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972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及方法,属于沥青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沿轴向及径向上开设有油孔,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外侧铺设有蜂窝状多孔隙材料,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外侧至少布置有两道密封环,一道作为回油密封环,其余作为进油密封环,每道密封环均包括动环和静环;防粘剂供给输送装置包括进油组件和回油组件,进油组件的管路末端与进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回油组件的管路前端与回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进油组件将防粘剂输送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内,部分防粘剂透过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均匀分布于再生烘干滚筒外壁,再从再生烘干滚筒上设置的油孔均匀撒布在再生滚筒内壁并形成油膜,有效地防止热再生料粘附于筒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生产设备,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再生料烘干加热主流方式是采用烘干滚筒进行自重跌落式加热方式,按照再生料进料方向与热烟气的走向,又分为顺流式、逆流式两种。上述技术的核心部件即是再生烘干滚筒,再生烘干滚筒内部设置结构多样的推料叶片、提料叶片等,目的是能够顺利地将再生料提起并撒落,以形成再生料帘,使再生料能够尽可能充分地与热烟气进行热交换,达到烘干加热目的;因再生料在加热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粘连在再生滚筒筒壁,造成再生滚筒超负荷运转,再生料温难以提升,产量低、清理困难等顽疾问题。

2、授权公告号为cn 2022272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粘旧沥青混合料烘干滚筒,包括烘干滚筒,在烘干滚筒的内壁上有一层特氟龙板材,在特氟龙板材的内壁上,按一定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支撑环,支撑环上安装有叶片。通过加设特氟龙 (ptfe) 内衬,利用其自身的不粘性、低摩擦系数、耐高温 ( 可达 300℃ )、耐化学腐等特点,能够有效的改善粘料现象。虽然,该技术具有一定的防粘效果,但由于烘干滚筒内通常还设有提料叶片、导料叶片对再生料进行撒落,再生料反复作用在特氟龙内衬的内壁上,容易使特氟龙内衬损坏;且高温火焰直接作用在烘干滚筒内,也会破坏特氟龙内衬,导致其失去防粘效果。

3、授权公告号为cn 2174601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逆流防粘烘干滚筒,该逆流防粘烘干滚筒内部从进料端向出料端沿轴向上依次分为导料区、链条提料区、耙钉提料区以及出料区,所述导料区沿其圆周方向上间隔固定有若干个导料叶片,每个所述导料叶片的底部为镂空结构,每个所述导料叶片与逆流防粘烘干滚筒的轴线形成锐角。该技术的导料叶片在导料时,再生料随烘干滚筒转动过程中,可以从导料叶片底部的镂空区域穿过向内部移动,基本上杜绝了再生料因受导料叶片底部的阻挡而黏附在烘干滚筒的内壁上。然而,由于再生料在受热时,旧沥青融化后具有一定粘性,仍然容易粘附在烘干滚筒的内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及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再生烘干滚筒的防粘效果一般,容易损坏,再生料受热后仍然容易粘附在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上等缺点。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包括防粘剂供给输送装置,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沿轴向及径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油孔,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外侧铺设有耐高温的蜂窝状多孔隙材料,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轴向上的外侧至少间隔布置有两道密封环,其中一道作为回油密封环,其余作为进油密封环,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外侧其余部分铺设有不锈钢饰面;每道密封环均包括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固定于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外侧壁上,该动环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贯通至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环形开口槽,所述静环与所述动环密封连接,所述防粘剂供给输送装置包括进油组件和回油组件,所述进油组件的管路末端与进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并与其相应的环形开口槽相通;所述回油组件的管路前端与回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并与其相应的环形开口槽相通。

4、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厚度在30-50mm之间,且沿着再生烘干滚筒筒壁的轴向及径向呈多片状结构布置。

5、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采用陶瓷基烧结材料。

6、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密封环采用石墨基或硬质合金摩擦密封环。

7、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进油组件包括油箱、进油管路、泵单元、流量计一以及单向阀,所述进油管路的前端连接至所述油箱,所述泵单元、流量计一以及单向阀依次设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进油管路的末端与进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

8、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泵单元前端的进油管路上还设有过滤器及温度计,所述泵单元与流量计之间的进油管路上还设有阀门一及压力表一。

9、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回油组件包括回油管路、阀门二、自动油水分离器、压力表二和流量计二,所述回油管路的前端与回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该回油管路上依次设有所述阀门二、自动油水分离器、压力表二和流量计二,所述回油管路的末端连接至所述油箱内。

10、本专利技术的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为压缩空气供给机构、高压水蒸气供给机构、压缩清洗剂供给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方法,采用上述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具体如下:

12、(1)再生料生产设备开机前,由plc系统控制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的进油组件和回油组件工作,再生烘干滚筒同时运转,部分防粘剂透过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均匀分布于再生烘干滚筒外壁,再通过油孔均匀撒布于再生烘干滚筒的内壁,并均匀形成油膜;其余防粘剂从回油组件中回收至油箱中;

