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及一种空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251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及一种空压机,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其中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包括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第一风冷通道、第二风冷通道以及定子冷却腔;第一风冷通道包括第一缓冲腔、第一轴承冷却腔、以及通气孔;第一缓冲腔与直段风道靠近一级径向轴承的一端连通;第二风冷通道包括沿径向开设于壳体的端板上的径向通风孔和设于二级径向轴承外侧的第二轴承冷却腔;定子冷却腔连通第一轴承冷却腔和第二轴承冷却腔,且定子冷却腔与排风缓冲腔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通过改变壳体结构,在壳体内形成三个冷却风道,三个冷却风道用于冷却空压机的不同结构,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压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及一种空压机。


技术介绍

1、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空气对轴承进行冷却,需要冷却的轴承包括位于空压机压端的压端止推轴承、压端径向轴承和位于空压机涡端的涡端径向轴承。现有空压机内的压端止推轴承座与壳体分体设置空压机冷却方式是将降温气体引入壳体内,在进风口处进行分流,其中一路降温气体对压端止推轴承和压端径向轴承进行冷却,另一路降温气体进入涡端径向轴承座与涡端密封盘之间对涡端径向轴承进行冷却;而当涡端止推轴承座与壳体一体设置时,需提供一种新的风冷冷却结构,以实现对空压机的壳体和轴承实现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及一种空压机,旨在实现对轴承座和壳体一体式结构的风冷冷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包括:

3、进风通道,包括开设于壳体上的进风口和沿轴向开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直段风道,所述直段风道的中部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所述直段风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一级径向轴承、二级径向轴承的外侧;

4、排风通道,包括开设于一级径向轴承座外侧的排风缓冲腔和连通所述排风缓冲腔和蜗壳内腔的引流通道;

5、第一风冷通道,包括设于一级径向轴承座外侧的第一缓冲腔、设于止推轴承座和一级径向轴承座之间的第一轴承冷却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腔的通气孔;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直段风道靠近所述一级径向轴承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腔借助开设于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内的第一排风汇集孔与所述排风缓冲腔连通;

6、第二风冷通道,包括沿径向开设于所述壳体的端板上的径向通风孔和设于二级径向轴承外侧的第二轴承冷却腔;所述径向通风孔连通所述直段风道靠近所述二级径向轴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轴承冷却腔;

7、定子冷却腔,位于所述壳体与转轴之间,所述定子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腔和所述第二轴承冷却腔,且所述定子冷却腔与所述排风缓冲腔连通。

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沿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径向设置。

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腔包括外侧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外侧腔与所述通气孔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分别位于止推盘的两侧,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外侧均连通所述外侧腔;所述第一内腔借助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与转轴之间的通风间隙与所述定子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的进口连通。

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止推轴承座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二排风汇集孔,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连通所述定子冷却腔和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与所述通气孔间隔设置。

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的入口位于所述定子冷却腔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

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和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与多个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一一对应连通。

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直段风道的端部借助开设于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上的倾斜风道连通,所述倾斜风道的轴向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呈夹角设置。

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腔位于所述排风缓冲腔的内侧。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通过改变壳体结构,在壳体内形成三个冷却风道,三个冷却风道分别用于冷却空压机的不同结构,以实现对空压机内结构的风冷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

16、还提供一种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涡端具有涡端止推轴承座,所述涡端止推轴承座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端板一体设置,包括上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压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空压机具有上述的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的所有的有益效果,即通过改变壳体结构,在壳体内形成三个冷却风道,三个冷却风道分别用于冷却空压机的不同结构,以实现对空压机内结构的风冷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沿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径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腔(5)包括外侧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外侧腔与所述通气孔(17)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分别位于止推盘(16)的两侧,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外侧均连通所述外侧腔;所述第一内腔借助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与转轴之间的通风间隙与所述定子冷却腔(7)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的进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轴承座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二排风汇集孔(11),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11)连通所述定子冷却腔(7)和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11)与所述通气孔(17)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11)的入口位于所述定子冷却腔(7)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和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11)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与多个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11)一一对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腔(4)与所述直段风道(3)的端部借助开设于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上的倾斜风道连通,所述倾斜风道的轴向与所述壳体(13)的轴向呈夹角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腔(4)位于所述排风缓冲腔(6)的内侧。

9.一种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涡端具有涡端止推轴承座,所述涡端止推轴承座与所述壳体(13)的所述端板(14)一体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沿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径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腔(5)包括外侧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外侧腔与所述通气孔(17)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分别位于止推盘(16)的两侧,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外侧均连通所述外侧腔;所述第一内腔借助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与转轴之间的通风间隙与所述定子冷却腔(7)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的进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压机风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轴承座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二排风汇集孔(11),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11)连通所述定子冷却腔(7)和所述第一排风汇集孔(10);所述第二排风汇集孔(11)与所述通气孔(17)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勇梅肖晓龙李子豪牛博杨振峰于金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