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机构及座椅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45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技术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靠背机构及座椅铁架,该座椅铁架包括悬挂机构、座框支架和靠背机构,靠背机构包括四连杆组和驱动杆组,四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用于与座框支架固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位于第二连杆的一侧且分别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驱动杆组包括至少两根依次铰接的驱动杆,驱动杆组的一端与悬挂机构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座框支架能够沿预设方向相对悬挂机构移动。上述设置解决了靠背与墙距离太近,会遇到靠背与墙发生运动干涉,进而无法实现座椅铁架各模式顺利切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尤其涉及靠背机构及座椅铁架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正不断提高。对于家具的选择,消费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功能,更多的是希望将家具的利用率达到最高,这才是现代化的思维。比如座椅或沙发,消费者更多的是在追求舒适性,诸如能够提供阅读、平躺等多种使用模式的功能,而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功能性沙发,但是这些沙发在多模式使用的方面仍存在不足。

2、如在靠墙放置时,在切换不同的模式时,如果靠背与墙距离太近,会遇到沙发靠背与墙发生运动干涉,进而无法实现沙发模式的顺利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靠背机构及座椅铁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如果靠背与墙距离太近,会遇到沙发靠背与墙发生运动干涉,进而无法实现沙发各模式顺利切换的问题。

2、一方面,本技术提供靠背机构,用于座椅铁架,所述座椅铁架包括悬挂机构和与其铰接的座框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3、四连杆组,所述四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用于与所述座框支架固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

4、驱动杆组,所述驱动杆组包括至少两根依次铰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组的一端与所述悬挂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座框支架能够沿预设方向相对所述悬挂机构移动。

5、作为靠背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杆组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和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悬挂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座框支架能够沿预设方向相对所述悬挂机构移动。

6、作为靠背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杆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抵接。

7、作为靠背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杆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之间,所述第四连杆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接。

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座椅铁架,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所述的靠背机构,还包括:

9、悬挂机构;

10、座框支架;与所述悬挂机构铰接;

11、脚踏伸缩机构,所述脚踏伸缩机构固设于所述座框支架且包括伸展杆组、主脚踏和副脚踏组件,所述伸展杆组带动所述主脚踏和所述副脚踏组件相对所述座框支架伸展或收回;

12、所述座框支架能够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所述悬挂机构移动。

13、作为座椅铁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展杆组包括第一伸展杆、第二伸展杆、第三伸展杆和第四伸展杆,所述第一伸展杆与所述第二伸展杆铰接,所述第三伸展杆与所述第四伸展杆铰接,所述第一伸展杆的中部与所述第四伸展杆的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一伸展杆和第三伸展杆分别与所述座框支架铰接,所述第二伸展杆和所述第四伸展杆分别与所述主脚踏铰接。

14、作为座椅铁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副脚踏组件包括副脚踏和副连杆,所述副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脚踏与所述主脚踏铰接,所述第二伸展杆的中部与所述主脚踏铰接;所述第二伸展杆远离所述第一伸展杆的一端和所述副脚踏铰接。

15、作为座椅铁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挂机构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杆及所述座框支架依次首尾铰接且围设成第一环形四连杆结构;

16、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第四杆、第五杆、第六杆和第七杆,所述第四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五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七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杆、所述第五杆、所述第六杆及所述第七杆围设成第二环形四连杆结构;

17、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支杆和第二连接支杆,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的铰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铰接。

18、作为座椅铁架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展杆铰接,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铰接。

19、作为座椅铁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动杆与所述第一伸展杆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一伸展杆与所述座框支架的铰接点间距为22mm-26mm,所述第一伸展杆两端的两个铰接点的间距为18cm-22cm。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1、本技术提供靠背机构及座椅铁架,用于座椅铁架,座椅铁架包括悬挂机构和与其铰接的座框支架,靠背机构包括四连杆组和驱动杆组,四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用于与座框支架固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位于第二连杆的一侧且分别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驱动杆组包括至少两根依次铰接的驱动杆,驱动杆组的一端与悬挂机构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座框支架能够沿预设方向相对悬挂机构移动。该座椅铁架在调节座椅模式时,驱动座框支架沿预设方向相对悬挂机构移动过程中,驱动杆组能够驱动第二连杆绕铰接点摆动,进而改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围成的四连杆组的现状,在此过程中,第三连杆与地面的夹角在不断变化,由于第三连杆与靠背连接,所以该装置能够改变靠背与地面的角度,进而可以切换座椅铁架的心态,由于靠背与座框之间通过四连杆组连接,因此,可以解决靠背与墙距离太近,会遇到靠背与墙发生运动干涉,进而无法实现座椅铁架各模式顺利切换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靠背机构,用于座椅铁架,所述座椅铁架包括悬挂机构(1)和与其铰接的座框支架(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组(32)包括第一驱动杆(321)、第二驱动杆(322)和第三驱动杆(323),所述第一驱动杆(321)的一端与所述悬挂机构(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11)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杆(3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22)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杆(3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1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座框支架(2)能够沿预设方向相对所述悬挂机构(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11)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3111),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11)位于所述第四连杆(314)远离所述第二连杆(312)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杆(314)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1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313)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3131),所述第二限位凸起(3131)位于所述第二连杆(312)和所述第四连杆(314)之间,所述第四连杆(314)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3131)抵接。

5.座椅铁架,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杆组(41)包括第一伸展杆(411)、第二伸展杆(412)、第三伸展杆(413)和第四伸展杆(414),所述第一伸展杆(411)与所述第二伸展杆(412)铰接,所述第三伸展杆(413)与所述第四伸展杆(414)铰接,所述第一伸展杆(411)的中部与所述第四伸展杆(414)的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一伸展杆(411)和第三伸展杆(413)分别与所述座框支架(2)铰接,所述第二伸展杆(412)和所述第四伸展杆(414)分别与所述主脚踏(42)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脚踏组件(43)包括副脚踏(431)和副连杆(432),所述副连杆(4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脚踏(431)与所述主脚踏(42)铰接,所述第二伸展杆(412)的中部与所述主脚踏(42)铰接;所述第二伸展杆(412)远离所述第一伸展杆(411)的一端和所述副脚踏(431)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1)包括第一杆(11)、第二杆(12)和第三杆(13),所述第一杆(11)、所述第二杆(12)、所述第三杆(13)及所述座框支架(2)依次首尾铰接且围设成第一环形四连杆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铁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动杆(5),所述连动杆(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展杆(411)铰接,所述连动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13)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5)与所述第一伸展杆(411)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一伸展杆(411)与所述座框支架(2)的铰接点间距为22mm-26mm,所述第一伸展杆(411)两端的两个铰接点的间距为18cm-22cm。

...

【技术特征摘要】

1.靠背机构,用于座椅铁架,所述座椅铁架包括悬挂机构(1)和与其铰接的座框支架(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组(32)包括第一驱动杆(321)、第二驱动杆(322)和第三驱动杆(323),所述第一驱动杆(321)的一端与所述悬挂机构(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11)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杆(3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22)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杆(3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1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座框支架(2)能够沿预设方向相对所述悬挂机构(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11)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3111),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11)位于所述第四连杆(314)远离所述第二连杆(312)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杆(314)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1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313)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3131),所述第二限位凸起(3131)位于所述第二连杆(312)和所述第四连杆(314)之间,所述第四连杆(314)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3131)抵接。

5.座椅铁架,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杆组(41)包括第一伸展杆(411)、第二伸展杆(412)、第三伸展杆(413)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琦琦杨利明郑泽昌
申请(专利权)人:德沃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