13、(2)防粘剂撒布结束后,即可正常进行再生料烘干加热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依据再生料中沥青不同老化程度选择性地进行防粘剂的撒布作业;

14、(3)压力表一与压力表二分别对进油管路上的防粘剂压力与回油管路上的防粘剂压力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到压力超出额定压力30—50%时,即可判定防粘剂的相关管路堵塞,启动清洗装置进行清洗工作。

15、当再生烘干滚筒内部的油孔或进油管路出现堵塞时,通过压缩空气或者工业清洗剂结合压缩空气对油孔、进油管路进行喷吹清理,保证防粘剂正常输送;当喷吹清理仍然堵塞,可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对油孔、进油管路进行自动化清洗,清洗后废液集中收集排放。

16、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专利技术在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沿轴向及径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油孔,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外侧铺设有耐高温的蜂窝状多孔隙材料,蜂窝状多孔隙材料轴向上的外侧至少间隔布置有两道密封环,其中一道作为回油密封环,其余作为进油密封环。进油组件将防粘剂输送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内,部分防粘剂透过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均匀分布于再生烘干滚筒外壁,再从再生烘干滚筒上设置的油孔将防粘剂均匀撒布于再生滚筒内部,同时在再生滚筒内壁均匀形成油膜,该油膜可有效地起到防止热再生料粘附于筒壁的作用。

18、2、本专利技术的清洗装置,可在再生烘干滚筒内部的油孔或进油管路、回油管路出现堵塞时,通过压缩空气、或者工业清洗剂结合压缩空气对相关油孔、管道进行喷吹清理,保证防粘剂正常输送;当喷吹清理仍然堵塞,还可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对油孔、进油管路进行自动化清洗,相关清洗后的废液集中收集排放。

19、3、本专利技术进油组件的压力表一与回油组件的压力表二可分别对进油管路上的防粘剂压力与回油管路上的防粘剂压力进行实时检测,以判断防粘剂的相关管路是否堵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粘剂供给输送装置,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沿轴向及径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油孔,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外侧铺设有耐高温的蜂窝状多孔隙材料,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轴向上的外侧至少间隔布置有两道密封环,其中一道作为回油密封环,其余作为进油密封环,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外侧其余部分铺设有不锈钢饰面;每道密封环均包括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固定于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外侧壁上,该动环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贯通至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环形开口槽,所述静环与所述动环密封连接,所述防粘剂供给输送装置包括进油组件和回油组件,所述进油组件的管路末端与进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并与其相应的环形开口槽相通;所述回油组件的管路前端与回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并与其相应的环形开口槽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厚度在30-50mm之间,且沿着再生烘干滚筒筒壁的轴向及径向呈多片状结构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采用陶瓷基烧结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采用石墨基或硬质合金摩擦密封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组件包括油箱、进油管路、泵单元、流量计一以及单向阀,所述进油管路的前端连接至所述油箱,所述泵单元、流量计一以及单向阀依次设于所述进油管路上,所述进油管路的末端与进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单元前端的进油管路上还设有过滤器及温度计,所述泵单元与流量计之间的进油管路上还设有阀门一及压力表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回油管路、阀门二、自动油水分离器、压力表二和流量计二,所述回油管路的前端与回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该回油管路上依次设有所述阀门二、自动油水分离器、压力表二和流量计二,所述回油管路的末端连接至所述油箱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为压缩空气供给机构、高压水蒸气供给机构、压缩清洗剂供给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

9.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再生烘干滚筒内部的油孔或进油管路出现堵塞时,通过压缩空气或者工业清洗剂结合压缩空气对油孔、进油管路进行喷吹清理,保证防粘剂正常输送;当喷吹清理仍然堵塞,可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对油孔、进油管路进行自动化清洗,清洗后废液集中收集排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粘剂供给输送装置,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沿轴向及径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油孔,再生烘干滚筒的筒壁外侧铺设有耐高温的蜂窝状多孔隙材料,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轴向上的外侧至少间隔布置有两道密封环,其中一道作为回油密封环,其余作为进油密封环,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外侧其余部分铺设有不锈钢饰面;每道密封环均包括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固定于蜂窝状多孔隙材料外侧壁上,该动环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贯通至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环形开口槽,所述静环与所述动环密封连接,所述防粘剂供给输送装置包括进油组件和回油组件,所述进油组件的管路末端与进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并与其相应的环形开口槽相通;所述回油组件的管路前端与回油密封环的静环相连接并与其相应的环形开口槽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的厚度在30-50mm之间,且沿着再生烘干滚筒筒壁的轴向及径向呈多片状结构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多孔隙材料采用陶瓷基烧结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采用石墨基或硬质合金摩擦密封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烘干滚筒防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组件包括油箱、进油管路、泵单元、流量计一以及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