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363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包括轨道组件、调节机构、喷雾降尘机构以及智能监测组件;轨道组件包括一对悬挂轨道,调节机构通过移动轮组件悬挂安装在挂轨道上;调节机构左右两侧底部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调节机构内部设有水管以及风管;喷雾降尘机构由连通水管,管状喷雾组件以及喷气组件组成,并与角度调节组件连接;连通水管底部竖直设有若干管状喷雾组件,喷气组件设置于管状喷雾组件底部;智能监测组件设置于调节机构上。通过角度调节组件带动连通水管前后滚动,使得喷雾降尘机构能在前后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调节角度的喷气喷雾,使喷雾覆盖范围变大;通过将管状喷雾组件与喷气组件连接设置,增加了喷雾射程,提高了降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煤矿行业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粉尘浓度也出现了明显增高,矿井粉尘不仅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健康,使工作人员极易患尘肺病,也是矿井爆炸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采高综采技术在实现煤炭生产向集约、高效、安全发展十分重要,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综采工作面的机械化程度和开采强度,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问题日益突出,高浓度粉尘极大地影响了各类监测,监控系统稳定性,更易诱发尘肺病,同时降低了综采工作面可视化进程。喷雾降尘是煤矿井下降尘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传统井下喷雾降尘方法往往覆盖范围小,同时喷雾射程远,降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喷雾射程远且覆盖范围大的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包括轨道组件、调节机构、喷雾降尘机构、移动轮组件、水管、风管、角度调节组件以及智能监测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一对悬挂轨道,调节机构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移动轮组件悬挂安装在各自对应的悬挂轨道上;所述调节机构左右两侧底部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调节机构内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水管以及风管,水管通过在调节机构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水管支管进行分流,风管通过在调节机构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j形风管支管分流;所述喷雾降尘机构由连通水管,管状喷雾组件以及喷气组件组成,连通水管左右两侧分别与角度调节组件连接,且连通水管顶部与所有的水管支管连通;所述连通水管底部竖直设有若干管状喷雾组件,喷气组件设置于管状喷雾组件底部,且喷气组件与j形风管支管连通,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能带动连通水管前后水平滚动,使得管状喷雾组件以及喷气组件能在前后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调节角度的喷气喷雾;所述智能监测组件设置于调节机构上。

3、优选的,所述喷气组件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与外套均设有一竖直通孔,且外套套装于内套中上部;外套顶部设置有负压进风口,负压进风口配备有挡风片控制进风量,外套侧壁上设置有压力进风口,所述内套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压力进风口连通的环形凹槽,环形缝隙位于内套上端面与外套之间,并与负压进风口连通,当压缩空气通过j形风管支管从压力进风口进入环形凹槽并在环形缝隙的挤压下快速流动,在负压进风口下方形成附壁效应,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负压进风口进入,并与压缩空气混合后从内套下方喷出;所述内套通过设置于通孔内的环形支架与管状喷雾组件固定连接,从而使水雾从内套下方喷出,实现气体对水雾的加速。

4、优选的,所述管状喷雾组件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管、渐缩管、长管以及喷头组成,其中进水管直径大于长管直径。

5、优选的,右侧所述悬挂轨道为外侧设有竖直板的l形状板,左侧悬挂轨道为u型板,两个悬挂轨道外侧竖直板均设有向内折弯的移动轮轨道,左侧悬挂轨道内侧竖直板设有向内折弯的卡槽。

6、优选的,所述移动轮组件设有4组,左右两侧各一组,移动轮组件包括移动轮、移动轮电机、固定挡杆、支撑杆以及固定挡杆;所述移动轮设置于移动轮电机外侧面并置于移动轮轨道上;左侧所述移动轮电机内侧均设有固定挡杆,在停止工作时,固定挡杆卡入卡槽固定;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移动轮电机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于调节机构顶部,且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左侧所述移动轮电机上设有控制面板。

