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886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料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承载腔,所述承载腔用于放置电芯,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框体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连通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能够与外界的通气设备连通,使得气流经由所述通气道、所述承载腔流动至所述开口排出。本技术能够缩短散热路径,提高料框中电芯散热的均衡性和散热性能,进而提高锂电池容量标定的准确性和生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料框


技术介绍

1、电芯在分容工序会通过充放电对其容量进行标定,而电芯在充放电时会释放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则会导致电芯表面的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容量标定。

2、在现有技术中,为方便存取和摆放,电芯在分容时会在水平方向上排成并排的多列并放在料框中,料框的侧端布置有用于水平鼓风以对电芯进行散热的风扇。但电芯之间的间隙小,风在通过相邻电芯间的狭长散热通道时逐渐减弱,导致料框中远离上风口的电芯列中的电芯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导致料框中各处电芯的散热不均衡,影响散热效果差的电芯的容量的标定和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框,缩短散热路径,提高料框中电芯散热的均衡性和散热性能,进而提高锂电池容量标定的准确性和生产安全性。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料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承载腔,所述承载腔用于放置电芯,所述框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框体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连通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能够与外界的通气设备连通,使得气流经由所述通气道、所述承载腔流动至所述开口排出。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为顶部设有所述开口,四周设有侧板,底部设有底板的中空腔体结构;所述通气道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下端。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料框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承载腔内,且远离所述开口一侧设置,所述分隔件用于固定各所述电芯。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料框具有第一方向,所述分隔件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分隔件包括隔板,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依次间隔排列的隔槽,所述隔槽用于固定电芯。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道包括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之间的所述隔板上。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还包括间隔柱,所述间隔柱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之间,所述间隔柱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延伸。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料框具有与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多个所述分隔件沿所述料框的第二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腔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底板一侧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外周缘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通气道还包括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气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位置相对应。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道还包括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口设置于与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平行的所述侧板上。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通气阀,所述通气阀为单向阀。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的内径为5-30mm,和/或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内径为1-4mm,和/或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内径为1-4mm。

15、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料框的承载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开口和通气道,当通气道与外界的通气设备连通时,气流能够通过通气道进入承载腔,气流将承载腔内的电芯散发的热量带走,从开口一侧排出框体外,解决了原有的料框的散热路径狭长,电芯的散热均衡性差的问题,缩短了散热路径,提高料框中电芯散热的均衡性和散热性能,进而提高锂电池容量标定的准确性和生产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内设有承载腔(11),所述承载腔(11)用于放置电芯,所述框体(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11)连通的开口(12),所述框体(1)与所述开口(12)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11)连通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能够与外界的通气设备连通,使得气流经由所述通气道、所述承载腔(11)流动至所述开口(12)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为顶部设有所述开口(12),四周设有侧板(13),底部设有底板(14)的中空腔体结构;所述通气道设置于所述框体(1)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还包括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设置于所述承载腔(11)内,且远离所述开口(12)一侧设置,所述分隔件(2)用于固定各所述电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具有第一方向(X),所述分隔件(2)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设置;所述分隔件(2)包括隔板(21),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所述隔板(21)朝向所述开口(12)的一侧设有依次间隔排列的隔槽(211),所述隔槽(211)用于固定电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包括第一通气孔(212),所述第一通气孔(212)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211)之间的所述隔板(21)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还包括间隔柱(22),所述间隔柱(22)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211)之间,所述间隔柱(22)的一端与所述隔板(2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12)延伸。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料框具有与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多个所述分隔件(2)沿所述料框的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腔(11)内的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靠近所述底板(14)一侧设置且所述支撑板(15)的外周缘与所述侧板(13)连接,所述隔板(2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5)上;所述通气道还包括第二通气孔(151),所述第二通气孔(15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5)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气孔(15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气孔(212)的位置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还包括进气口(131),所述进气口(131)设置于所述侧板(13)上,且所述进气口(131)位于所述底板(14)与所述支撑板(15)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口(131)设置于与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平行的所述侧板(13)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31)处安装有通气阀(3),所述通气阀(3)为单向阀。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31)的内径为5-30mm,和/或所述第一通气孔(212)的内径为1-4mm,和/或所述第二通气孔(151)的内径为1-4m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还包括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设置于所述承载腔(11)内,且远离所述开口(12)一侧设置,所述分隔件(2)用于固定各所述电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具有第一方向(X),所述分隔件(2)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设置;所述分隔件(2)包括隔板(21),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所述隔板(21)朝向所述开口(12)的一侧设有依次间隔排列的隔槽(211),所述隔槽(211)用于固定电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包括第一通气孔(212),所述第一通气孔(212)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211)之间的所述隔板(21)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还包括间隔柱(22),所述间隔柱(22)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211)之间,所述间隔柱(22)的一端与所述隔板(2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12)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料框具有与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多个所述分隔件(2)沿所述料框的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内设有承载腔(11),所述承载腔(11)用于放置电芯,所述框体(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11)连通的开口(12),所述框体(1)与所述开口(12)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承载腔(11)连通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能够与外界的通气设备连通,使得气流经由所述通气道、所述承载腔(11)流动至所述开口(12)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为顶部设有所述开口(12),四周设有侧板(13),底部设有底板(14)的中空腔体结构;所述通气道设置于所述框体(1)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还包括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设置于所述承载腔(11)内,且远离所述开口(12)一侧设置,所述分隔件(2)用于固定各所述电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具有第一方向(x),所述分隔件(2)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设置;所述分隔件(2)包括隔板(21),沿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所述隔板(21)朝向所述开口(12)的一侧设有依次间隔排列的隔槽(211),所述隔槽(211)用于固定电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包括第一通气孔(212),所述第一通气孔(212)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211)之间的所述隔板(21)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还包括间隔柱(22),所述间隔柱(22)设置于相邻所述隔槽(211)之间,所述间隔柱(22)的一端与所述隔板(2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12)延伸。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料框具有与所述料框的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多个所述分隔件(2)沿所述料框的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腔(11)内的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靠近所述底板(14)一侧设置且所述支撑板(15)的外周缘与所述侧板(13)连接,所述隔板(2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5)上;所述通气道还包括第二通气孔(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焱华菲石国露徐建军柯岩
申请(专利权)人: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