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0104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火灾逃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个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均与中央控制系统建立联接;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皆均匀布设在隧道内部;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监控中心室、PLC控制系统以及录入PLC控制系统的隧道智能控制软件;输出控制模块包括智能控制器、报警器、逃生通道入口、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以及应急喷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快速应急响应火灾报警,打开位于综合管沟的逃生通道入口,具有良好的火灾逃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火灾逃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公路隧道中,火灾被认为是最可怕的风险之一,世界范围内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并不罕见,且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巨大灾难。

2、由于隧道为狭长、封闭的管状结构、出入口数量有限以及通风条件受限,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火灾持续时间较长,烟雾不易排出,消防扑灭和人员疏散相比其它建筑物结构物更加困难。

3、加之,在封闭空间内热量聚积,温度可高达1000℃以上。如果隧道火灾处置不当、救援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隧道结构物严重破坏、巨额的经济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

4、特别对于单洞双向隧道没有修建横通道,要修建相应的平行导洞,不仅浪费大量资源和金钱,还不能很好的实现火灾发生时迅速逃生。因此,单洞双向隧道的火灾逃生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应急响应火灾报警,打开位于综合管沟的逃生通道入口,具有良好的火灾逃生效果。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个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均与中央控制系统建立联接;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皆均匀布设在隧道内部;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监控中心室、plc控制系统以及录入plc控制系统的隧道智能控制软件;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智能控制器、报警器、逃生通道入口、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以及应急喷淋装置,多个所述逃生通道入口开设在综合管沟内部。

4、若干个所述烟雾传感器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f1,f2,…fi,…,fn,若干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t1,t2,…ti,…,tn-1,若干个所述监控探头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m1,m2,…mi,…,mn-2。

5、所述监控探头均设置在对应烟雾传感器前方;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对应烟雾传感器后方。

6、所述报警器、逃生通道入口、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以及应急喷淋系统均与智能控制器建立连接。

7、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系统和监控中心室建立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和监控中心室均与智能控制器建立连接;所述报警器、逃生通道入口、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及应急喷淋装置均与plc控制系统建立连接。

8、所述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以及应急喷淋装置均设置在对应逃生通道入口的逃生通道内。

9、所述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

10、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步骤s1:隧道内的烟雾传感器采集烟雾浓度信息,温度传感器采集隧道内的温度信息,发送到中央控制模块;监控人员通过监控探头观看是否有火灾发生;

12、步骤s2:中央采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烟雾浓度和温度信息判断,进一步进行控制处理和逻辑比较,当烟雾浓度达到预先设置最低浓度或温度达到预先设置最低温度时,plc控制系统上传火灾信号至监控中心室;

13、步骤s3:plc控制系统控制智能控制器打开报警器同步报警,报警灯开始响起,综合管沟内部逃生通道入口打开,管沟逃生通道内应急照明系统打开,应急通风系统打开,应急联系装置及应急喷淋装置进入待使用状态;

14、步骤s4:继续运行5分钟,关闭逃生通道入口。

15、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信息采集模块发送采集到的信息给中央控制模块,系统应急响应火灾报警后,由中央控制模块发送指令给输出控制模块,通过智能控制器启动报警器、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以及应急喷淋装置,打开位于综合管沟的逃生通道入口,使该隧道内被困人员从较低处进入逃生通道,再打开逃生通道出口脱离该隧道。

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通过设置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监控探头,实现了对隧道内烟气浓度和温度的采集,以及对隧道内现场状况观察,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利用中央控制模块或者通过人工控制迅速做出反应。本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高、准确性高、安全性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火灾逃生效果。

1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信息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智能控制器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均建立无线网络,采用无线通讯,避免了有线通讯复杂的布线,且维修方便,易于实现精确的分组管控。

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控制方法,若监控中心室通过监控探头发现火灾险情,可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手动打开报警和逃生系统,快速启动输出控制模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个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均与中央控制系统建立联接;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皆均匀布设在隧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监控中心室和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和监控中心室均与智能控制器建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烟雾传感器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F1,F2,…Fi,…,Fn,若干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T1,T2,…Ti,…,Tn-1,若干个所述监控探头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M1,M2,…Mi,…,Mn-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探头均设置在对应烟雾传感器前方;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对应烟雾传感器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逃生通道入口、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以及应急喷淋系统均与智能控制器建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系统和监控中心室建立连接;所述报警器、逃生通道入口、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及应急喷淋装置均与PLC控制系统建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联系装置以及应急喷淋装置均设置在对应逃生通道入口的逃生通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

10.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其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个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均与中央控制系统建立联接;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监控探头皆均匀布设在隧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监控中心室和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和监控中心室均与智能控制器建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烟雾传感器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f1,f2,…fi,…,fn,若干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t1,t2,…ti,…,tn-1,若干个所述监控探头从隧道入口处依次记为m1,m2,…mi,…,mn-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管沟的人员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探头均设置在对应烟雾传感器前方;所述温度传感器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恩王亚琼李汉军陈维王拥军岳庭赵京赵亮赵大军郭碧槐郭阔吴宪富王志丰李嘉琦赵大昭曹璐魏智强卢炜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