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护装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物防护装备的供气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正压防护装备的快速推广和使用,凸显了正压防护装备供气装置操作复杂及功能相对单一的缺点,亟需一种集供、排气、多级过滤、制冷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供气装置,这种新式的智能供气装置具有更加可靠的防护效果,可快速地应用于医用、民用和军用,为应对未来病毒流感、生化等爆发性传染病疫情,起到安全防护,保障有生力量的作用。
2、现有的正压防护装备不易实现内部压力的可控性,充气后穿戴臃肿不灵活,蹲起动作时气压瞬时升高及产生瞬时性负压,有可能引起装备损坏的风险,增加使用人员的感染风险,当前正压防护装备供气装置结构复杂且不具备一套集过滤、气压控制、温度控制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例如专利cn113304412b动力送风式核生化防护服的内环境反馈调节方法和装置,涉及到温度和空气流量两个变量参数,但两者都是使用风机的转速来控制,温度调节效果较差,不易形成控制闭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物防护装备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过滤模块、制冷模块、电源模块、壳体模块、背负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下端,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第一侧,且所述制冷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接头与壳体模块连通,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上端,且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电线与过滤模块、制冷模块以及控制模块连接,两条所述背负模块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第二侧,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背负模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防护装备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模块包括装置下壳体和装置上壳体,所述装置下壳体与所述装置上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物防护装备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过滤模块、制冷模块、电源模块、壳体模块、背负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下端,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第一侧,且所述制冷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接头与壳体模块连通,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上端,且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电线与过滤模块、制冷模块以及控制模块连接,两条所述背负模块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块的第二侧,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背负模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防护装备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模块包括装置下壳体和装置上壳体,所述装置下壳体与所述装置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风机仓和支撑架,所述风机仓内包括排气风机仓和进气风机仓,所述排气风机仓与所述进气风机仓之间呈相对密封状态,所述过滤组件的螺纹接头与所述进气风机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排气风机仓的排风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接头与生物防护装备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风机仓的排风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装置下壳体内;所述装置下壳体的第一侧开设有备用开关接口和供风接口,供风接口与风机仓进行连通;所述电源模块通过装置下壳体的通信接口与制冷模块、过滤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装置下壳体的上端开设有供所述电源模块放入的电池仓固定槽,所述装置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过滤支撑架;所述装置下壳体的下端还开设有外部电源接口,外置电源通过外部电源接口与电池连接;所述装置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背负模块连接的背带夹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防护装备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底层无纺布、活性炭、顶层无纺布、隔板、熔喷布以及滤芯支撑架,所述底层无纺布、活性炭、顶层无纺布、隔板、熔喷布以及滤芯支撑架依次平行地设置在所述过滤下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顶层无纺布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通过热熔胶与所述熔喷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喷布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滤支撑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过滤支撑架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滤上壳体的第一端卡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防护装备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散热风机、半导体制冷片、保温棉、散热型材、散热风道外壳、法兰连接件、导冷风道外壳以及导冷型材,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通过法兰连接件与所述散热型材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散热风机的出气口通过所述制冷下壳体排至大气,所述散热型材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散热风道外壳,所述散热型材的第二端与导冷型材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型材与所述导冷型材连通处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第一端与所述散热型材通过导热硅脂接触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第二端与所述导冷型材通过导热硅脂接触连接,所述导冷型材的第二端与导冷风道外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雨雷,李希萌,索槐,赖忠泽,蔡庆明,顾清源,李岳,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