沥青等材质铺设,雨水口通常设置于道路的边缘,路面排水主要通过雨水口,即使雨水口处设置有雨水篦子,但雨水口内仍然容易堆积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杂物,雨水口内堆积的杂物也容易随雨水进入排水系统,造成堵塞,出现排水不畅,路面积水等情况。对于路面积水,已有的城市道路因交通流量较大等问题,不适宜对路面等进行改造,成本较高。

2、为了改变传统的市政排水系统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海绵城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对于已建城市,在已有市政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如何低工程量、低成本的实现“滞、蓄”等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无需对已建路面进行改造,工程量小,成本低;通过漂浮板、透水块等设置,对雨水篦子的下水孔实现晴天闭合,同时雨天不影响集水,避免大量树叶等杂物进入集水槽造成堵塞。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槽,集水槽设置于道路的边缘,集水槽的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上设置有若干个下水孔,下水孔的一侧设置有向下的第一侧边板,另一侧设置有向下的第二侧边板,第二侧边板的下端高于第一侧边板的下端,雨水篦子的下侧设置有滤篮,滤篮内设置有漂浮板,漂浮板的上端设置有与下水孔一一对应的透水块,透水块上端为倾斜面,倾斜面的一侧与第一侧边板相抵,另一侧与第二侧边板的下端相抵,集水槽内的下侧通过过滤组件与蓄水池相连,蓄水池预埋于道路边缘的绿化带内,蓄水池的上侧设置有溢流孔,溢流孔通过市政集水管与市政集水井相连。

3、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竖向的连接管,连接管一端的上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的下侧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下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一导水板,出水口上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导水板,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的自由端均与连接管内壁间隔设置,使连接管内形成了s型的流水通道;进水口处设置有滤板,第一导水板上设置有下滑孔,滤板的下端穿过下滑孔且固定有限位块,滤板的上端与柔性滤网相连,柔性滤网与收卷组件相连,收卷组件设置于连接管的上端。

4、进一步地,滤篮的底部倾斜向下设置,滤篮底部较低的一端设置有集污槽,集污槽上方对应的雨水篦子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集污槽与盖板相连;集污槽位于倾斜面靠近第二侧边板的一侧,滤篮内还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导板,导板位于漂浮板靠近集污槽的一端。

5、进一步地,滤板与柔性滤网的相接处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的孔径大于滤板的孔径。

6、进一步地,蓄水池内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的底部设置有净水管,蓄水池的外侧设置有净水池,净水池与净水管相连,净水池与灌溉装置相连。

7、进一步地,蓄水池的顶部和侧壁的上部均为透水混凝土板,透水混凝土板的外侧填充有砂石层,侧壁的下部以及底部均为非透水板。

8、进一步地,下滑孔的上端设置有刮板,刮板与滤板的进水侧相抵;连接管的上端设置有便于柔性滤网穿过的上滑孔,上滑孔的下侧设置有与柔性滤网相抵的清洁刷。

9、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雨水经透水块进入滤篮,经滤篮过滤后进入集水槽,滤篮内的雨水进入量大于流出量,带动漂浮板上浮,透水块的倾斜面沿第二侧边板的下端面上移,从而打开下水孔;

11、(2)集水槽内的雨水经过滤组件进入蓄水池,蓄水池内的水满后,经溢流孔、市政集水管进入市政集水井。

12、进一步,集水槽内的雨水经过滤组件进入蓄水池的方法如下:雨水经滤板过滤后进入流水通道,然后进入蓄水池,当滤板堵塞时,雨水经透水孔穿过,并推动滤板下移,使柔性滤网展开,雨水经柔性滤网过滤,过滤后的雨水经过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之间时,对滤板进行反向冲洗;当雨水量减小时,柔性滤网收卷,滤板复位。

13、进一步地,蓄水池内的水经过滤层过滤后,经净水管进入净水池,净水池内的水通过灌溉装置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的集水槽可安装于现有道路边缘的雨水口处,蓄水池预埋于绿化带内,无需对已建路面进行改造,工程量小,成本低;通过集水槽和蓄水池的配合,实现雨水的滞、蓄等,而且蓄水池内雨水过多时,再经溢流孔进入市政排水系统,减轻现有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

16、本专利技术的集水槽内通过漂浮板、透水块等设置,对雨水篦子的下水孔实现晴天闭合,避免树叶等杂物在滤篮内堆积,同时雨天不影响集水,雨水较少时,可直接通过透水块进入集水槽内,而在暴雨天气,雨水较多较急的情况下,滤篮内水位上移,漂浮板和透水块沿第二侧边板的下表面倾斜上移,使下水孔完全打开,便于快速排水,而第一侧边板和第二侧边板的设置,对透水块进行限位和导向,使透水块上移后仍在雨水篦子的下侧,避免影响道路上人员、车辆的行走,另一方面也对透水块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碰损。

