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610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涉及高铁站台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判断立柱前方是否有列车进站,若是则将摄像头进行一级唤醒,执行步骤S2;反之则不执行操作;S2:判断列车是否关门,若是则将摄像头进行二级唤醒,执行步骤S3;反之则不执行操作;S3:通过摄像头判断拉绳与列车之间是否有物体滞留;若是则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升起,站台门开启;反之则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降下,站台门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与安全门驱动结构共同电源的摄像头来感应是否有人员货物滞留,而且摄像头根据列车入站和关门来进行多级唤醒,有效降低摄像头消耗功率,而且人员滞留时安全门开门响应迅速,有效进行紧急避险撤离,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铁站台门,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城市与市郊之间,承接运输功能的轨道车辆需求日益增大。伴随着各地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轨道车辆实际需求存在千差万别,城市内部的地铁(包含地下铁路和地上城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列车(包含动车、高铁和普通火车)等等,这些被统称为轨道交通车辆。

2、而这些轨道交通车辆的站台上人流量大,轨道交通运行速度快,需要在站台处设置屏蔽门,以隔开站台人员与轨道车辆,以防站台人员意外跌落站台造成危险;例如中国专利专利技术专利cn116517427a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涉及轨道交通
,包括固定立柱和活动柱,固定立柱上设置有伸缩槽,伸缩槽内设置有限位滑柱,活动柱包括主体板、丝杆以及滑块,主体板上端设置有转动辊和传送带,丝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传送带远离第一连接头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上设置有挂钩,固定立柱和活动柱至少为两个,使得两个固定立柱上的活动柱之间连接有端部固定至挂钩处的拉绳。上述专利技术设置简单,通过拉绳式的屏蔽门以拉长屏蔽门柱之间的距离,一个屏蔽门区域对应多类列车的车门,适用于不同列车开门位置不同的要求,便于上下客,且拉绳的两级升降结构稳定,拉绳降下时,可有效防止人员跌落站台,安全性高。

3、但是上述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存在以下缺点:高铁进出站时可能存在人员货物滞留在安全门和列车之间,造成危险,由于列车进站时安全门处于关闭状态可以不计,但是列车出站之前,安全门从开启状态变为关闭,很大可能会有人员货物滞留在安全门和列车之间,危险程度极高,而且拉绳安全门开度很大,紧急开启一次较为缓慢,紧急避险效率低下,若是采用摄像头实时监控,一个站台上摄像头数量有多,导致总体消耗功率又很大,必须使得摄像头接市电,安全性差。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的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通过与安全门驱动结构共同电源的摄像头来感应是否有人员货物滞留,而且摄像头根据列车入站和关门来进行多级唤醒,有效降低摄像头消耗功率,而且人员滞留时安全门开门响应迅速,有效进行紧急避险撤离,安全性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适用于站台门结构,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柱和设置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拉绳,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绳端部连接的滑块,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升降的驱动机,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感应器和摄像头;

4、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通过感应器判断立柱前方是否有列车进站,若是则将摄像头进行一级唤醒,执行步骤s2;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6、s2:通过感应器判断列车是否关门,若是则将摄像头进行二级唤醒,执行步骤s3;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7、s3:通过摄像头判断拉绳与列车之间是否有物体滞留;若是则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升起,站台门开启;反之则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降下,站台门关闭。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连接的驱动辊和与所述驱动辊连接的驱动链,所述驱动链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驱动链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为驱动机和摄像头供电的电源。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1时,摄像头进行一级唤醒具体为:电源与摄像头接通,使得电源为摄像头进行供电,摄像头进入接电休眠状态。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执行步骤s2时,摄像头进行二级唤醒具体为:启动摄像头数据处理中心,将摄像头拍摄内容实时进行存储和上传。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感应器为速度感应器,且所述感应器设置有供电电池;

12、执行步骤s1时,具体为:

13、s11:感应器判断前方是否有物体运动速度大于第一预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14、s12:感应器判断前方物体运动速度是否降为零,若是则将摄像头进行一级唤醒,执行步骤s2;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2时,具体为:

16、s21:感应器判断前方是否有物体运动速度大于第二预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17、s22:感应器判断前方物体运动速度是否降为零,若是则将摄像头进行二级唤醒,执行步骤s3;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18、其中,第二预定值小于第一预定值。

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摄像头为红外摄像头,且所述摄像头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20、在执行步骤s3时,任一摄像头感应到拉绳与列车之间有物体滞留时,均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升起,站台门开启。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执行步骤s3之前,对多个立柱进行编号;

22、在执行步骤s3时,拉绳与列车之间是否有物体滞留时,获取物体滞留位置,得到滞留位置的立柱编号,这一立柱上的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升起,其他立柱上的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降下。

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3时,驱动机控制滑块和拉绳降下,站台门关闭之后,电源与摄像头断开,电源停止为摄像头进行供电。

24、本专利技术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25、1、通过与安全门驱动结构共同电源的摄像头来感应是否有人员货物滞留,而且摄像头根据列车入站和关门来进行多级唤醒,有效降低摄像头消耗功率,而且人员滞留时安全门开门响应迅速,有效进行紧急避险撤离,安全性高;

26、2、安全门驱动结构设有补偿结构,使得驱动机功率降低,无需市电供电,可以低压供电,且在低压供电的情况下,摄像头的多级唤醒低功耗依然可以使用,整个站台门紧急避险结构电压低,无触电风险,安全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适用于站台门结构,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柱和设置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拉绳,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绳端部连接的滑块,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升降的驱动机,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感应器和摄像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适用于站台门结构,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柱和设置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拉绳,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绳端部连接的滑块,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块升降的驱动机,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感应器和摄像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站台门紧急避险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站台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王雍杰林颖艺林振龙黄跃林刘乐
申请(专利权)人:高合安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