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置腔循环线及包括该静置腔循环线的注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0177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静置腔循环线及包括该静置腔循环线的注液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静置机构的占地空间大且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本技术的静置腔循环线包括多个静置工位、多个静置腔装置、第一轨道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轨道组件将多个静置工位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路线,多个静置腔装置分别位于多个静置工位上,静置腔装置用于将注液后的电池进行静置以使电解液充分浸润到电池内部,静置腔装置设置成能够沿循环路线相对于第一轨道组件移动,第一驱动机构设置成能够按照循环路线的预设输送方向驱动静置腔装置移动,以使静置腔装置能够在不同的静置工位之间转移。本技术的静置腔循环线占地面积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具体提供一种静置腔循环线及包括该静置腔循环线的注液系统


技术介绍

1、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池在注入电解液后,需要经过静置过程才能够实现电解液的充分吸收,为此,需要设置静置机构来实现电池的静置需求。

2、现有的电池静置机构始终保持固定,从而在每个静置位置都要包含独立的升降开合盖机构和正负压系统,并且需要独立的搬运机构来进行解垛和码垛,静置以及转移需要花费的时间长,设备复杂,且静置区的占地空间大,成本高。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电池静置机构的占地空间大且成本高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静置腔循环线,所述静置腔循环线包括多个静置工位、多个静置腔装置、第一轨道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将多个所述静置工位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路线,多个所述静置腔装置分别位于多个所述静置工位上,所述静置腔装置用于将注液后的电池进行静置,所述静置腔装置设置成能够沿所述循环路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组件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成能够按照所述循环路线的预设输送方向驱动所述静置腔装置移动,以将所述静置腔装置在不同的所述静置工位之间转移。

3、在上述静置腔循环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静置腔循环线还包括开合盖机构,所述开合盖机构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静置工位上,所述静置腔装置包括静置罩和静置底座,所述静置罩能够盖合在所述静置底座上并将其内部的静置腔密封,所述静置底座与所述第一轨道组件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循环路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组件移动,所述开合盖机构设置成能够将所述静置罩与所述静置底座分离和盖合。

4、在上述静置腔循环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静置工位呈两排阵列分布,所述静置工位包括进出工位、第一换向工位、多个第一中间工位、第二换向工位、第三换向工位以及多个第二中间工位,所述开合盖机构安装在所述进出工位上;所述进出工位、多个所述第二中间工位以及所述第三换向工位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所述进出工位和所述第一换向工位沿第二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换向工位、多个所述第一中间工位以及所述第二换向工位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三换向工位和所述第二换向工位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将所述进出工位、所述第一换向工位、多个所述第一中间工位、所述第二换向工位、所述第三换向工位以及多个所述第二中间工位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路线。

5、在上述静置腔循环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第四轨道、第一对接底座、第一对接轨道、第二对接底座和第二对接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将多个所述第一中间工位依次连接形成第一路线,第二轨道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将多个所述第二中间工位依次连接形成第二路线,所述第三轨道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并将所述进出工位与所述第一换向工位连接形成第三路线,所述第四轨道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换向工位与所述第三换向工位连接形成第四路线,所述第三路线、所述第一路线、所述第四路线和所述第二路线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所述循环路线;所述第一对接轨道安装在所述第一对接底座上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对接底座能够沿所述第三轨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对接轨道能够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对接;所述第二对接轨道安装在所述第二对接底座上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对接底座能够沿所述第四轨道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对接轨道能够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对接;所述静置底座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对接轨道和所述第二对接轨道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静置底座沿所述第一路线由所述第一换向工位朝向所述第二换向工位的方向移动,以及能够驱动所述静置底座沿所述第二路线由所述第三换向工位朝向所述进出工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接底座沿所述第三路线移动以及驱动所述第四轨道底座沿所述第四路线移动。

6、在上述静置腔循环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静置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对接轨道和所述第二对接轨道上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后能够限制所述滚轮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对接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三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三轨道配合后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对接底座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三轨道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对接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四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四轨道配合后能够限制所述第二对接底座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轨道移动。

7、在上述静置腔循环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和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静置腔装置沿所述第一路线由所述第一换向工位朝向所述第二换向工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静置腔装置沿所述第二路线由所述第三换向工位朝向所述进出工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接底座沿所述第三路线移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对接底座沿所述第四路线移动。

8、在上述静置腔循环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对接组件,所述静置底座上设有对接卡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一对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换向工位移动时,所述第一对接组件与所述对接卡件抵接并带动所述静置腔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换向工位移动时,所述第一对接组件能够越过所述对接卡件并移动至所述对接卡件的另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对接组件,所述静置底座上设有对接卡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轨道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对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在带动所述第二对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朝向所述进出工位移动时,所述第二对接组件与所述对接卡件抵接并带动所述静置腔装置同步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在带动所述第二对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朝向所述第三换向工位移动时,所述第二对接组件能够越过所述对接卡件并移动至所述对接卡件的另一侧;和/或,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一对接底座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对接底座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静置工位、多个静置腔装置、第一轨道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盖机构,所述开合盖机构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静置工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静置工位呈两排阵列分布,多个所述静置工位分为进出工位、第一换向工位、多个第一中间工位、第二换向工位、第三换向工位以及多个第二中间工位,所述开合盖机构安装在所述进出工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第四轨道、第一对接底座、第一对接轨道、第二对接底座和第二对接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对接轨道和所述第二对接轨道上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后能够限制所述滚轮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移动;p>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和第四驱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对接组件,所述静置底座上设有对接卡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一对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盖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上,

9.一种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移机械手、进出料区、第二轨道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工位、所述解垛码垛工位和所述第二出料工位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进料工位、所述解垛码垛工位和设置有开合盖机构的所述静置工位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区内还设置有缓存工位,所述缓存工位用于放置静置隔板;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所述缓存工位位于所述进料工位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工位上设置有第一直线输送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工位位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缓存工位上设置有存放台,且所述存放台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静置工位、多个静置腔装置、第一轨道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盖机构,所述开合盖机构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静置工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静置工位呈两排阵列分布,多个所述静置工位分为进出工位、第一换向工位、多个第一中间工位、第二换向工位、第三换向工位以及多个第二中间工位,所述开合盖机构安装在所述进出工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第四轨道、第一对接底座、第一对接轨道、第二对接底座和第二对接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对接轨道和所述第二对接轨道上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后能够限制所述滚轮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和第四驱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置腔循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对接组件,所述静置底座上设有对接卡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