17、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组件通过滤板对集水槽内的雨水进一步过滤,当滤板堵塞,流水不畅时,雨水通过透水孔推动滤板下移,从而使柔性滤网展开,柔性滤网作为临时滤网使用,避免因滤板堵塞,排水不畅,出现路面积水;而滤板下移进入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之间,过滤后的水对滤板进行反向冲洗,后续雨水变小或者减缓时,滤板复位可重复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槽,其特征在于:集水槽设置于道路的边缘,集水槽的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上设置有若干个下水孔,下水孔的一侧设置有向下的第一侧边板,另一侧设置有向下的第二侧边板,第二侧边板的下端高于第一侧边板的下端,雨水篦子的下侧设置有滤篮,滤篮内设置有漂浮板,漂浮板的上端设置有与下水孔一一对应的透水块,透水块上端为倾斜面,倾斜面的一侧与第一侧边板相抵,另一侧与第二侧边板的下端相抵,集水槽内的下侧通过过滤组件与蓄水池相连,蓄水池预埋于道路边缘的绿化带内,蓄水池的上侧设置有溢流孔,溢流孔通过市政集水管与市政集水井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组件包括竖向的连接管,连接管一端的上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的下侧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下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一导水板,出水口上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导水板,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的自由端均与连接管内壁间隔设置,使连接管内形成了S型的流水通道;进水口处设置有滤板,第一导水板上设置有下滑孔,滤板的下端穿过下滑孔且固定有限位块,滤板的上端与柔性滤网相连,柔性滤网与收卷组件相连,收卷组件设置于连接管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滤篮的底部倾斜向下设置,滤篮底部较低的一端设置有集污槽,集污槽上方对应的雨水篦子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集污槽与盖板相连;集污槽位于倾斜面靠近第二侧边板的一侧,滤篮内还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导板,导板位于漂浮板靠近集污槽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滤板与柔性滤网的相接处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的孔径大于滤板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池内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的底部设置有净水管,蓄水池的外侧设置有净水池,净水池与净水管相连,净水池与灌溉装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池的顶部和侧壁的上部均为透水混凝土板,透水混凝土板的外侧填充有砂石层,侧壁的下部以及底部均为非透水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滑孔的上端设置有刮板,刮板与滤板的进水侧相抵;连接管的上端设置有便于柔性滤网穿过的上滑孔,上滑孔的下侧设置有与柔性滤网相抵的清洁刷。

8.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集水槽内的雨水经过滤组件进入蓄水池的方法如下:雨水经滤板过滤后进入流水通道,然后进入蓄水池,当滤板堵塞时,雨水经透水孔穿过,并推动滤板下移,使柔性滤网展开,雨水经柔性滤网过滤,过滤后的雨水经过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之间时,对滤板进行反向冲洗;当雨水量减小时,柔性滤网收卷,滤板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蓄水池内的水经过滤层过滤后,经净水管进入净水池,净水池内的水通过灌溉装置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槽,其特征在于:集水槽设置于道路的边缘,集水槽的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上设置有若干个下水孔,下水孔的一侧设置有向下的第一侧边板,另一侧设置有向下的第二侧边板,第二侧边板的下端高于第一侧边板的下端,雨水篦子的下侧设置有滤篮,滤篮内设置有漂浮板,漂浮板的上端设置有与下水孔一一对应的透水块,透水块上端为倾斜面,倾斜面的一侧与第一侧边板相抵,另一侧与第二侧边板的下端相抵,集水槽内的下侧通过过滤组件与蓄水池相连,蓄水池预埋于道路边缘的绿化带内,蓄水池的上侧设置有溢流孔,溢流孔通过市政集水管与市政集水井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组件包括竖向的连接管,连接管一端的上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的下侧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下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一导水板,出水口上侧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导水板,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的自由端均与连接管内壁间隔设置,使连接管内形成了s型的流水通道;进水口处设置有滤板,第一导水板上设置有下滑孔,滤板的下端穿过下滑孔且固定有限位块,滤板的上端与柔性滤网相连,柔性滤网与收卷组件相连,收卷组件设置于连接管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滤篮的底部倾斜向下设置,滤篮底部较低的一端设置有集污槽,集污槽上方对应的雨水篦子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集污槽与盖板相连;集污槽位于倾斜面靠近第二侧边板的一侧,滤篮内还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导板,导板位于漂浮板靠近集污槽的一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全明晁岳锋庞玉亮母彦辉刘瑞健陈硕吴佳伟梁卫宋慧友陈文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