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70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载荷在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包括:通过信号进行相互识别和在轨组装的中央模块、主镜模块、次镜模块和遮光罩;主镜模块连接在中央模块的上端,主镜模块由圆形子镜和设置在该圆形子镜周围的扇形子镜拼接构成;次镜模块包括折叠臂和次镜,次镜连接在折叠臂的顶端;折叠臂的底端连接在中央模块上;中央模块底部上连接有可转动的指向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空间望远镜采用模块化设计,有效降低了对运载火箭负载能力的要求,采用圆形子镜和扇形子镜拼接式的主镜,减少了子镜数量,降低了在轨组装难度,具有结构空间利用率高、运载上行代价低,与中国空间站适配性高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载荷在轨应用,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空间站平台的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


技术介绍

1、大口径空间望远镜是研究天文科学问题的关键工具,对于探究重大前沿天文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天文探究需求的不断延伸,下一代空间望远镜的口径将达到10m量级。采用“单体式”(monolithic)空间望远镜技术路线研制口径10m量级的空间望远镜将面临大型光学元件难制造、整机难发射等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路线存在的问题,以“模块上行,在轨组装,在轨调试”为理念的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的概念应运而生,其为口径10m量级空间望远镜的研制提供了新的研制思路。其思想内涵是将望远镜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将所有模块通过运载火箭一次或多次送入预定位置(如空间站或具有服务能力的空间平台),然后借助空间机械臂通过模块锁紧、展开等关键技术完成空间望远镜在轨组装,并通过空间主动光学技术等关键技术完成空间望远镜在轨调校进而进行天文观测。然而,研制口径10m量级空间望远镜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成熟度较低,且地面验证无法满足在轨应用的试验要求。因此,需要围绕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信号进行相互识别和在轨组装的中央模块、主镜模块、次镜模块和遮光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采用同轴三反消像散式光学设计,所述中央模块包括主框架、折反镜、三镜和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扇形子镜的数量为4,扇形子镜的外边沿棱角处为倒角设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圆形子镜上的通光孔为矩形孔或圆形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信号进行相互识别和在轨组装的中央模块、主镜模块、次镜模块和遮光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采用同轴三反消像散式光学设计,所述中央模块包括主框架、折反镜、三镜和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扇形子镜的数量为4,扇形子镜的外边沿棱角处为倒角设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圆形子镜上的通光孔为矩形孔或圆形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间站平台口径1m量级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扇形子镜包括子镜镜体、连接在子镜镜体背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锟许博谦董能力王博甲高雁白晓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