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冷板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40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技术一种双水冷板,包括:双水冷板本体;前堵头,设置于双水冷板本体前端,与双水冷板本体前端固定密封连接;后堵头,设置于双水冷板本体后端,与双水冷板本体后端固定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水冷板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水冷板本体和第二水冷板本体;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和第二水冷板本体通过侧板固定连接。形成U型回路,相较与S型结构的水冷板水的流阻大大的降低,降低了PACK降温水水泵的功率,减小了能源的消耗;U型结构提高了降温的效率提高了整个电池PACK内部的均温性,减小了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通过两个水冷板本体并联,增大了冷却面积,适用于给更大体积的电池模组散热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水冷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性,寿命,续驶里程,性能也成为广大用户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加车辆的续驶里程,防止动力电池出现安全性事故,电池的工作温度就成为关键因素之一。

2、在众多电池冷却方案中,液冷以其大比热容、高换热系数,成为超越风冷、相变冷却的主流冷却方式。现阶段水冷板多使用s型流道,单水冷板,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伴随着动力电池体积越来越大,对水冷板冷却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s型的单水冷板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大体积动力电池冷却的双水冷板及电池模组,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传统的水冷板冷却原理,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大体积动力电池冷却的双水冷板及电池模组,形成u型回路,相较与s型结构的水冷板水的流阻大大的降低,降低了pack降温水水泵的功率,减小了能源的消耗;u型结构提高了降温的效率提高了整个电池pack内部的均温性,减小了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通过两个水冷板本体并联,增大了冷却面积,适用于给更大体积的电池模组散热冷却。

2、本技术提供一种

3、一种双水冷板,包括:

4、双水冷板本体,呈前后两端均开放的长方体状,且内部配置有空腔;

5、前堵头,密封设置于水冷板本体的前端,其上端安装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

6、后堵头,密封设置于水冷板本体的后端;

7、其中,所述双水冷板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水冷板本体和第二水冷板本体;

8、其中,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和第二水冷板本体内部的空腔内均间隔设置有奇数个竖向的隔板,且奇数个隔板中的第偶数个隔板与后堵头接触密封,将第一水冷板本体和第二水冷板本体内部的空腔分隔为若干独立的流道空间;

9、所述前堵头内配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分水通道以及与出水口连通的集水通道,且各个流道空间均与分水通道和集水通道连通。

10、进一步的,奇数个隔板中的第奇数个隔板,与后堵头的内部端面不接触,将流道空间分隔为进水流道和回水流道;

11、各个流道空间的进水流道均与分水通道连通,各个流道空间的回水流道均和集水通道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还包括上面板、侧板以及下面板;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由上面板、侧板以及下面板围合而成,内部形成空腔;双水冷板本体由型材挤压而成;所述双水冷板本体内部的空腔设置隔板,隔板与上面板和下面板固定密封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将第一水冷板本体的内部空腔由左至右分隔成第一进水流道、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以及第三回水流道;所述第一进水流道和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和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和第三回水流道之间的隔板与后堵头存在一定的间距;所述第一回水流道和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和第三进水流道之间的隔板与后堵头接触密封。

14、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出水口设置于前堵头的上表面,与前堵头固定连接;所述前堵头内部设置分水通道以及集水通道,所述分水通道和集水通道分层交错设置;所述分水通道处于上层,与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水通道位于下层,与出水口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前堵头外侧设置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用于密封分水通道,所述第二密封条用于密封集水通道。

16、进一步的,所述前堵头与第一水冷板本体连接的一侧设置第一进水孔、第一回水孔、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第三进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以及第三进水孔处于上层,与分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回水孔、第二回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处于下层,与集水通道连通;

17、所述前堵头与第二水冷板本体连接的一侧对称设置第一进水孔、第一回水孔、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第三进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以及第三进水孔处于上层,与分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回水孔、第二回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处于下层,与集水通道连通。

18、进一步的,第一进水孔、第一回水孔、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第三进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分别与第一进水流道、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以及第三回水流道连通。

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双水冷板,所述双水冷板设置于电池模组一侧。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1)形成u型回路,相较与s型结构的水冷板水的流阻大大的降低,降低了pack降温水水泵的功率,减小了能源的消耗;

22、(2)u型结构提高了降温的效率提高了整个电池pack内部的均温性,减小了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

23、(3)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通过两个水冷板本体并联,增大了冷却面积,适用于给更大体积的电池模组散热冷却;

24、(4)前堵头通过分水通道和集水通道分层交错设置,实现进出水分层流动,体积小,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提供整个电池模组的小型化、紧凑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水冷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奇数个隔板中的第奇数个隔板,与后堵头的内部端面不接触,将流道空间分隔为进水流道和回水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还包括上面板、侧板以及下面板;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由上面板、侧板以及下面板围合而成,内部形成空腔;双水冷板本体由型材挤压而成;所述双水冷板本体内部的空腔设置隔板,隔板与上面板和下面板固定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将第一水冷板本体的内部空腔由左至右分隔成第一进水流道、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以及第三回水流道;所述第一进水流道和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和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和第三回水流道之间的隔板与后堵头存在一定的间距;所述第一回水流道和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和第三进水流道之间的隔板与后堵头接触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出水口设置于前堵头的上表面,与前堵头固定连接;所述前堵头内部设置分水通道以及集水通道,所述分水通道和集水通道分层交错设置;所述分水通道处于上层,与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水通道位于下层,与出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堵头外侧设置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用于密封分水通道,所述第二密封条用于密封集水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堵头与第一水冷板本体连接的一侧设置第一进水孔、第一回水孔、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第三进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以及第三进水孔处于上层,与分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回水孔、第二回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处于下层,与集水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水孔、第一回水孔、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第三进水孔以及第三回水孔分别与第一进水流道、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以及第三回水流道连通。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双水冷板,所述双水冷板设置于电池模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冷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奇数个隔板中的第奇数个隔板,与后堵头的内部端面不接触,将流道空间分隔为进水流道和回水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还包括上面板、侧板以及下面板;所述第一水冷板本体由上面板、侧板以及下面板围合而成,内部形成空腔;双水冷板本体由型材挤压而成;所述双水冷板本体内部的空腔设置隔板,隔板与上面板和下面板固定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将第一水冷板本体的内部空腔由左至右分隔成第一进水流道、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以及第三回水流道;所述第一进水流道和第一回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和第二回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和第三回水流道之间的隔板与后堵头存在一定的间距;所述第一回水流道和第二进水流道,第二回水流道和第三进水流道之间的隔板与后堵头接触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出水口设置于前堵头的上表面,与前堵头固定连接;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坤倪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齐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