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906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推车,所述推车包括:扶手组件、前支架、后支架、用于锁定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前扶手架的第一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前扶手架与所述后扶手架的第二锁定结构;扶手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的前扶手架与后扶手架;所述前支架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扶手架上;所述后支架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扶手架上;所述前扶手架与所述后扶手架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时,所述推车能够在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推车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且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转换过程中,推车自身能够维持稳定,转换操作简单、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车


技术介绍

1、部分可折叠推车能够进行单双人转换,该类推车一般设置有多个锁定结构,其中包括用于维持推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第一锁定结构,以及用于维持推车在单人使用状态或双人使用状态下的第二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与第二锁定结构之间的锁定关系通常存在矛盾,即在对推车进行折叠时,需要解锁第一锁定结构同时需要维持第二锁定结构的锁定;在对推车进行单双人转换时,需要解锁第二锁定结构同时需要维持第一锁定结构的锁定。这使得使用者在对推车进行转换时,需要对不同的锁定结构进行不同的操作,操作过程繁琐;部分推车通过联动机构将所有锁定结构联动在一起,通过解锁操作件能够驱使所有的锁定结构解除锁定,但在推车进行转换时,部分与转换流程无关的构件也因解锁而能够自由活动,转换过程中使用者需要同时维持推车的稳定,转换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推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车,所述推车包括:

3、扶手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的前扶手架与后扶手架;

4、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扶手架上;

5、后支架,所述后支架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扶手架上;

6、第一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前扶手架;

7、第二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前扶手架与所述后扶手架;

8、所述前扶手架与所述后扶手架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时,所述推车能够在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推车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且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

9、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之间联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锁定时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解锁,和/或,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解锁时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锁定。

10、优选地,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前扶手架之间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至少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前扶手架之间,所述锁定件具有可切换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定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设于所述前扶手架上的锁杆,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锁杆具有分设于自身长度方向相异两端的驱动端部与锁定端部,所述后扶手架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锁定端部相互配合而实现锁定的配合部,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锁杆转动而使所述锁定端部朝向所述配合部运动所需作用力的弹性件,所述驱动端部抵靠在所述锁定件上并位于所述锁定件的移动路径上。

12、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后扶手架上的锁孔,所述锁孔具有沿所述后扶手架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两组以上,所述锁定端部上具有锁柱,所述锁柱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锁杆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锁柱插设在所述锁孔中。

13、优选地,所述前扶手架的后部滑动配合地插设在所述后扶手架的杆腔中,所述锁杆设于所述前扶手架的杆腔中,所述前扶手架的前部与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之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锁定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示锁定件上设有卡槽,所述驱动端部插设在所述容置腔中并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14、优选地,所述推车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的上部,所述驱动件旋转时能够驱使所述锁定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车还包括解锁操作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解锁操作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驱动件上的连接位置偏离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

15、进一步地,所述推车还包括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前座位架与后座位架,所述前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后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所述前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推车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前座位架与后座位架的第三锁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三锁定结构解锁的解锁件,

16、所述解锁操作件设于所述后座位架上,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在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解锁操作件与所述解锁件之间的第二连接件。

17、优选地,所述推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扶手组件具有第一长度,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具有第一间距;所述推车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扶手组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

18、进一步地,所述推车还包括座位组件、推杆架及后撑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前座位架与后座位架,所述前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后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所述前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所述后座位架的后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架上,所述后撑架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所述推杆架的下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后支架相连接,

19、所述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座位组件与所述扶手组件各自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推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车还具有折叠状态,所述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后支架脱离连接,所述前支架、座位组件、扶手组件、后支架、推杆架及后撑架相互收拢。

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推车具有两种不同的使用状态,同时推车还设置有用于锁定前支架与前扶手架的第一锁定结构与用于锁定前扶手架与后扶手架的第二锁定结构,推车在两种使用状态间转换时,第一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第二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推车自身能够维持稳定,使得转换操作简单、流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之间联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锁定时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解锁,和/或,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解锁时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前扶手架之间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至少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前扶手架之间,所述锁定件具有可切换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定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设于所述前扶手架上的锁杆,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锁杆具有分设于自身长度方向相异两端的驱动端部与锁定端部,所述后扶手架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锁定端部相互配合而实现锁定的配合部,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锁杆转动而使所述锁定端部朝向所述配合部运动所需作用力的弹性件,所述驱动端部抵靠在所述锁定件上并位于所述锁定件的移动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后扶手架上的锁孔,所述锁孔具有沿所述后扶手架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两组以上,所述锁定端部上具有锁柱,所述锁柱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锁杆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锁柱插设在所述锁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扶手架的后部滑动配合地插设在所述后扶手架的杆腔中,所述锁杆设于所述前扶手架的杆腔中,所述前扶手架的前部与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之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锁定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示锁定件上设有卡槽,所述驱动端部插设在所述容置腔中并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的上部,所述驱动件旋转时能够驱使所述锁定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车还包括解锁操作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解锁操作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驱动件上的连接位置偏离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还包括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前座位架与后座位架,所述前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后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所述前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推车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前座位架与后座位架的第三锁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三锁定结构解锁的解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扶手组件具有第一长度,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具有第一间距;所述推车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扶手组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还包括座位组件、推杆架及后撑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前座位架与后座位架,所述前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后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所述前座位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所述后座位架的后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架上,所述后撑架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所述推杆架的下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后支架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之间联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锁定时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解锁,和/或,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解锁时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前扶手架之间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至少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前扶手架之间,所述锁定件具有可切换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定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联动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结构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绕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设于所述前扶手架上的锁杆,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锁杆具有分设于自身长度方向相异两端的驱动端部与锁定端部,所述后扶手架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锁定端部相互配合而实现锁定的配合部,所述第二锁定结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锁杆转动而使所述锁定端部朝向所述配合部运动所需作用力的弹性件,所述驱动端部抵靠在所述锁定件上并位于所述锁定件的移动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后扶手架上的锁孔,所述锁孔具有沿所述后扶手架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两组以上,所述锁定端部上具有锁柱,所述锁柱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锁杆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锁柱插设在所述锁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扶手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福生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