7、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由固定架、齿条板、半齿轮、旋转电机组件组成,旋转电机组件位于连通水管的左右两侧,用于驱动半齿轮;固定架为矩形框架,齿条板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固定架内部上下侧;所述半齿轮夹装于两个齿条板之间,并与齿条板啮合。

8、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组件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轴、旋转电机、第二转轴以及连接杆,旋转电机外套装有旋转电机外壳,第一转轴与半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转轴通过连接杆与连通水管固定连接,当启动旋转电机时,第一转轴带动半齿轮转动的同时在齿条板移动,从而通过第二转轴带动连通水管转动的同时进行水平移动。

9、优选的,每个所述j形风管支管背面均设有阀门组件,阀门组件包括阀门开关以及蝶形阀,蝶形阀设置于j形风管支管内。

10、优选的,所述j形风管支管包括竖直设置的上部通气管、水平设置的下部通气管以及波纹管,上部通气管通过波纹管与下部通气管连通,从而实现下部通气管能相对上部通气管转动。

11、优选的,所述智能监测组件由电动伸缩杆与探测镜头组成,智能监测组件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调节机构前后侧中部。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3、1)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组件带动连通水管前后水平滚动,使得管状喷雾组件以及喷气组件能在前后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调节角度的喷气喷雾,增大了雾化角,使喷雾覆盖范围变大;

