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触控膜片及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92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容触控膜片及触控面板,属于触控技术领域。本申请在接线电极表面增加了能够覆盖至少两个接线电极的孤立电极,通过孤立电极与其覆盖的接线电极之间构成电容器,以引入新的触控单元。当孤立电极对应区域被触碰时,利用孤立电极与其覆盖的接线电极的电容耦合作用实现触控功能。通过设置孤立电极引入新的触控单元以提高按键数,同时由于孤立电极不需要连接金属引线,可以有效地减少接线电极的使用量,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金属引线的数量和长度。该电容触控膜片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时使用的触控芯片算法,均不同于传统的自电容或互电容膜片。可应用于汽车、家电、消费类电子等触控面板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触控,特别涉及一种电容触控膜片及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1、随着触控面板在3c领域(包括电脑、通讯、消费电子)、家电领域以及汽车领域的普及,电容触控膜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电容触控方案分为自电容和互电容两种。在汽车领域,为了降低运算量和增强抗干扰能力大多厂商会选择自电容方案。使用自电容方案时,为了保证触摸电容信号量进而实现理想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简称snr),对电容触控膜片上的触控电极的面积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电极尺寸>5mm×5mm;且每个触控电极都要连接一根金属引线,以与触控芯片电气连接,所以设计时需要考虑较多的布线空间。由于触控电极尺寸和布线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区域内集成的按键数是有限的。当一个功能集成度较高的触面板使用自电容方案时经常面临电极和排线空间不足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触控膜片及触控面板,从而克服触控电极尺寸和布线空间对按键数的限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膜片,包括:基膜;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上承载有至少两个接线电极和至少一个孤立电极;所述接线电极通过导电引线与触控芯片的pin脚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电极未被所述孤立电极覆盖的区域与所述触碰面板上的第二按键区域对应,以当触碰到所述第二按键区域时,使未被所述孤立电极覆盖的区域对应的所述pin脚检测到第二电容激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键区域是滑条按键区域;所述滑条按键区域与各所述接线电极未被所述孤立电极覆盖的区域对应,以当触碰到所述滑条按键区域,且沿所述滑条按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上承载有至少两个接线电极和至少一个孤立电极;所述接线电极通过导电引线与触控芯片的pin脚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电极未被所述孤立电极覆盖的区域与所述触碰面板上的第二按键区域对应,以当触碰到所述第二按键区域时,使未被所述孤立电极覆盖的区域对应的所述pin脚检测到第二电容激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键区域是滑条按键区域;所述滑条按键区域与各所述接线电极未被所述孤立电极覆盖的区域对应,以当触碰到所述滑条按键区域,且沿所述滑条按键区域延伸方向滑动时,各未被所述孤立电极覆盖的区域对应的所述pin脚依次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容激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的表面设置有所述接线电极;所述接线电极背离所述基膜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接线电极的表面设置有所述孤立电极;所述孤立电极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明彭为亚石林荣吴剑伟范良照
申请(专利权)人: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