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446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4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动车高压快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包括:壳体,外壁设置有若干端口,内部安装有电感、立式继电器、保险丝、卧式继电器、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和薄膜电容;正极回路,依次连接高压快插插座、保险丝、卧式继电器、电磁兼容性滤波器、薄膜电容、电感、第一个立式继电器和高压快插插件;负极回路,依次连接高压快插插座、保险丝、卧式继电器、电磁兼容性滤波器、薄膜电容、第二个立式继电器和高压快插插件。本技术的正极回路和负极回路的结构高度集成,节省材料,减小升压模块占用空间,安装拆卸方便,散热性能好,电磁兼容性滤波器滤波效果好,而且节省整车空间,节约整车线束布线长度和复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动车高压快充,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目前充电桩输出电压大多数是220v,快充输出电压最高也才能达到750v,而且快充充电桩比较少,所以大部分新能源车都是通过慢充来充电,充电时间短则七八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不满足许多用户需求。为了满足充电速度快,充电时间短,在慢充桩也能实现快充功能这一亟需解决的行业问题,新能源车上需要增加能够升压的功能模块。boost升压模块是通过电机、电机控制器,将充电桩输入的低压电转化为高压电,从而给电池包迅速充电,通过升压模块只需二十到三十分钟则能充满九十度电量电池包。故研发一款升压速度快,emc(电磁兼容性)效果好,结构又紧凑,不占整车主体空间的boost升压模块极为迫切。

2、另外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慢,充电时间长,而且具备快充功能的车型也只是简单的增大线缆和铜排直径,提升过电流的能力,还是需要充电桩提供高压电才能进行快充,不具备自主升压功能,车主若找不到能提供大功率高电压的充电桩,则不能实现快充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包括:

4、壳体,外壁设置有若干端口,内部安装有电感、立式继电器、保险丝、卧式继电器、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和薄膜电容;

5、高压快插插件,安装在壳体的一个外壁端口,用于电流输出;p>

6、高压快插插座,安装在壳体的一个外壁端口,用于电流输入;

7、正极回路,依次连接高压快插插座、保险丝、卧式继电器、电磁兼容性滤波器、薄膜电容、电感、第一个立式继电器和高压快插插件;

8、负极回路,依次连接高压快插插座、保险丝、卧式继电器、电磁兼容性滤波器、薄膜电容、第二个立式继电器和高压快插插件。

9、优选地,所述壳体还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表面还安装有第二盖板。

10、优选地,所述电感顶部还安装有屏蔽板,所述屏蔽板表面安装有控制pcb板。

11、优选地,还包括低压信号插件,所述低压信号插件安装在壳体的一个外壁端口上且与控制pcb板电连接,用于传递控制pcb板产生的低压信号。

12、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保险丝。

13、优选地,所述电感包括:

14、两个对称设置的骨架,安装有铁芯;

15、所述铁芯为腰形结构,所述腰形结构的两端的半圆段分别插设在两个对称设置和骨架中;

16、线圈,缠绕在所述骨架中间的直线段上;

17、外壳,与两个对称设置的骨架固定连接;

18、密封胶,填充在外壳内;

19、接线铜排,安装在骨架上;

20、温度信号线,用于检测电感的温度变化并传递给控制pcb板。

21、优选地,所述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包括:

22、固定基座,两端设置有环形空腔,用于安装滤波磁环;

23、磁环盖板,安装在环形空腔的开口处,用于固定滤波磁环;

24、滤波磁环,用于滤波;

25、电流母排,包括正极电流母排和负极电流母排,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底部;

26、x电容,通过两个引脚分别连接正极电流母排和负极电流母排;

27、y电容,设置有两个,安装在固定基座上,其中一个y电容的两个引脚分别用于连接正极电流母排和接地,另一个y电容的两个引脚分别用于连接负极电流母排和接地;

28、接电铜排,通过螺栓连接壳体与电流母排,导通地极。

29、优选地,还包括x电容滤波板和y电容滤波板,所述x电容滤波板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正极回路和负极回路;所述y电容滤波板设置有正极、负极和接地,分别连接正极回路、负极回路以及壳体。

30、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面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连通有水嘴,所述水嘴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31、优选地,在所述正极回路中,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第四铜排、第一转接铜排和第二转接铜排;

32、所述第一铜排用于连接高压快插插座的正极和保险丝;

33、所述第一转接铜排用于连接保险丝和卧式继电器;

34、所述第二转接铜排用于连接卧式继电器和电磁兼容性滤波器;

35、所述第二铜排用于连接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和电感;

36、所述第三铜排用于连接电感和第一个立式继电器;

37、所述第四铜排用于连接第一个立式继电器和高压快插插件。

38、优选地,在所述负极回路中,包括第五铜排、第六铜排和第七铜排;

39、所述第五铜排用于连接高压快插插座的负极和电磁兼容性滤波器;所述第六铜排用于串联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和第二个立式继电器;所述第七铜排用于连接第二个立式继电器和高压快插插件。

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41、1、本技术的正极回路和负极回路的结构高度集成,节省材料,减小升压模块占用空间,安装拆卸方便,散热性能好,电磁兼容性滤波器滤波效果好,而且节省整车空间,节约整车线束布线长度和复杂性;

42、2、本技术通过使用第一铜排至第七铜排进行正极回路和负极回路上各器件的连接,避免使用导线,有利于升压结构的整体布局;

43、3、本技术的电磁兼容性滤波器的磁环感量巨大,极大的提高了整机emc等级;

44、4、本技术在壳体背面设置水道循环回路,不仅减少了壳体复杂度,而且给电感散热良好,同时又降低了制造和安装难度,节省了成本;

45、5、本技术采用立体式布局,选用保险丝坐在卧式继电器上方,铜排结构设计合理,充分利用了高度空间,减小了整机的长宽;

46、6、本技术设置了特定朝向高压快插插件布局,方便整车线束走线和插拔,极大的缩小了升压器占用体积。

4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还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盖板(1),所述第一盖板(1)表面还安装有第二盖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4)顶部还安装有屏蔽板(3),所述屏蔽板(3)表面安装有控制PCB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信号插件(8),所述低压信号插件(8)安装在壳体(7)的一个外壁端口上且与控制PCB板(2)电连接,用于传递控制PCB板(2)产生的低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设置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用于安装保险丝(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4)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兼容性滤波器(17)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X电容滤波板(15)和Y电容滤波板(18),所述X电容滤波板(15)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正极回路和负极回路;所述Y电容滤波板(18)设置有正极、负极和接地,分别连接正极回路、负极回路以及壳体(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底面设置有冷却腔(701),所述冷却腔(701)连通有水嘴(9),所述水嘴(9)固定在所述壳体(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极回路中,包括第一铜排(19)、第二铜排(21)和第三铜排(22)、第四铜排(23)、第一转接铜排(1901)和第二转接铜排(19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极回路中,包括第五铜排(24)、第六铜排(25)和第七铜排(2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还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盖板(1),所述第一盖板(1)表面还安装有第二盖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4)顶部还安装有屏蔽板(3),所述屏蔽板(3)表面安装有控制pcb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信号插件(8),所述低压信号插件(8)安装在壳体(7)的一个外壁端口上且与控制pcb板(2)电连接,用于传递控制pcb板(2)产生的低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设置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用于安装保险丝(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4)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升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赵国庆吴鸿信
申请(专利权)人:一巨自动化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