14、2)通过将管状喷雾组件与喷气组件连接设置,通过挤压压缩气体对喷雾进行加速,增加了喷雾射程,提高了降尘效率;进一步,喷气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能通过内外套的旋合长度来调节环形缝隙的大小,从而调整风速改变喷雾射程,灵活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组件(A)、调节机构(B)、喷雾降尘机构(C)、移动轮组件(2)、水管(3)、风管(4)、角度调节组件(5)以及智能监测组件(9);所述轨道组件(A)包括一对悬挂轨道(1),调节机构(B)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移动轮组件(2)悬挂安装在各自对应的悬挂轨道(1)上;所述调节机构(B)左右两侧底部设有角度调节组件(5),调节机构(B)内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水管(3)以及风管(4),水管(3)通过在调节机构(B)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水管支管(6)进行分流,风管(4)通过在调节机构(B)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J形风管支管(7)分流;所述喷雾降尘机构(C)由连通水管(11),管状喷雾组件(12)以及喷气组件(13)组成,连通水管(11)左右两侧分别与角度调节组件(5)连接,且连通水管(11)顶部与所有的水管支管(6)连通;所述连通水管(11)底部竖直设有若干管状喷雾组件(12),喷气组件(13)设置于管状喷雾组件(12)底部,且喷气组件(13)与J形风管支管(7)连通,通过角度调节组件(5)能带动连通水管(11)前后水平滚动,使得管状喷雾组件(12)以及喷气组件(13)能在前后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调节角度的喷气喷雾;所述智能监测组件(9)设置于调节机构(B)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组件(13)包括内套(131)和外套(132),所述内套(131)与外套(132)均设有一竖直通孔,且外套(132)套装于内套(131)中上部;外套(132)顶部设置有负压进风口(134),负压进风口(134)配备有挡风片(133)控制进风量,外套(132)侧壁上设置有压力进风口(135),所述内套(131)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压力进风口(135)连通的环形凹槽,环形缝隙(137)位于内套(131)上端面与外套(132)之间,并与负压进风口(134)连通,当压缩空气通过J形风管支管(7)从压力进风口(135)进入环形凹槽并在环形缝隙(137)的挤压下快速流动,在负压进风口(134)下方形成附壁效应,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负压进风口(134)进入,并与压缩空气混合后从内套(131)下方喷出;所述内套(131)通过设置于通孔内的环形支架(136)与管状喷雾组件(12)固定连接,从而使水雾从内套(131)下方喷出,实现气体对水雾的加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喷雾组件(12)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管(121)、渐缩管(122)、长管(123)以及喷头(124)组成,其中进水管(121)直径大于长管(123)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悬挂轨道(1)为外侧设有竖直板的L形状板,左侧悬挂轨道(1)为U型板,两个悬挂轨道(1)外侧竖直板均设有向内折弯的移动轮轨道(1a),左侧悬挂轨道(1)内侧竖直板设有向内折弯的卡槽(1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组件(2)设有4组,左右两侧各一组,移动轮组件(2)包括移动轮(21)、移动轮电机(22)、固定挡杆(23)、支撑杆(24)以及固定挡杆(25);所述移动轮(21)设置于移动轮电机(22)外侧面并置于移动轮轨道(1a)上;左侧所述移动轮电机(22)内侧均设有固定挡杆(23),在停止工作时,固定挡杆(23)卡入卡槽(1b)固定;所述支撑杆(24)一端与移动轮电机(22)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于调节机构(B)顶部,且支撑杆(24)为伸缩支撑杆;左侧所述移动轮电机(22)上设有控制面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5)由固定架(51)、齿条板(52)、半齿轮(53)、旋转电机组件(14)组成,旋转电机组件(14)位于连通水管(11)的左右两侧,用于驱动半齿轮(53);固定架(51)为矩形框架,齿条板(52)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固定架(51)内部上下侧;所述半齿轮(53)夹装于两个齿条板(52)之间,并与齿条板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组件(14)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转轴(141)、旋转电机(142)、第二转轴(144)以及连接杆(145),旋转电机(142)外套装有旋转电机外壳(143),第一转轴(141)与半齿轮(53)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44)通过连接杆(145)与连通水管(11)固定连接,当启动旋转电机(142)时,第一转轴(141)带动半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组件(a)、调节机构(b)、喷雾降尘机构(c)、移动轮组件(2)、水管(3)、风管(4)、角度调节组件(5)以及智能监测组件(9);所述轨道组件(a)包括一对悬挂轨道(1),调节机构(b)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移动轮组件(2)悬挂安装在各自对应的悬挂轨道(1)上;所述调节机构(b)左右两侧底部设有角度调节组件(5),调节机构(b)内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水管(3)以及风管(4),水管(3)通过在调节机构(b)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水管支管(6)进行分流,风管(4)通过在调节机构(b)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j形风管支管(7)分流;所述喷雾降尘机构(c)由连通水管(11),管状喷雾组件(12)以及喷气组件(13)组成,连通水管(11)左右两侧分别与角度调节组件(5)连接,且连通水管(11)顶部与所有的水管支管(6)连通;所述连通水管(11)底部竖直设有若干管状喷雾组件(12),喷气组件(13)设置于管状喷雾组件(12)底部,且喷气组件(13)与j形风管支管(7)连通,通过角度调节组件(5)能带动连通水管(11)前后水平滚动,使得管状喷雾组件(12)以及喷气组件(13)能在前后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调节角度的喷气喷雾;所述智能监测组件(9)设置于调节机构(b)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组件(13)包括内套(131)和外套(132),所述内套(131)与外套(132)均设有一竖直通孔,且外套(132)套装于内套(131)中上部;外套(132)顶部设置有负压进风口(134),负压进风口(134)配备有挡风片(133)控制进风量,外套(132)侧壁上设置有压力进风口(135),所述内套(131)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压力进风口(135)连通的环形凹槽,环形缝隙(137)位于内套(131)上端面与外套(132)之间,并与负压进风口(134)连通,当压缩空气通过j形风管支管(7)从压力进风口(135)进入环形凹槽并在环形缝隙(137)的挤压下快速流动,在负压进风口(134)下方形成附壁效应,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负压进风口(134)进入,并与压缩空气混合后从内套(131)下方喷出;所述内套(131)通过设置于通孔内的环形支架(136)与管状喷雾组件(12)固定连接,从而使水雾从内套(131)下方喷出,实现气体对水雾的加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喷雾组件(12)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管(121)、渐缩管(122)、长管(123)以及喷头(124)组成,其中进水管(121)直径大于长管(123)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智能增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悬挂轨道(1)为外侧设有竖直板的l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慧天王逸飞聂文许长炜郭立典刘强华贇李建军刘士昊彭怡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