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93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沟谷泥石流及崩塌落石防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拦挡结构包括设置于山体沟谷内的爬坡梁和拦挡网结构,拦挡网结构两侧通过爬坡梁与山体沟谷两侧的坡面连接,拦挡网结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与沟谷底部连接;爬坡梁设置于沟谷坡面上,爬坡梁通过反向预应力锚索与坡面连接;拦挡网结构包括用于拦挡落石的上部拦挡网和用于拦挡泥石流的下部拦挡网。拦挡网由若干柔性横向钢绞线和纵向钢绞线组成,交叉处采用高强十字卡扣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兼顾沟谷型泥石流及沟谷内崩塌落石拦挡防护,且拦挡结构防护能级高、韧性强、易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沟谷泥石流及崩塌落石防护,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沟谷型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另外,部分泥石流沟沟脑处发育有大量高位高危危岩体,一经发生崩塌落石,沿沟谷快速滑落或滚落,冲击能量大、弹跳高度难以预测,势必对公路铁路等道路工程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2、现有道路工程中,常常通过修建拦挡坝等结构对泥石流物质进行阻拦,但对于沟道狭窄、沟谷深切且纵坡较大的沟谷型泥石流沟中修建拦挡坝施工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目前对于高位高势能危岩体主要治理手段包括原位整治及被动拦挡两种,其中传统被动拦挡技术主要以被动防护网和拦石墙为主,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这类防护结构最大承受能级只能达到5000kj,且拦挡高度较低(一般不超过6m),对于高位高能崩塌落石防护能力有限,在高山峡谷区极易发生破损失效。因此,亟需探索能够抵抗高能级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山体沟谷内的爬坡梁和拦挡网结构,拦挡网结构的两侧通过爬坡梁与山体沟谷两侧的坡面连接,拦挡网结构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与山体沟谷底部连接;爬坡梁设置于山体沟谷两侧坡面,爬坡梁通过反向预应力锚索与山体沟谷两侧的坡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爬坡梁沿山体沟谷两侧的坡面坡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钢绞线一和柔性钢绞线三的两端均与爬坡梁固定连接,柔性钢绞线一、柔性钢绞线二、柔性钢绞线三均为N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山体沟谷内的爬坡梁和拦挡网结构,拦挡网结构的两侧通过爬坡梁与山体沟谷两侧的坡面连接,拦挡网结构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与山体沟谷底部连接;爬坡梁设置于山体沟谷两侧坡面,爬坡梁通过反向预应力锚索与山体沟谷两侧的坡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爬坡梁沿山体沟谷两侧的坡面坡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钢绞线一和柔性钢绞线三的两端均与爬坡梁固定连接,柔性钢绞线一、柔性钢绞线二、柔性钢绞线三均为npr钢绞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十字卡扣包括十字扣板和十字扣体,十字扣板通过螺栓与十字扣体锁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沟谷泥石流及落石防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芳袁坤李健宋国壮万军利高旭刘梦佳刘波段磊邓胜杨忠民周文皎尹振华崔建范家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